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0105400
大小:45.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7-21
《师生交往的基本能力和修养_自我管理与提升_求职职场_实用文档》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同理心:师生交往的基本能力和修养 2010-12-0312:21:52
2、 分类:默认分类
3、 标签:同理 学生 交往 沟通 师生
4、字号大中小 订阅 长时间没有在博客上写东西了,先放一篇文章上来吧。这篇文章发表在《人民教育》2010年第22期上。同理心:师生交往的基本能力和修养 浙江省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红五 困惑:源自师生沟通交流的障碍几年前的一个傍晚,一位校长给我打电话,着急地大喊:“周教授,你赶紧来啊!我们学校一个高二的男生站在七楼楼顶上要跳楼!我们已经做了他半小时的工作了,他的爹妈也跪在楼下求他不要跳。现在他说他要见你!你快来啊!”听到这样的电话,我内心感到非
5、常焦虑和紧张,但我还是平静地跟校长说,“你不用担心,因为他还想和我说话,他不会马上跳的。等会儿我上车了,你一定再给我打电话,把我们的通话让他听到,让他知道我真的来了。”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如果一个人还想和什么人沟通交流,或者在这个世界上还有一个人是他可以信赖的、可以说话的,那他就不会马上去走绝路。这个学生之所以要找我,是因为高一时,我曾给他们开过一个讲座。后来,我们还有一段时间的电子邮件交往。当我赶到现场,爬上楼顶的时候,这个学生的身心都已经很虚弱了,几乎站不稳了。我用温暖的声音对他说:“我知道你遇到了非常痛苦的事情,你觉得走投无路了,所以你要选择自杀的绝路。但是,你又想告诉我,
6、你的遭遇和你的内心世界,所以你要见我。现在我来了,你愿意和我说说你为什么要选择这样的道路吗?”这个学生沉默了一会,轻声说:“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人爱我了,我活着还有什么意思!”。在这里,让我们先停顿一下。如果你就在现场,面对这个学生,你会如何应答这个孩子的这句话呢?我曾询问过其他教师,以下是其中的一些回答:l 孩子,你爱你自己吗?l 孩子,世界上怎么可能大家都爱你啊?l 孩子,我很爱你啊!你看我都赶过来了啊!l 孩子,你的父母很爱你啊!你看他们都跪在地上求你不要这样做了。l 孩子,你连自己都不爱,谁还会爱你啊?l 孩子,你和我说说
7、到底谁不爱你了?l 孩子,你还年轻,生命是多么美好,你又何必去走绝路啊?……对于上面的这些回答,我们该如何评价?这些回答都是从哪些角度、从哪些角色位置来回答的?韩愈在《师说》里说过:“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者也”。千百年来,教师都是按照这样的认识从事教育。仔细思考上面的这些回答,我们不难发现,这些回答有传道的、有授业的、有解惑的。客观地说,上面这些回答都不错,都是从救人的角度、从关心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角度出发。但同时,可以肯定地说,这些回答都没有能走进这个孩子的心里,因为作为高中学生来说,这些基本的生活道理他们都懂。这就是师生交往中经常发生的事情,道理学生都懂,但是他们就
8、是不按照道理去做,他们有他们的内心世界,他们有他们自己的看法和想法,教师和他们之间有隔阂,师生交往之间存在障碍。 同理心:拓开师生交往的渠道在社会生活中,每个人都渴望与他人沟通交往。在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过程中,每个学生也都期望能和教师沟通交往。但在每天的学校生活和学习过程中,师生之间的沟通总是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障碍。我们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现象:学生年龄越大越不愿意和教师沟通,越不愿意说出心里话。教师也感觉到,随着学生年龄的增大,在和学生进行沟通交流时,总是有一些隔阂,总感觉到我们做教师的往往是“好心不得好报”。那有没有一些有效的、可操作的办法来改变这样的现象,清除这些沟通交往的障碍
9、呢?回答是肯定的。但在寻求师生之间有效沟通交往的方法之前,我们至少需要从以下两个方面来考虑与学生的沟通交往方式。首先,我们会听吗?我们会从学生的角度,从一个青少年的角度,去吸收、接纳他们话语中的有效信息吗?我们能正确解读他们想表达的观点吗?当这位学生说“世界上没有任何人爱我了”,他想告诉我们什么?他在向我们表达什么?他仅仅是想得到“他人的爱”吗?或者说,他仅仅是“缺少爱”吗?多年的教育教学工作会使教师形成一种职业性的思维习惯,那就是“我说的都是正确的”。在和学生沟通交往中,我们首先需要防止“自以为是”的态度和灌输式的沟通交流方法。如果采用这样的方式沟通交流,那通常的情况就一定是“
10、话不投机半句多”。其次,我们会表达吗?任何表达方式都能起到教育作用,但表达不是教育。在人与人的沟通交往中,表达首先应该是呼应,是引导,是心灵的碰撞。作为教师,更需要思考如何才能引导学生说出心里话,说出他们想说的话。听锣听声,听话听音。作为教师,尤其是有了多年的教育教学管理经验之后,我们常常会在学生还没有完全表达完之前,就打断学生的表述:或者,我们在没有弄清楚学生的确切问题之前,在没有弄清楚学生的真正困惑之前,就让自己马上进入“教育者”的角色,就急于施展自己的“传道受业解惑”能力。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