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9633365
大小:28.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7-07
《课前预习要与否之我见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课前预习要与否之我见常常有人以“预则立,不预则废”论述预习之重要性,作为一种学习方法预习的作用毋庸置疑。然而,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数学课需不需要惊醒预习这个传统话题再次成为引发广大数学教师争论的一个焦点。《新课程标准》指出:预习是学习的个体一种独立的探索活动。学生凭借已有的知识、生活经验和学习方法,自主探索,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促进学生的发展。在新课程理念背景下,预习不再是单纯为掌握知识和技能而设置的学习活动,而是为了让每一个孩子发展得更好。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却是顾虑重
2、重,普遍认为,预习了,学生对将要学习的内容失去新鲜感。但我认为,数学课到底要不要课前预习,不能一概而论,而是要针对教学内容,有目的性地选择是否要课前预习,这样,才能更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甚至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今天,我就根据自己多年来的教学经验,谈谈自己如何在数学课的教学上有选择地进行课前预习与不预习。(一)需要预习。数学课程标准提出:“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是一个自主构建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过程,他们带着原有的知识背景、活动经验和理解走进学习活动,并通过自己的主动活动,包括独立思考、与他人交流和反思等,去
3、构建对数学的理解。”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应该考虑学生主体性的发挥,而课前预习正好给学生提供了这样的机会。现行教材将每个知识点分得较细,采用线性呈现,逐步引领的方式进行编排,随着时间的推移,许多知识渐渐遗忘,在短时间内学生不能回忆全面,在预习就可采用“数学块”的形式进行。如:教学“比的基本性质”时,我就先布置学生写出“商不变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基本性质”再想一想“比的基本性质”,继而阅读课本后写出“比的基本性质”,三者对比,你发现了什么?把你的发现记录下来,融会贯通新旧知识间的联系,达到知识块的整合。再比
4、如教学人教版三年级下册《年、月、日》时,如果不让学生预习,老师按部就班地讲,一般是先让学生观察年历,找出一年有几个月,每个月的天数是多少,哪几个月是31天,哪几个月是30天,二月有多少天等。得出一年有12个月,哪几个是大月,哪几个是小月。接着向学生介绍平年闰年的知识,然后就是有关的练习。这样的课堂枯燥乏味,教师处于绝对的主导地位,学生只是被动的听、记,学习效果可想而知。仔细地分析这部分内容,我们可以发现,象关于一年有几个月,及大月与小月的知识,学生通过预习,查阅家中日历,或是询问父母等渠道就完全可以掌握
5、,不需要占用课堂时间,而把宝贵的时间用在解决学生的疑难问题上。所以这一部分内容应当大胆放手让学生去预习。还有一些基本概念、原理、法则、规律以及乘除法的笔算教学,都是应该布置课前预习的。这些知识点的课前预习,可以让学生初步理解一下要学的基础知识;复习、巩固、补习与新内容相联系的旧概念、旧知识;归纳新知识的重点,找出自己不理解的难题是课前预习的重要内容。(二)不要预习那么,哪些教学内容又是不需要课前预习的呢?我认为如今的教师顾虑重重。他们普遍认为:预习了,学生对将要学习的内容失去新鲜感;预习了,学生了解了有
6、关内容,会失去学习的兴趣和动力;预习了,学生知道了知识的有关结论,接下来上课老师讲什么?……需要不需要预习,教师争议颇多。新的课程理念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主要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曾经听过一节《三角形的面积》的公开课:上课伊始,教师开场白说:“同学们,昨天你们已经预习了三角形的面积的内容,会计算三角形的面积了吗?”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会,底乘高除以二。”接着,教师组织学生拿出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动手拼一拼,让学生说一说拼出
7、了什么图形,学生拼的都是四边形。然后师又提问:“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与三角形面积有什么关系?”引导学生说出公式。课末总结时,教师提问三角形面积是怎样推导出来时,学生全然不知。其实本节课一个很重要的就是教师要培养和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使学生处于对三角形面积公式推导的探究冲动。然而,学生在课前预习已经知道了三角形面积公式,所以在课堂上根本就没有探究的欲望。此类课前预习不但没有取到为新课做好铺垫的效果,甚至产生了逆影响,故这样需要探究性的课前预习不要也行。低年段的教学一般不要课前预习。因为低年段的学习内容一般容量
8、较少,也相对简单,加之学生个体难遇独立预习,倒是适当安排课前复习较好。有些课前预习往往让学生生成一知半解,甚至产生骄傲自满情绪,认为自己已经弄懂了。于是,在教师教授新知识过程中总是注意力不集中。如果不进行预习,一开始就进入情境角色,师生互动,学生没有了时间讲悄悄话、搞小动作、走神等。这样学生就容易真正理解教学内容了,进行预习的主体是学生,学生的智力水平、思维能力、知识基础和学习习惯的差异会直接影响学生预习的程度,也容易直接出现在讲授新知识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