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描述:《2018-2019版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散文 第10课 菱角的喜剧导学案 粤教版必修2》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10课 菱角的喜剧学习目标 1.体悟本文的哲理。2.学习本文由日常生活写起、悟出哲理,并展开想象、逐步说明道理的写作方法。一、音正形准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1)单音字①菱角( ) ②捞起( )③酣然大睡( )答案 ①línɡ ②lāo ③hān(2)多音字①什②翘③壳④弄⑤禁答案 ①shí/shén ②qiào/qiáo ③ké/qiào ④nònɡ/lònɡ ⑤jīn/jìn2.给下列形似字组词(1)(2)(3)15答案 (1)享受/亨通 (2)笑嘻嘻/嬉戏 (3)书籍/蕴藉二、词语
2、积累1.理解运用(1)把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劳什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漫不经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茫然失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君臣佐使: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无往不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拿着赏玩。(2)使人讨厌的东西。方言词。(3)随随便便,不放在心上。(4)完全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一点主意也没有。(5)中药方剂学术语,是中药方剂配伍组成的基本原则。组成方剂的药物可按其在方剂中所起的作用分为君药、臣药、佐药、使药,简称为“君臣佐使”。(6)不论到哪里都没有不存在的。形容各
4、处都有。[对点小测] 判断下列加点成语的运用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你不要做什么事情都漫不经心的样子。( )(2)他平时什么都会,可一到考场就茫然失措,大脑一片空白。( )(3)面对那些无往不在的困难与挫折,我们必须振作精神,不能灰心丧气。( )答案 (1)√ (2)√ (3)√2.辨词填空贯串·贯穿贯串:a.从头到尾穿过一个或一系列事物,b.连贯。贯穿:穿过,连通。①这条公路________本省十几个县。②这部小说的各篇各章都________着一个基本主题。答案 ①贯穿
5、②贯串三、名言警句与“学无止境”相关的名句1.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学记》2.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礼记·学记》3.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庄子·养生主》4.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荀子·劝学》15一、作者简介秦牧(1919—1992),原名林觉夫,广东澄海人,当代作家。他的散文作品风格独树一帜,被誉为“散文一绝”。《秦牧杂文》是他的第一本作品集。他在小说、童话、戏剧、诗歌、文艺理论领
6、域等都有著作,故本人又被喻为“一棵繁花树”。著作有《土地》、《花城》等,《长河浪花集》是其散文的代表作。二、背景展示《菱角的喜剧》是作者在建国十周年的时候写的。当时文章的题目叫作“复杂”。这篇文章在当时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1958年在我国经济领域里出现了不少违背事物客观规律的现象,这类错误的出现又反映出了一些人在认识上违背了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于是作者认为有必要在文学创作中表现“辩证唯物主义思想之类的题材”(《长河浪花集·序》)。文章就是在这样的一种背景下于1959年写成的,后来收入散文集《长河浪花集
7、》时,作者将文章的名字改为“菱角的喜剧”。课堂导语大千世界,无奇不有,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同是橘子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结果?生物的生长有其一般的规律,但也有其特殊的情况。因此,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只有这样,才能少走弯路,少犯错误。秦牧先生的《菱角的喜剧》就诠释了这样的道理。下面是《菱角的喜剧》一文的结构思维导图,请根据提示把空缺处填写完整。答案 ①两角 ②各种各样 ③复杂性、多样性 ④深入实践 ⑤绝对化、简单化151.作者在文章开头的六段文字中
8、不厌其烦地叙写自己认识菱角的过程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语言平易,如话家常,有助于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2)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引出自己的观点,“复杂性、多样性的事物原是这样无往不在的”,很容易让读者接受,增强说服力。2.第2、3段中,作者为什么会有两次“吃了一惊”?在行文
显示全部收起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