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9759937
大小:29.62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7-11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天人对话比较探究《黄山记》(第2课时)同步练习北师大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黄山记第2课时 测试与反馈(时间:45分钟 分值:50分)一、基础知识(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悭吝(qiān) 煞费心机(shà) 瞬息万变(shùn)B.菡萏(hàndàn)自出机杼(zhù)前拥后簇(cù)C.凝眸(móu)扑朔迷离(shuò)倏来倏去(shū)D.虔诚(qiān)绮丽多彩(qí)喘息甫定(fǔ)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它们的根盘入岩缝,和花冈石一般颜色,一般坚贞。B.这舞松之风更把云雾吹得千姿百态,
2、令人眼花燎乱。C.从山腰仰视,它们如天女,亭亭而玉立。D.绯红的莲花峰迎着阳光,抒展了一瓣瓣含水的花瓣。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A.有倏来倏去的云,扑朔迷离的雾,绮丽多彩的霞光,雪浪滚滚的云海。B.一个个地走将出来,薄纱轻绸,露出的身段翩然起舞。C.仿佛可以从这长虹之脚,拾级而登,临虹款步,俯览江山。D.在这次甲A联赛中,北京队和国安队实力相当,几经较量,最终鼎足而立,战成平局。4.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A.它巧妙地搭配了其中三十六大峰和三十六小峰。B.它还
3、特意委托风神带来名贵的松树树种,播在险要处。C.(李白)逸兴横飞,登上了海拔大约1860米左右的莲花峰,黄山最高峰的绝顶。D.这时山路渐渐地陡峭,我们快到达那人间与胜境的最后边界线了。二、文本阅读(11分)阅读下面的选段,回答5~7题。鸿蒙以后多少年,只有善于攀援的金丝猴来游。以后又多少年,才有人来到这里。第一个来者黄帝,一来到,黄山命了名。他和浮丘公、容成子上山采药。传说他在三大主峰之一,海拔1840米的光明顶之旁的炼丹峰上,飞升了。又几千年,无人攀登这不可攀登的黄山。直到盛唐开元天宝年间,才
4、有个诗人来到。即使在猿猴愁攀登的地方,这位诗人也不愁。在他足下,险阻山道阻不住他。他是李白。他逸兴横飞,登上了海拔1860米的莲花峰,黄山最高峰的绝顶。有诗为证:“丹崖夹石柱,菡萏金芙蓉,伊昔升绝顶,下窥天目松。”李白在想象中看见,浮丘公引来了王子乔,“吹笙舞松风”。他还想“乘桥蹑彩虹”,又想“遗形入无穷”,可见他游兴之浓。又数百年,宋代有一位吴龙翰,“上丹崖万仞之巅,夜宿莲花峰顶。霜月洗空,一碧万里。”看来那时候只能这样,白天登山,当天回不去。得在山顶露宿,也是一种享乐。可是这以后,元明清数百
5、年内,极大多数旅行家都没有能登上莲花峰顶。汪瓘以“从者七人,二僧与俱”,组成一支浩浩荡荡的登山队,“一仆前持斧斤,剪伐丛莽,一仆鸣金继之,二三人肩糗执剑戟以随”。他们只到了半山寺,狼狈不堪,临峰翘望,败兴而归。只有少数人到达了光明顶。登莲花峰顶的更少了。而三大主峰之中的天都峰,海拔只有1810米,却最险峻,从来没有人上去过。那时有一批诗人,结盟于天都峰下,称天都社。诗倒是写了不少,可登了上去的,没有一个。登天都,有记载的,仅后来的普门法师、云水僧、李匡台、方夜和徐霞客。5.这段文字是按什么顺序写
6、的?突出了黄山怎样的特点?(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文中引用李白的诗文有什么作用?(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________7.这一部分为表现全文的中心起到什么作用?(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_三、类文阅读(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泰山很大汪曾祺描写泰山是很困难的。它太大了,写起来没有抓挠。三千年来,写泰山的诗里最好的,我以为是《诗经》的《鲁颂·閟宫》:“泰山岩岩,鲁邦所詹。”“岩岩”究竟是一种什么感觉,很难捉摸,但是登上泰山,似乎可以体会到泰山是有那么一股劲儿。詹即瞻。说是在鲁国,不论在哪里,抬起头来就能看到泰山。这是写实,然而写出了一个大境界。汉武帝登泰山封禅,对泰山简直不知道怎么说才好,只好发出一连串的感叹:“高矣!极矣!大矣!特矣!壮矣!赫矣!惑矣!”完全没说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