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居环境课程论文

人居环境课程论文

ID:39635217

大小:165.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7-07

人居环境课程论文_第1页
人居环境课程论文_第2页
人居环境课程论文_第3页
人居环境课程论文_第4页
人居环境课程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人居环境课程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人居环境课程论文对“人居”与“环境”关系的思考系别建筑系专业班级建筑设计学生姓名黎烨宾指导教师陈兰娥提交日期2013年12月20日对建筑与环境关系的思考摘要:传统的建筑业一直极大地消耗着自然环境,同时附带着种种对自然环境的负作用。第八讲里,谢浩教授说过“建筑对环境的造成的破坏占很大一部分”。现在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建筑的关注逐渐从建筑本身投向了与建筑相关的环境上,这是当代建筑领域的一个重要特征。也说明了绿色生态建筑必定成为未来建筑的发展方向。其实这八周的人居环境系列讲座想说明的也就是“人居”与“环境”之

2、间的联系。下面有我对建筑与环境之间关系的小小思考。建筑离不开其所处的环境,环境则是建筑所依存的条件。建筑与周边环境应当保持和谐的关系。荷兰建筑大师基·考恩尼说过:“建筑绝不只是单一存在的个体。它与构成自然的许多次序一样,也是庞大次序中的一个”。建筑设计归根到底是设计环境,即创造适合人类生活工作并能激发心智的新环境。因此,建筑创造不但要满足使用功能,还要与周围环境相适应,体现一定的文脉特色,这对保持城市空间环境的整体与和谐尤为重要。而建筑与环境的和谐又包括多个方面。关键词:建筑环境和谐生态1、建筑与自然环境

3、的融合任何建筑都处于特定的自然环境之中,在受到环境包容和制约的同时,又成为其不可分割的部分,形成新的环境景观。美国建筑大师赖特认为“建筑是大自然的点缀,大自然是建筑的陪衬,离开了自然环境,你欣赏不到建筑的美,离开了建筑,环境又缺少了一点精灵”。所以建筑与周围的环境应该是相互融合,相互依存的。第二讲里,方小山教授也提出了“地形不是一块呆板的地,真正契合地形的建筑是不能随便把它移到其他任何一块地上的”。方小山教授的这句话,恰恰很好的说明了,建筑与环境之间的关系。闻名世界的建筑流水别墅,就是出自赖特大师之手。流

4、水别墅即很好地表达了莱特与自然界的韵律相协调的“有机”建筑理念。建筑之意在于山水之间,建筑之术也就是山水之术,建筑为山水环境增色,山水环境为建筑添彩。建筑与自然环境均是共生、共荣、共乐、共雅,建筑环境自然化,自然环境人为化,是建筑创造的永恒主题。建筑与自然环境的结合,包括了与当地气候,地域点的有机协调,下面引用一下第八讲里谢浩教授和我们分析的我国传统民居的气候设计经验:南方:1、西关大屋:封闭的外墙减少太阳辐射,能防火和保持私密性。利用起伏的坡屋面,小庭院、天井、敞厅、高侧窗、各种通透的门窗来组织自然通风

5、,是居室冬暖夏凉。2、骑楼:建筑的通风、采光、给排水级交通依靠天井、厅堂和庭道解决,高墙窄巷使大部分地方处于阴影之中。3、竹筒屋:前庭后院,中部设天井采光通风,进深较大,形成窄长的“冷巷”,非常阴凉。4、客家土楼:利用环形封闭的生土墙形成内外温度差和防潮防湿,通过庭院土灶实现空气对流。5、潮汕民居:开敞式前后厅,采用“井”字格局。用木雕屏风或“格门”间隔,敞开厅堂,有利于通风采光。北方:6、干阑:有利于隔潮,屋顶坡度大且有较大的出檐和回廊7、一颗印:空间凹斗式内院有利于通风、采光和排水,墙身高且厚,很少开

6、窗,防风避寒。8、蒙古包:圆形平面的散热面积小,抵御强烈日照,也有利于抵抗风沙。9、碉房:依山而建,平顶屋、厚墙、窗小、封闭式天井或院落,防风保温和减少日照。10、四合院:挑檐夏季遮阳,冬季争取阳光,厚重外墙既保温放热,又防风沙,防噪声。11、窑洞:利用地形和土层保温蓄热,改善室内热环境。12、吐鲁番民居:土墙厚,开小窗,设地下室,还有屋顶平台表1,总结自《建筑节能与生态建筑》讲座通过对我国民居对气候的设计,可以看出不同的地区,当地的建筑也必然不同。广州的西关大屋如果放到北京去,到了冬天的时候就会受到风沙

7、严重的困扰;同样,吐鲁番那种厚墙小窗式的民居如果放到南方地区来,不但不利于通风,还会造成浪费。所以建筑设计必然要与周边环境,气候条件相结合,这也呼应了方小山教授说的“真正契合地形的建筑是不能随便把它移到其他任何一块地上的”。2建筑与人文环境的和谐第一讲《城市文化复兴》里面,罗思敏大师和我们分享了一些他自己对不同地方城市改造的例子。他说“作为设计师,我们无法复兴文学和饮食等文化,但我们可以倡导城市文化,也有能力恢复和发扬光大一个城市的建筑和生活形态”。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旧建筑物改造和城市环境园林景观美

8、化工作大规模展开。对于一些就建筑的保留与拆迁,一直是这个当今城市发展讨论的话题之一。罗思敏大师带领他的团队在这一领域中写下了辉煌的一页,同时向我们展示了怎样才算是现代建筑与人文环境的和谐共处。他对广州东涌,上下九路,东莞二环路、东城中路,成都锦裹等地方的改造,都是充分分析了当地的历史文化背景、与当地旧建筑的设计特色之后才开展的,把旧建筑中好的部分保留,不好的部分重新拆掉改造,最后的成果社会也有目共睹,整个街区都是和谐统一的,这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