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9789260
大小:14.83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7-11
《数学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垂直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课题§垂直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垂线的意义和垂线的第一个性质.2.会用三角板过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培养学生掌握画图的基本技能.3.通过垂线性质的教学,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二、教学重点和难点垂线的意义、性质和画法是重点,而垂线的画法也是难点.三、教学手段现代课堂教学手段四、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五、教学过程(一)、按照运动的思维方式提出问题师:平面上的两条直线有哪些位置关系?生:两种,平行和相交.(学生回答后,教师打出投影的两个图)(如图2-9(1),2-9(2))师:在相交直线形成的四个角
2、中,按照两个角的关系分类,有哪两种类型的角?生:对顶角和邻补角.师:两条直线所夹的角中,如果按照角的大小来分类,又有哪几种?(这时老师将直线CD继续运动得到(3)和(4))生:三种:锐角、直角、钝角.在此基础上,教师指出:图2-9(3)是两条直线相交的一种特殊情况,它在生活、生产实际中应用比较广,例如:书本相邻的两条边、窗户框相邻的两边、红十字等,因此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种特殊情况.(板书课题)(二)、垂线的有关概念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得到关于垂线的一些概念.1.定义:当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
3、四个角中,有一个是直角时,就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它们的交点叫做垂足.2.符号:“⊥”读作“垂直于”如AB⊥CD于O,含义:直线AB与直线CD垂直,垂足是O.3.对定义的理解:(1)在垂直的定义中要强调只有一个角是直角就可以了,不必说四个角都是直角,因为其它三个直角都可推出来.(2)两条直线互相垂直,是指两条直线而言.因此,说到垂线,一定是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3)定义具有双重性,既是判定垂直的定理,也是垂直的性质定理,在具体应用时要注意书写格式,如图2-10.
4、因为 AB⊥CD于O,(已知)所以 ∠1=90°.(垂直定义或垂直性质)因为 ∠AOC=90°,(已知)所以 AB⊥CD于O.(垂直定义或垂直的判定)(三)、通过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发现垂线的第一个性质1.教师先向学生提出一个实际问题.怎样正确量出跳远的成绩?2.引导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对做得比较好的学生,让他到黑板上画图,教师纠正并给出图2-11.师生共同指出,BD为起跳线,A为跳远时脚落的地点.3.教师指出:这个实际问题实质上就是转化为“从直线外一点画出已知直线的垂线问题.”那么,怎
5、样用你手中的三角板画出这条垂线呢?4.在学生画出垂线的基础上,教师总结出用三角板画垂线的基本方法.强调用两条直角边“一贴”:贴住已知直线,“一靠”:靠住已知点再画线.并引导学生思考:这样画出的为何是已知直线的垂线?5.引导学生在作垂线的实践活动中,发现垂线的性质.(1)如图2-12(1)中,过点A,作直线BD的垂线.在图2-12(2)中,过A点分别作BD和DE的垂线.(2)发现垂线的性质在学生熟练地作出各条垂线之后,教师继续提问:(或以其它形式)过A点还能作出别的垂线吗?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
6、引导学生发现以下两个结论:①过A点作BD或DE的垂线有没有,有.②过A点作BD或DE的垂线有几条,只一条.在此基础上,又引导学生概括出:垂线的第一个性质公理: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注:①“有且只有”中,“有”指“存在”,“只有”指“唯一”.②“过一点”的点在直线外,或在直线上都可以.(四)、应用举例,变式练习例1:如图2-13(1),过A点分别作AB,BC和CA的垂线.练习1,如图2-13(2),∠B=90°,过B分别作AB,BC,CA的垂线.练习2,如图2-13(3),过B点作
7、AC的垂线,过A点作BC的垂线,过C点作AB的垂线.练习3,如图2-14,过P点作AB,BC,CD和DA的垂线.讲完这个例题和练习之后,对过已知点,作已知线段的垂线的问题加以总结,重点是:有时需要对线段加以延长,作延长线的垂线.(五)、小结师生共同总结出本节课所学的内容.1.理解垂线的意义.2.根据垂线的意义,过一点画一条直线的垂线.3.理解垂线的第一性质公理.六、练习设计1.选用课本中的题.2.以下6道题供选用.(1)画∠AOB=45°,在∠AOB内找一点F,过F点作OA,OB的垂线.(2)画
8、∠AOB=120°,画∠AOB的平分线OE,在OE上任取一点F,过F作OA,OB的垂线.(3)如图2-15,AO⊥BO于O,求∠AOD与∠BOC的和.(4)如图2-16,直线AB⊥CD于O,过O点的直线EF平分∠AOD,求∠COE的大小.(5)如图2-17,AB⊥EF于O,CD⊥AB于Q,指出∠AQD与∠AOF的关系.(6)填空:如图2-18,已知AB与EF相交于O,∠AOE=30°,AB⊥CD于O.求∠EOD的度数.解:因为AB⊥CD于O,( )所以∠COA=90°.( )又∠AOC+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