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0164889
大小:60.51 KB
页数:16页
时间:2019-07-24
《第五册国学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9课课宽教学目标:1.能结合老师的讲解和课文注释初步理解词句意思。2.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课文和古诗,在朗读和背诵中体会文言文和诗歌的语感、韵味。3.正确理解课文关于“宽"的主题思想,了解儒家宽仁、宽厚的人伦道德与政治主张。4.体会《论语"宽"思想的现实意义,培养宽广、博大的胸怀。教学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课文,感受文言文和古诗的语感、韵味教学难点:初步理解词句意思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这节课我们学习修身单元的“宽”你能用“宽”组成哪些词语?在本课中,“宽:指的是宽容、宽厚、宽仁。不仅当官要爱护百姓,人与人之间也要互相
2、包容,对别人要多体谅、理解,才能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二、朗读、理解课文1.经典教育重在诵读、涵咏,教师在教学时要多示范,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可采取领读、指名读、齐读等方式,第一则句末反问句注意读出孔子失望的情绪。2.在朗读时,要着重注意各则的诵读节奏、停顿,准确理解课文疑难字词意思,理解"不念旧恶,怨是用希""成人之美""躬自厚而薄责于人"等句子的意义第一则讲述了孔子对"居上"者一一统治者的三方面考查,孔子认为,居上者如果不宽厚,不恭敬地行礼,参加丧礼而不哀伤,这样的人还有什么值得期望的呢?"宽",要求统治者实行仁
3、德之政,只有以宽仁之心待民,才能得民心,所谓"宽则得众3.本课第二则涉及到历史人物伯夷、叔齐,对于两位贤人的生平事迹、后人对他们的评价等,三、辅助学习1、自指鼻子以表示"自己"这一行为习惯,在今天也一直保留着。由此可见,汉字构形及其意义产生、流变,与人们现实生活密切相关,并影响后人,直到成为民族不自觉的行为习惯。。2、本课"诗歌赏读"部分选了清代思想家、文学家龚自珍的《己亥杂诗》(其五)这首诗将政治抱负和个人志向融为一体,将抒情和议论有机结合,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复杂的感情。要求学生背诵古诗,理解诗歌大意,尤其是诗的后两句所抒发的报
4、国情怀和宏远志向。本课"日积月累"讲述了廉颇向商相如"负荆请罪"的故事。通过这个故事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蔺相如能够顾全大局,以国家利益为重,而不计较个人恩怨得失,能宽容、忍让廉颇过错,冰释前嫌,留下了"将相和"的美谈。四、总结准确把握"宽"字的思想内涵,如"成人之美",告诉我们要帮助他人,鼓励别人实现进步;"躬自厚而薄责于人",说明我们要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这与学生的生活都是密切相关的。板书设计:第9课课宽宽容、宽仁、宽厚教后记:第10课课恕教学目标:1.理解词句和课文的大意。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课文。3.结合具体事例的分
5、析,对《论语》中“恕"的思想有初步认知。理解"恕"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培养自己的推己及人的情怀,遇事多为他人着想。教学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课文,感受文言文和古诗的语感、韵味教学难点:初步理解词句意思教学过程:一、谈话引题我们今天继续学习与修身相关的内容,板书课题《恕》二、朗读理解课文内容1.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课文,在朗读时,要注意文言文语感,处理好语句的停顿。2.本课各则情节性较强,教师可让学生分角色朗读。如第一则可采取分孔子、曾子、门人三种角色来读,重现孔门论学的情形,要读出不同人物的不同语气。通过反复诵
6、读,让学生对大意有初步感知。3.恕:意思是指用自己的心推想别人的心,即推己及人。学生容易理解为现代汉语中的"宽恕"的意思。教师在教学时,应引导学生注意区别。朱嘉《论语集注》说"尽己之谓忠,推己之谓恕。"忠就是尽心尽力为人办事,恕是将心比心体谅他人,两者同为儒家处理人际关系的基本原则。忠是从积极的方面说,也就是孔子在《雍也》篇里所说的"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自己想有所作为,也尽心尽力地让别人有所作为;恕是从消极的方面说,也就是孔子在《卫灵公》篇里回答子贡时说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愿意的事,不要强加给别人。"忠"与
7、"恕"相辅相成,合二为一,不可分割,两者相互补充,相互规定,相互包含,是实现"仁"的具体途径。第二则:"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恕,子贡能够做到;而后者的主导权在他人,所以孔子说"非尔所及"。这两种行为的施受对象、路线正好相反。第三则:以宽容的心体谅他人,自然能得到他人的信任,在此基础上,再去帮助他人,"忠"的实现才有人心的基础。因此,当子贡问可以一言终身奉行的时候,孔子只提"恕"字。三、辅助学习1.诗歌写梅在冰天雪地的严冬,傲然开放,不与桃李凡花相混同。忽然一夜花开,芳香便传遍天下。这首诗歌咏了白梅的高洁品格,诗人既是咏物,
8、也是歌咏人的精神品格。2."说一说"主要是检验学生对"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理解。这句话教育我们,自己不想要的,也不应施加给别人。正如,你不想被别人嘲笑,那么,当别人考试不及格时,你也不应该嘲笑他。这样将心比心,相互体谅、理解、包容,长此以往,定能得到别人的尊重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