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9722247
大小:153.51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7-10
《贵阳专版2019届中考语文总复习第2部分阅读专题13课内古文阅读习题220190215534》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专题十三 课内古文阅读(一)(时间:30分钟)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岳阳楼记范仲淹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
2、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1.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B )A.薄暮冥冥 不宜妄自菲薄(诸葛亮《出师表》)B.把酒临风 执策而临之(韩愈《马说》)C.不以物喜 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D.吾
3、谁与归 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欧阳修《醉翁亭记》)【解析】A.迫近/轻视,看不起;B.都是“面对”的意思;C.因为/认为;D.归依/回家。2.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D )A.增其旧制 扩大它原有的规模B.前人之述备矣 前人的记述很详尽了C.日星隐曜 太阳和星星隐藏起光辉D.或异二者之为 或者不同于以上两种表现【解析】D.应翻译为: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表现。3.本文以凝练优美的语言劝勉友人学习古仁人“__不以物喜,不以己悲__”的高尚情操,并抒发了“__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__”的远大政治抱负。(用原文回答)4.下表对本文与欧阳修《醉翁亭记》中所写景物的不同点进行了梳理
4、,请在空缺处填写相应内容。《岳阳楼记》登楼所见水景__朝暮之景__写景突出其阔大壮观《醉翁亭记》登山所见__山景__朝暮之景,四时之景__写景突出其秀美多变__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8醉翁亭记欧阳修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
5、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1.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
6、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A.日出而林霏开 择其善者而从之(《〈论语〉十二章》)B.往来而不绝者 佛印绝类弥勒(魏学洢《核舟记》)C.四时之景不同 至若春和景明(范仲淹《岳阳楼记》)D.野芳发而幽香 舜发于畎亩之中(《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解析】A.都表承接;B.断/非常;C.风景/日光;D.开放/被任用。2.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D )A.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于心间,寄托在酒上B.云归而岩穴暝 云雾聚拢,山谷就显得昏暗了C.佳木秀而繁阴 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浓密的绿荫D.宴酣之乐,非丝非竹 宴中欢饮的乐趣,不在于丝绸和竹子【
7、解析】D.应翻译为:宴中欢饮的乐趣,不在于音乐。3.本文第二段主要写了山间朝暮和__四时__的美景,描绘景物时从视觉、__嗅觉__的感官角度来描写景物。4.本文中的“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与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中的“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都描写了老人与小孩的生活情景,用意有何不同?用自己的话概括。__本文用“滁人出游”场景寄托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政治情怀,《桃花源记》用桃源民风表达了对和平幸福生活的向往(或“对黑暗现实的不满”)。_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