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9728536
大小:346.82 KB
页数:34页
时间:2019-07-10
《道德教育向生活的回归正》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道德教育向生活的回归黄玉清黑龙江省教育学院电话:13796086924E-mail:yuqing_huang1@163.com一、共同反思:寻求道德教育回归生活的现实起点反思之一关键词:儿童、成长、教育、生活反思之二儿童生活的理想与现实距离有多远?反思之三儿童的体验在哪里?反思之四我们对关系是如何理解和把握的?反思之五品德学科是如何自我定位的?反思之一关键词:儿童、成长、教育、生活儿童较幼小的未成年人。也就是指处于童年期的人(年龄在7岁-12岁阶段)。成长向成熟阶段发展的过程。教育培养新生一代准备从事社会生活的整个过程,主要是指学校对儿童、少年、青年进行培养的过程。生活是人与环境相互作用,满
2、足需要、创造意义的过程。什么是好的教育教育就是要让人自然自由生长、主动学习。教育是一把好刀,会用的人进行优质教育,不会用的人,会把刀变成控制人的“凶器”。教育者的作用和价值体现在最大限度地调动孩子的内在积极性,组织孩子自主学习。什么是好的生活?不仅仅是物质的极大满足,还要拥有一个丰富而美好的精神世界。这是由人之所以为人的特性决定的。生活具有1、劳作性:与外在世界发生连接的行动。(劳作是沟通、创造和道德发生的基础)2、主体间性:与他人共在并彼此分享,人是关系中的存在,是自我形成的前提。3、整体性:人与生活浑然一体,不能人为割裂;在承认当下生活的前提下超越:处理好体验与反思的关系。4、意义建构性:
3、人是不断求索的高级动物。好奇心:人,为什么活?意义创造需要的中介就是理想:从自己的需要和愿望中选择一种最具价值意义的作为理想。内在能动性是意义创造的基础。是生活就是教育;是好的生活就是好的教育,是坏生活就是坏教育。反思之二儿童生活的理想与现实距离有多远?理想生活:实现真正的、全面的素质教育,成为活在当下的主人:只以内心向上的需求为指引,“像野花一样生长”。现实生活: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夹缝中挣扎的傀儡:生活一片“忙”、“茫”、“盲”。反思之三儿童的体验在哪里?“忙”字当头型——家长有目标,孩子是工具负向体验过多、不良情绪积压。体验的主动性丧失,心灵之门紧锁。“茫”字当头型——家长无实力,孩子是羔
4、羊有效体验欠缺、体验浅表性、心灵背景贫乏。“盲”字当头型——家长无方向,孩子是棋子体验支离破碎,心灵框架虚浮无根基。反思之四我们对关系是如何理解和把握的?关系是事物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状态。好的关系是尊重、信赖,是独立合作是真善美的关系,是相互学习共同成长的关系,本质特征是和谐。良好的关系可以激发全体成员参与教育活动的主动性、创造性与持久性,从而保证活动效果。反思之五品德学科是如何自我定位的?品德课外生活是儿童形成真实体验、初步感悟生活的原生大基地品德课内生活是儿童整理体验、再体验、交流、反思、自主建构价值观的特定活动场。全部生活是检验道德信念与行为的试金石。二、科学性是德育回归生活的基本
5、保障理清生活与道德的关系认识孩子道德发展的规律明确体验对于德育的价值把握心灵的沟通,营造和谐的关系(一)生活与道德的关系:密不可分道德是生活的构成性因素,不是独立的生活领域。道德学习、践行的过程是弥散于生活进程之中的。1、生活中道德学习的基本机制(本能或善端是道德学习发生的前提;接受暗示;非反思性选择:早期行为规范养成很重要;自主选择:走向践行道德)2、有道德的生活应是整体的生活(不是单面人只有理性);自主的生活(否定权、选择权、创造权);有意义的生活(校园生活应注重儿童化,支持帮助建构多彩生活使儿童有“生活感觉”:文化自立感、生活投入感、自我效能感和人际悦纳感)(二)认识孩子道德发展的规律孩
6、子的道德发展过程是集认知、情感、信念、行为诸方面密不可分的整体发展过程。孩子道德水平大致呈阶段性上升趋势,但年龄不是绝对限制。国内学者借鉴经典,大体将个体道德发展概括为无律—他律—自律—自由过程。注意:自律的道德是生成的。1、自律的道德不能一蹴而就。(德育不可急功近利。)2、自律与自由自主密切相连(自由意味着责任)3、良心引领的行为是真正的道德行为。自主建构的内化理论:德育过程实际上应该是德育对象在一种价值性的环境或影响中,自身在道德等方面不断自主建构的过程。综上:德育是教育工作者组织适合德育对象品德成长的价值环境,促进他们在道德认知、情感和实践能力等方面不断建构和提升的教育活动。(三)明确体
7、验对于德育的价值认识体验(1)体验是一种图景思维活动。(2)体验的特征:整体领悟性、时空贯通性、情感与理智的交融性和意义生成性。体验对于德育的价值首先,体验可以引发情感关联,使体验者经历感动。(入心才能入脑)其次,体验可以恢复道德教育实践过程的道德性。(1)学校教育中的体验是否道德有两个实现条件:所学知识成为其融通周围关系的基础或有效线索时,可能诱发道德体验;校园文化是积极健康的有利于道德体验发生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