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9531186
大小:198.51 KB
页数:43页
时间:2019-07-05
《邹逸麟中国历史地理概述笔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历史时期植被的变迁马年五六千年前,中国大部分地区覆盖有面积广大而丰富的天然植被,根据天然植被分布情况,从东南向西北,大致可分为森林、草原和荒漠两个地带。【森林原始植被状况】从大兴安岭北段,东南沿嫩江折向西南,经冀北、晋北、陕北、川北至西藏东南一线,此线以南为中国古代主要森林地带,约占中国总面积1/2,可分为四个地区:1、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地寒温带、温带林区。2、华北暖温带林区。包括辽东丘陵、辽河下游平原、冀北山地、黄土高原东南部、豫中豫西丘陵、华北平原、渭河平原、山东丘陵。3、华中、西南亚热带林区。包括秦
2、岭、大巴山、大别山、江南丘陵、闽浙江山地、长江中下游平原、四川盆地、贵州高原、云南高原中北部、南岭山地、两广丘陵北部、青藏高原东南部。4、华南、滇南、藏南热带林区。包括福建福州以南、台湾、两广丘陵中南部、海南岛、南海诸岛、云南高原南部。【草原荒漠原始植被状况】原始草原地带:大兴安岭南段、呼伦贝尔草原、东北平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西北部、青藏高原中南部。原始荒漠地带:内蒙古西部、宁夏甘肃河西走廊、青海柴达木盆地、新疆。【植被的变迁】经过几千年来各族人民的长期开拓垦殖,大规模地改变了中国天然植被的面貌,生产了不可记
3、数的粮食和经济作物,为各族人民的繁衍生息和文化流长提供了物质条件;同时,由于对自然界规律认识不足,无计划的滥砍滥伐,尤其是历代统治者无限制地索取,使自然界失去了平衡。这种破坏越到近代越严重。5000年来中国植被变迁特点:天然植被逐渐地区缩减,栽培植被代替天然植被。战国以后,随着铁器的普遍使用,农业生产迅速发展,天然植被迅速遭到破坏。1、华北平原:是中国历史时期森林和草原植被变迁最大、最频繁的地区,也是人类活动对天然植被干扰最甚的地区。2、黄河中游地区:3、太行山区、晋北地区:4、豫鄂川陕交接地区:为天然植被破坏较
4、晚而程度极为严重的典型地区。历史时期水系的变迁一、黄河下游河道变迁黄河是中国第二大河,源出青海巴颜喀拉山北麓约古宗列盆地,干流全长5464公里。历史上黄河下游曾北达海河,南抵淮河,因此就整个历史时期而言,黄河流域应包括今天黄淮海平原的绝大部分地区。黄河下游河道特点:1、泥沙含量极高。黄河上中游流经黄土高原,黄土疏松,易受冲刷,加之黄土高原植被破坏严重,导致水土流失,使黄河成为全世界含沙量最高的河流。2、黄河流域气候干燥,径流量贫乏,年内分配极不均匀,往往在几天内倾泻年内一半以上降水,下游宣泄不及,就泛滥成灾。黄河
5、河道变迁概述:1、(战国前)河北平原人烟稀少,黄河无堤防,河道无所拘束,极不稳定,在河北平原中部四处泛滥,多股河道并流入海。2、(战国中期至西汉末年)黄河中游人口增加,大规模垦荒发展农业,导致水土流失加剧;开垦黄河滩地,使河身受束多曲,致使河床迅速淤高,出现险情。这一时期,黄河北决多形成汊河,东决多夺流入海,东南决则在豫东、淮北、鲁西南平原泛滥。3、(东汉至唐末)东汉初年王景治河,此后800年间,黄河下游相对稳定,未有大灾,亦无大的改道。4、(唐末至北宋末)经过近千年淤积,黄河下游已淤高,唐末河口地区决口,此后决
6、口地点不断上移,进入五代,决口频率明显增加。黄河时而北流,时而东流,时而两股并流,河道在华北平原呈游荡性活动,进入紊乱时期。5、(金元之际至明嘉靖、万历时)1128年杜充为阻金兵南下,人为决黄河,使之夺淮入海,黄河东流脱离春秋战国以来流经山东丘陵以北地区入渤海的趋势,不再经过河北平原。在此后700余年中,以东南夺淮入海为常。这是黄河变迁历史上划时代的重大改道。这一时期黄河河道变迁的特点是:①决口地点不断西移。②河道干流逐渐南摆,将整个华北平原横扫一遍。③下游河道除干流外,同时出现几股岔流,变迁无定。6、(明嘉靖、
7、万历时至1854年)万历年间潘季驯治河,推行束水攻沙法,下游被固定为单股河道,修筑高家堰以蓄清刷黄;筑断黄陵冈,北流永绝,以一淮受全河之水。7、(1855年至今)1855年河决兰阳铜瓦厢,夺大清河入海,黄河结束700多年夺淮入海的历史,重由渤海湾入海。对黄河下游河道变迁的认识:1、变迁规律:从新石器时代至宋金之际,绝大多数时间黄河流经河北平原,在渤海湾入海;宋金之后则改为流经黄淮海平原,夺淮入海长达700年,且河道不断南摆,最终固定在今废黄河一线;1855年后,重新由渤海湾入海。2、主要干流:以利津入海的东汉大河
8、,和夺淮入海的明清大河,为历史时期黄河各泛道的主干。主要原因在于,由于山东丘陵的分水作用,使黄河具有东北入渤海和东南入黄海两种可能性,而东汉大河与明清大河为两种可能性中,坡面最陡、流路最短的途径。3、河患根源:上、中游水土流失,以及下游防护措施不力。王景治河成效显著的原因:1、从东汉开始,北方游牧民族大量入居中原,黄河流域土地退耕还牧,水土流失减少;2、当时黄河下游河道存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