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维新派的办报思想及其对近代中国报刊业的影响

试论维新派的办报思想及其对近代中国报刊业的影响

ID:39530809

大小:22.09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7-05

试论维新派的办报思想及其对近代中国报刊业的影响_第1页
试论维新派的办报思想及其对近代中国报刊业的影响_第2页
试论维新派的办报思想及其对近代中国报刊业的影响_第3页
试论维新派的办报思想及其对近代中国报刊业的影响_第4页
资源描述:

《试论维新派的办报思想及其对近代中国报刊业的影响》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内容摘要】  戊戌变法时期,资产阶级维新派把创办报刊作为推进变法的有力武器和重要手段,形成了比较成熟的办报思想,提出报刊“监督政府、向导国民”的两大天职,主张言论出版自由,开创报刊新文体、新格式。在其办报思想指导下,戊戌变法时期掀起了国人自办近代报刊的第一次高潮,为中国报刊业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关键词】  维新派;办报思想;近代中国报刊业;影响。  【作者简介】  牛卓丽,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图书馆馆员,主要从事文献学、图书    情报学研究。      一、维新派的办报思想    鸦片战争前后,以传教士为

2、首的外国人在中国创办了多种报刊,给中国带来了近代报刊的知识与模式。在外国人创办报刊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中国知识分子逐渐认识到报纸媒体在社会生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林则徐、魏源到王韬等人都曾撰文对报刊加以阐述,希望通过办报启迪民智、富国强民。到戊戌变法时期,维新派发现办报比写书宣传变法更为便利,社会影响更大,从而踊跃投身报界,创办了一系列近代意义上的报刊。康有为、梁启超等一批维新人士开始认识到,中国社会变革艰难异常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下层民众受封建文化意识的影响根深蒂固,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改革进程的深入,于是把变革的目标逐

3、渐转移到社会下层的“开民智”上来,报刊成为推进变法的有力武器和重要手段。  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汪康年等维新人士在大力宣扬变法思想的同时,启迪人们去认识报刊的多种社会功能。通过丰富多彩的办报活动,维新派形成了较为成熟的办报思想,在对报刊社会作用的认识、独立办报与言论自由、报刊文体的创新上有了比较系统的理论,在近代中国报刊史上占有突出地位。  1.对报刊的社会作用有了更深刻的理解。维新派人士对报刊的社会功能进行了多方阐述。康有为在《奏改时务报为官报折》一文中提出了著名的“四端说”:“臣窃考之,报馆之盖,盖有四端:首

4、列论说,指陈时事,常足以匡政府所不逮,备朝廷之采择,其善一也;胪陈各省利弊,民隐得以上达,其善二也;翻译万国近事,借鉴敌情,其善二也;或每日一出,或间日一出,或旬日一出,所载皆新政之事,其善四也。”[1]  梁启超作为中国资产阶级早期新闻思想的集大成者,从1895年到1922年的二十七年中,亲手创办和积极支持创办报刊十七种,其报刊思想对当时报界产生了巨大影响。在前人“去塞求通”思想的基础上,他最早提出了报刊“耳目喉舌”的社会功能。1896年,他在《时务报》上发表《论报刊有益于国事》一文:“去塞求通,厥道非一,而报馆其导端也

5、。无耳目、无喉舌,是曰废疾……有助耳目喉舌之用而起天下废疾者,则报馆之谓也。”[2]他的“耳目喉舌说”强调了报刊消除上下、内外之隔的作用。所谓“耳目”,是指报刊能帮助人们掌握国内外的消息,“喉舌”是指报纸能让上情下达、下情上达。他还强调报刊对社会的重要性,如可以刊载军政、民业等信息,通过在报刊上的公开交流可达到“通上下”“开民智”的目的。  在维新派办报高潮中,谭嗣同对初步形成的近代报刊理论做出了自己独特的贡献。其办报思想集中体现在《湘报后叙》中:“人之所以能喻志兴事以显其灵,而万过于禽兽者,以其能言者耳。而喑之,而哑之,

6、其去禽兽几何矣……吾见《湘报》之出,敢以为乡民庆,曰诸君复何忧乎?国有口矣。”[3]他强调报刊是助兴民权的“权力最大者”,可以成为实现维新变法目标的有力手段;还明确表示“立求日新”,指明报纸要求新,才能更好地传递信息;并肯定了报章文体的重要作用。其“民史”“国口”主张具有民主民权和言论自由的色彩,已经比康梁的“宣德达情”更为进步。  2.主张打破言论樊篱,争取言论出版自由,坚持独立办报。在维新运动中,康有为等人再次公开提出废止封建文化专制主义的法律制度,建立以言论自由为本的近代新闻法律制度的要求,还一度付诸实践,其最关键的

7、一步即是冲破“言禁”“报禁”的樊篱,争取言论出版自由。1898年8月9日,康有为向光绪呈上《请定中国报律折》:“惟是当开新守旧并立相轧之时,是非黑白,未有定论……他日或有深文罗织,诬以颠倒混淆之罪,臣岂能当此重咎”,为此,他建议“凡报章之所载,如何为合例,如何为不合例,酌采外国通行之法,参以中国情形,定为中律”。光绪随即发布上谕,命康有为负责翻译外国报律并参酌起草中国报国报律,送交孙家鼐呈览。不久维新运动遭到镇压,报律便无从谈起了,但毕竟揭开了中国近代新闻法制建设的第一页。  戊戌变法失败后,梁启超流亡海外,接触了大量西方

8、社会政治学说和资产阶级新闻理论,对报刊的认识有了质的飞跃,提出报纸“两大天职”说:“一曰,对于政府而为其监督者;二曰,对于国民而为其向导者也。”认为报馆对政府的监督,是舆论监督,“舆论无形,而发挥之代表者,莫若报馆”。而作为向导者,报馆应该面向“普通之人物”具有“救一时,明一义”的特征[4]。1902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