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木叶(上课)-副本

说木叶(上课)-副本

ID:39838360

大小:2.20 MB

页数:28页

时间:2019-07-12

说木叶(上课)-副本_第1页
说木叶(上课)-副本_第2页
说木叶(上课)-副本_第3页
说木叶(上课)-副本_第4页
说木叶(上课)-副本_第5页
资源描述:

《说木叶(上课)-副本》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诗中作者为何不用“落叶”与“落花”?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林庚说“木叶”林庚(1910—2006)字静希。我国现当代著名学者,诗人,文史学家。1933年毕业于清华大学中文系。1933年出版了第一本自由体诗集《夜》。林庚先生历任厦门大学,燕京大学,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出版过《春野与窗》、《问路集》等诗集。走近作者识词释义1.词语认读袅袅灼灼涔阳窸窣褒寒砧言筌柳恽(niǎo)(zhuó)(cén)(xīsū)照浦亭皋万应锭迢远(tiáo)(pǔ)(gāo)(dìng)(bāo)(zhēn)(q

2、uán)(yùn)袅袅——形容微风吹拂的样子。灼灼——明亮鲜艳的样子。寒砧——秋后的捣衣声。诗词中常用来象征凄 凉萧瑟的景象。砧,捣衣石。亭皋——水边的平地。亭,平;皋,水旁地。窸窣——象声词。此处指叶落的细小的声音。冉冉——形容枝条柔弱下垂的样子。2.词语理解明确:文章结构思路如何?1、(1-3)“木叶”为诗人所钟爱。2、(4-6)“木”被人喜欢的原因。3、(7)总结:“木叶”与“树叶”在概念上相差无几,艺术形象上的差别几乎是一字千里。(现象)(特征)(总结)发现问题(1—3)分析问题(4—6)析“木”的两个艺术特征总结全文(7

3、)艺术领域:一字之差相隔千里全文思路“木叶”为古代诗人所钟爱合作探究1.从特征、意味和使用场合等方面结合课文找出“树”与“木”的不同。2.比较“木叶”“落叶”及“黄叶”之间的区别。3.“木”在形象上具有哪些艺术特征?4.本文仅仅是为了介绍“木叶”的艺术特征吗?本文写“木叶”的真正目的在哪里?5.诗歌语言暗示性问题具体是什么?特征意味场合繁茂的枝叶枝叶绿色树干褐绿色饱满湿润缺少飘零之意满树叶子吹动密密层层浓阴没有悲愁树枝叶疏朗黄色干燥疏朗空阔干燥秋风叶落萧瑟悲凉常跟离愁别绪联系充满悲愁意象季节外形颜色质感意蕴联想(落)木(叶)树(叶

4、)春夏之交秋风叶落脱尽叶子枝叶繁茂绿(叶)褐绿(干)干燥饱含水分空阔疏朗饱满绵密离人的叹息游子的漂泊清秋的性格密密层层浓阴满地微黄枯黄黄叶微黄饱含水分缺少飘零之意“木”在形象上具有哪些艺术特征?其一,“木”比“树”更显得单纯,它仿佛本身就含有一个落叶的因素;其二,“木”不但容易让我们想起树干;而且还会带来“木”所暗示的颜色,它可能是透着黄色,而且在触觉上它可能是干燥的而不是湿润的。暗示性诗歌语言仿佛是概念的影子,常常躲在概念的背后。我们不留心就不会察觉它的存在。敏感而有修养的诗人们正在于能认识语言形象中一切潜在的力量,把这些潜在的

5、力量与概念中的意义交织组合起来,成为丰富多彩一言难尽的言说。启发性感染性诗歌语言的暗示性:诗有诗家语(意象)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忧愁情绪离别之情夜闻归雁生相思,病入新年感物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期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怨恨之情思念之情超凡脱俗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圣洁坚强拓展体味下列诗句中各意象潜在暗含的意义,把它们各自表达的情感连线起来。拓展思考:分析诗句中诗人所表达的情感1、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苏轼《赤壁赋》快乐无比2、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姜夔《扬州慢》痛惜伤

6、感3、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凄清冷落4、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远怀》深挚思念一、抓住画面,联系背景,进行想象和感受。鉴赏意象的方法拓展1、柳枝长且柔给人一种温柔、缠绵的感觉,暗示一种温柔、缠绵的感情。2、“柳”与“留”谐音暗示一种分别时依依不舍的情感。3、古代有《折杨柳》的曲子,内容多叙离别愁思,暗示了一种《折杨柳》曲子所具有的那种哀怨的情感。一、抓住画面,联系背景,进行想象和感受。二、通过联想,抓住相似点,由物及情,由物至理。鉴赏意象的方法传统意象之水因水的剪切不断,绵绵不绝,诗人常以水喻

7、愁(离别、相思、伤时伤事)。拓展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流水。相思无日夜,浩荡若流波。忆君心似西江水,日夜东流无歇时。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水的流动通常也用来比喻时间的流逝,流水的逝去象征了时间的一去不返。流水的这种特征体现于诗歌中,则是诗人对时光流逝、青春不再的感慨,以及所传达出的厚重的生命意识和历史沧桑感。传统意象之水拓展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

8、还。一、抓住画面,联系背景,进行想象和感受。二、通过联想,抓住相似点,由物及情,由物至理。三、把握常见意象的固定寓意。鉴赏意象的方法1、要注意诗歌中意象背后的暗示性。2、要注意诗歌的炼字。3、要注意诗歌中的“一字之差,相隔千里”的效果。注意教师寄语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