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9643267
大小:2.04 MB
页数:72页
时间:2019-07-08
《微生物的生长及控制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七章微生物的生长及控制生长(growth):微生物在适宜的条件下,不断从周围环境中吸收营养物质转化为构成细胞物质的组分和结构,使个体细胞质量增加和体积增加,称为生长。繁殖(reproduction):细胞个体数目的增加称为繁殖。个体和群体的关系:个体生长个体繁殖群体生长群体生长=个体生长+个体繁殖微生物生长的测定细菌的群体生长繁殖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控制微生物生长的概念(与动植物生长概念的差别)微生物生长的常规测定方法(原理和操作)细菌生长繁殖的规律(标准生长曲线)及控制技术(连续培养的概念与方法)(二)以数量变化对微生物生长情况进行测定(三)以生物量为指标测定微生物的生长(一)微生
2、物生长概述第一节微生物生长的测定第一节微生物生长的测定以数量变化对微生物生长情况进行测定1、培养平板计数法2、膜过滤培养法3、显微镜直接计数法以生物量为指标测定微生物的生长1、比浊法2、重量法3、生理指标法在微生物学中提到的“生长”,一般均指群体生长。1、平板菌落计数法最常用的一种方法。常用来测定牛奶、食品、水及其它材料中的含菌数。有些细菌如无法在固体培养基中生长或其他原因,可用液体稀释法,借助统计学来判断其活菌数。通过查MPN(MostProbableNumber)来测知样品中活菌的可能数目。以数量变化对微生物生长情况进行测定稀释倒平板法涂布平板法操作较麻烦,对好氧菌、热敏感菌效
3、果不好!使用较多的常规方法,但有时涂布不均匀!采用培养平板计数法要求操作熟练、准确,否则难以得到正确的结果:样品充分混匀;每支移液管及涂布棒只能接触一个稀释度的菌液;同一稀释度三个以上重复,取平均值;每个平板上的菌落数目合适,便于准确计数;2、膜过滤培养法菌数低的样品(如水)→膜过滤→培养→菌落计数水中的细菌总数:124个/100ml如何对菌数低的样品,如水,中的细菌数量进行统计?(二)以数量变化对微生物生长情况进行测定3、显微镜直接计数法采用细菌计数板或血球计数板,在显微镜下对微生物数量进行直接计数(计算一定容积里样品中微生物的数量)。缺点?不能区分死菌与活菌;不适于对运动细菌的
4、计数;需要相对高的细菌浓度;个体小的细菌在显微镜下难以观察;1)常规方法:比 浊 法以生物量为指标测定微生物的生长重量法将单位体积培养液中的菌体,用清水洗净,然后放入干燥器内加热或减压干燥,最后测定其干重。一般来说,干重约为湿重的10~20%,即1mg干菌=5~10mg湿菌=4~5×109个菌体。氮量法(生理指标法)微生物细胞的含氮量一般比较稳定,所以常作为生长量的指标。如细菌含氮量约为菌体干重的14%。含氮量乘以6.25即可粗测出其蛋白质含量。其他法另外还有测定耗氧量或其它代谢产物。微生物的生长规律一、细菌的个体生长和同步生长1、研究微生物生长变化规律的方法:(1)用电子显微镜观
5、察细菌细胞的超薄切片;(2)采用同步培养技术,观察群体生长变化来研究个体的生长变化。2、同步生长:在培养物中的所有细菌,都处于同样细胞生长和分裂周期中生理状态。3、获得同步生长的方法:(1)诱导法:通过环境条件(2)选择法:通过选择性过滤和梯度离心4、同步培养设法使群体中的所有细胞尽可能都处于同样细胞生长和分裂周期,这种培养方法称为同步培养。利用同步培养技术而使细胞群体处于分裂步调一致的状态,称为同步生长。同步培养方法有两种:选择法和诱导法。(1)选择法主要有过滤法、区带密度梯度离心法和膜洗脱法。(2)诱导法化学诱导法利用停止或限制供给微生物细胞分裂所必需的某种养料,使所有的细胞都
6、处于临分裂状态(但不分裂),然后在某一时刻供给细胞分裂所必需的养分,就能诱导出同步细胞群体。物理诱导法是利用某些物理因子,使处于即将分裂的细胞的代谢活动受到抑制,从而使细胞在分裂阶段前停止,以求得以后分裂的同步。细菌生长繁殖的规律(标准生长曲线)及控制技术(连续培养的概念与方法)第二节细菌的群体生长繁殖第二节细菌的群体生长繁殖一、生长曲线一条典型的生长曲线至少可以分为迟缓期,对数期,稳定期和衰亡期等四个生长时期典型生长曲线:将少量单细胞微生物纯培养菌种接种到新鲜的液体培养基中,在最适条件下培养,在培养过程中定时测定菌体的数量,再以几何曲线表示,以菌数的对数为纵坐标,时间为横坐标,所
7、绘成的曲线称为典型生长曲线。1、延滞期(或称延迟期、滞留适应期)(lagphase)指少量微生物接种到新培养基中,在开始培养的一段时间内细胞数目不增加的时期。(1)特点:①群体生长速度近于零;②细胞重量增加,体积增大,但不分裂繁殖;③细胞内的RNA特别是rRNA含量增高,原生质嗜碱性;④代谢活动特别是合成代谢旺盛;⑤对外界不利条件反应敏感。(2)原因:合成新的代谢酶类,适应新环境。(3)影响延迟期长短的因素:菌种、接种龄、接种量、培养基成分。2、指数期(又称对数生长期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