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金森药理学及药物治疗学

帕金森药理学及药物治疗学

ID:39600877

大小:262.01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07-07

帕金森药理学及药物治疗学_第1页
帕金森药理学及药物治疗学_第2页
帕金森药理学及药物治疗学_第3页
帕金森药理学及药物治疗学_第4页
帕金森药理学及药物治疗学_第5页
资源描述:

《帕金森药理学及药物治疗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四节抗帕金森病药帕金森病(PD)又称震颤麻痹是中枢神经系统锥体外系变性疾病。发病年龄多在50岁以上,随着社会老龄化,呈上升趋势。发病机制见下张幻灯片。老年性血管硬化、脑炎后遗症及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等均可引起类似帕金森病的症状,称为帕金森综合征,其药物治疗与帕金森病相似。抗帕金森病药分为拟多巴胺药和胆碱受体阻断药两类。病变部位及发病机制基底神经节黑质纹状体DA能神经元变性坏死DA(5—HT、GABA)维持机体正常运动功能锥体外系相互调节、动态平衡→DA↓Ach↑锥体外系反应(震颤麻痹)DA↑Ach↓不自主运动,手足徐动症、舞蹈病Ach(包括组胺能神经

2、)(—)(+)根据以上发病机制,提出PD治疗思路增强中枢DA神经功能阻断中枢胆碱受体治疗帕金森病一、拟多巴胺类药左旋多巴(L-dopa)药理作用与机制左旋多巴对大多数PD具有显著疗效。起病初期用药疗效更为显著,用药后患者感觉良好,抑制和淡漠症状改善,能关心周围环境,思维清晰敏捷,听觉口语学习能力明显改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奏效慢,用药2~3周后才出现体征的改善,1~6个月后获得最大疗效。对轻症及年轻患者疗效好,对重症及年老患者疗效差。机制DA的前体药,本身无药理活性,在脑内转化为DA,补充了纹状体中DA的不足,提高中枢DA神经功能,抑制胆碱能神经功能

3、,产生抗震颤麻痹的作用。进入中枢量不到1%,99%在外周经脱羧换化为DA是引起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因此,提出与外周多巴脱羧酶抑制剂合用达到增效,减少不良反应,还可减少左旋多巴的用量。临床应用1.帕金森病治疗广泛用于各种类型PD病人,运动障碍症状不明显者一般不用。对抗精神病药物所致锥体外系症状无效。病人长期用药效果有较大个体差异。服药6年后,约半数病人失效。2.肝昏迷辅助治疗肝昏迷病人,由于肝功能障碍,血中苯乙胺、酪胺升高,在神经细胞内经β-羟化酶作用生成苯乙醇胺和章胺(伪递质)妨碍正常神经功能。用左旋多巴后,转化为NA恢复正常神经功能,病人逐渐转为清

4、醒。鱼不良反应大多是由于左旋多巴在体内生成DA所致。1.胃肠道反应厌食、恶心、呕吐、腹部不适。是由于DA兴奋延脑催吐化学感受区所致。继续治疗,由于产生耐受性,胃肠道反应可减轻。2.心血管反应部分病人可出现体位性低血压反应,表现头晕,偶见晕厥。少数病人可致心律失常(DA兴奋心脏β1受体所致)3.不自主异常运动如咬牙、吐舌、点头、做怪相及舞蹈样动作,发生率约40~80%,多在长期用药后出现,主要是由于DA补充过度有关,须减量。少数病人在长期用药后,可出现“开关现象”,表现为突然多动不安(开),转为全身产生强直不动(关),二者交替出现,机制尚无完满解释。4

5、.精神障碍其机制与DA过度兴奋中脑一边缘系统DA受体有关。卡比多巴(Carbidopa)苄丝肼(benserazide)外周多巴脱羧酶抑制剂,不易通过血脑屏障。单独应用对PD无治疗作用,主要与左旋多巴按一定比例制成复方左旋多巴制剂供临床应用。如临床上使用的息宁、美多巴等都是多巴脱羧酶抑制药和左旋多巴的制剂。金刚烷胺(amantadine)机制:促进黑质—纹状体DA神经末稍释放DA。疗效不及左旋多巴,但优于胆碱受体阻断药。见效快而持效短,用药数天即可获最大疗效,连用6~8周后疗效逐渐减弱,但停药数周后再用药,可使疗效恢复。溴隐亭(bromocripti

6、ne)机制: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四、中枢肮胆碱药苯海索(benzhexol),又称安坦(Artane)机制:中枢抗胆碱作用,主要用于抗精神病药引起的锥体外系症状(帕金森综合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