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9637726
大小:283.51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7-08
《(黄冈专版)2018年七年级语文上册 周周清2 新人教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单元小结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2分)A.瘫痪(tān) 徘徊(huí) 遮蔽(zhē) 絮叨(xù)B.憔悴(cuì)分歧(qí)一霎(chà)姊妹(zǐ)C.匿笑(nì)粼粼(líng)侍弄(shì)捶打(chuì)D.祷告(dǎo)菡萏(hàn)攲斜(qī)沐浴(mù)2.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合乎规范的一项是( )(2分)A.“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可活什么劲儿!”B.《金色花》写想象之事,以儿童的视角表达对母亲的依恋,而《荷叶·母亲》则写现实与联想,以荷叶比喻母亲,赞颂伟大的
2、母爱。C.“嘎——”传过来一声水禽被惊动的鸣叫。D.飞机在600米高空水平飞行时,只能看到两侧八、九公里和前方一、二十公里范围内的地面。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A.一个人工作能力的高低,不在于他掌握了多少知识,关键看他做出突出的成绩。B.当野生动物被杀殆尽,使得人类就像是最后一块多米诺骨牌,接着倒下的就是自己。C.依法打击网络暴力,为网民理性表达营造健康有序的规范体系,积极向善的网络文化。D.国际足联确实到了需要变革的时候,无论在哪里,反腐倡廉都是必要而且急迫的。4.下列各项判断与分析中,错误的一项是( )(2分
3、)A.“脾气”“菊花”“心绪”“花瑞”都是名词。B.在“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一句中“自然”用的是“理所当然”的义项。C.“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一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D.“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一句没有运用任何修辞手法。5.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2分)A.《世说新语》是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B.《繁星》《春水》是冰心在印度诗人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下写成的。C.史铁生,生于北京,作家。代表作有小说《我的遥远
4、的清平湾》《命若琴弦》《务虚笔记》,散文《我与地坛》《合欢树》《病隙碎笔》等。D.“令尊”“赐教”“奉陪”“愚见”都是敬辞;“久仰”“家严”“鄙人”“寒舍”都是谦辞。6.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语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①只有孝敬父母的人,才是一个有责任心的、高尚的人。②在社会发展的今天,倡导“孝道”,更有其不可替代的时代价值和深远的历史意义。③孔子曰:“孝,德之本也。”④从远古时代的“孝感动天”的舜,到“亲尝汤药”的刘恒、“卖身葬父”的董永、“扇枕温衾”的黄香……不胜枚举。⑤我们国家是有着5000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在
5、其发展的各个阶段,“孝行”贯穿整个社会发展史。A.①③⑤②④B.③①⑤④②C.②①③⑤④D.③①②④⑤7.班级开展主题为“我爱我家”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加,并完成下列任务4。(6分)(1)家庭的关爱伴随我们成长,请列举一个在家庭关爱下成长或成才的名人故事。(2分)(2)仔细观察下边的漫画,你觉得图中爷爷奶奶的做法可取吗?你想对图中的爷爷奶奶说些什么呢?(4分)8.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15分)【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6、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选自《陈太丘与友期行》)【乙】郭伋始至行部①,到西河美稷②,有童儿数百,各骑竹马,道次迎拜。伋问:“儿曹何自远来?”对曰:“闻使君到喜故来奉迎。”伋辞谢之。及事讫,诸儿复送至郭外,问:“使君何日当还?”伋谓别驾从事③,计日告之。行部既还,先期一日,伋为违信于诸儿,遂止于野亭④,须期乃入。其为人若此。(选自《后汉书·郭伋传》,有改动)【注释】①郭伋(jí)始至行部:郭伋刚担任并州牧,首次出巡。行部
7、,出巡。②西河美稷:地名。③别驾从事:部下官吏。④野亭:郊野外的亭子。(1)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太丘舍去(舍弃、丢下)B.则是无信(不讲信用)C.及事讫(完毕)D.先期一日(约定的日期)(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2分)A.伋辞谢之 计日告之B.尊君在不待君久不至C.去后乃至须期乃入D.先期一日须期乃入(3)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节奏。(断两处)(2分)闻使君到喜故来奉迎(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①待君久不至,已去。②有童儿数百,各骑竹马,道次迎拜。(5
8、)文段理解。(5分)①甲、乙两文告诉了我们一个同样的道理:____________。但从选材角度看,4甲文选取的是友人“无信”“无礼”的反面例子,乙文选取的是____________的正面例子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