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法的要素》PPT课件

《手法的要素》PPT课件

ID:39520737

大小:235.84 KB

页数:40页

时间:2019-07-05

《手法的要素》PPT课件_第1页
《手法的要素》PPT课件_第2页
《手法的要素》PPT课件_第3页
《手法的要素》PPT课件_第4页
《手法的要素》PPT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手法的要素》PPT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手法的要素一手形手形:手法操作时,手需保持的形状。应自然协调。1.自然手形:手指自然伸直或屈曲,如掌摩时五指自然伸直,掌根击时五指自然屈曲。2.特殊手形:如滚法时半握拳状手形、点穴的叠指状手形。3.要点:腕手部各关节放松,自然协调,避免僵硬。二着力部位着力部位:手法操作时,接触治疗部位的部分或力点处。1.面积小:如单指或食中环指指端、小鱼际掌根等,其力度深、刺激强、准确度高,多用于痛点、穴位或病位深者。2.面积大:如食中环指指腹或全 掌,其力度浅,刺激温和,多 用于病位浅表者。 3.要点:手法操作时,施术者的 意念应集中于着力部位。着力部位 小时,应避免手法力度生硬,刺激 过强。着力部

2、位大时,应避免着力 部均匀和力度飘浮不实。三力度力度:手法作用力的轻重或浅深。1.轻度:手法的作用力仅达皮部,如摩法,推法,擦法。2.中度:手法的作用力达肌肉表层或中层,如鱼际揉,掌揉。3.重度:手法的作用力达肌肉深层或骨 膜,如点穴,拿法,滚法。 4.要点:力度应均匀柔和,避免轻重不 一或生硬粗暴。力度轻时应吸定治疗 部位,避免飘浮。力度重时应保持柔 和,避免生硬用力。力度的训练应在 放松,入静,积意志于着力部位的状 态下,自然协调操作,逐步生力,化力 为劲,练出功夫。四速度速度:指手法作用力的快慢或一分钟内手法操作的次数1.和缓:每分钟70~80次。接近成年人正常心脏搏动速度,有利

3、于条达气血,为调节类手法常用的速度,如滚法,揉法,拿法。2.快速:每分钟>100次。力度轻,作用 浅表的手法速度宜快,可增加刺激量, 能推动经气循行,祛散邪气,如推法, 擦法。 3.慢速:每分钟<50次。力度重,作用深 透的手法速度宜慢,否则会惊扰气血运 行,如点穴,按法。 4.要点:和缓者宜静。快速时不宜散 乱;慢速时不可中断。五方向方向:手法作用力的方向1.单向:由近端向远端用力,如分筋,理筋;顺或逆时针方向,如摩法,揉法。2.双向:为往返方向用力,如滚法,擦法。3.要点:单向操作,顺经络走行或顺时针走行为补,反之为泻。双向操作,为平补平泻,有调节作用,如滚法。手法练习原则缓急去躁

4、、潜心修炼一身形自然,气息调匀,关节放松,手随意动,法从手出。二手形准确而不僵凝。三着力自然而不飘浮。四速度缓慢而不间断。五从无力练至有力。六从生硬练至柔和。七从散乱练至均匀。八化力为劲、练出功夫。手法的种类一按手法作用力性质分1.摩擦类手法(1)作用力:主要是摩擦力,方向相反,互相平行的一组力。(2)种类:摩法、推法、擦法、搓法。(3)力度:力度轻,仅在体表皮部,忌按压。(4)作用:推法疏理皮部经络而散风邪;摩法、擦法、搓法温养皮部经络而产生温养效应;均能刺激植物神经末梢而调节内脏功能。2.按压类手法(1)作用力:按压力。(2)种类:按法,点发,滚法,拍击法。(3)力度:力度重,肌肉

5、中致深层。忌飘浮不实。(4)作用:行气止痛,舒筋活血。使组织产生横径向的变形与复原。3.牵拉类手法(1)作用力:牵拉力,可分单向及多向牵拉。(2)种类:摇法,扳法,抖法。(3)力度:均匀柔和沉稳,忌生硬粗暴。扳法应用脆劲。(4)作用:整复筋位,松解粘连。使组织产生轴向变形及复原。4.复合类手法(1)作用力:具有两种以上的作用力(牵拉力、按压力)。(2)种类:揉法,拿法,弹筋,分筋,理筋。(3)力度:中至重,忌飘浮及生硬。(4)作用:行气舒筋,散结解挛。二按手法作用力方式分1.舒筋手法:手法的作用力直接作用在筋上的手法。2.运筋手法:手法的作用力通过关节活动间接作用在筋上的手法。3.镇定

6、手法:手法结束时不立即放松手法力量,停留片刻,以增强疗效。可用于舒筋手法的点穴、分筋,运筋手法的扳法等。手法的五种效应一温热效应1定义:指手法在治疗部位产生的温热感。2机制:手法的机械能——摩擦生热——转化为热能。3手法:除摇法、扳法、抖法外的各种手法均能产生,但强弱深浅不同。4种类: (1)浅层温热效应,热感位于皮肤及皮下浅层,由作用力位于皮肤的手法所产生,如摩法、擦法、拍击法。 (2)深层温热效应,热感深达肌肉、关节腔,由作用力位于肌肉层的手法产生,如揉法、搓法、滚法。 5作用:温养筋脉(补益)。6临床应用: (1)寒滞筋脉:如风寒入侵所致之急性筋伤或劳损急发,伤处筋脉拘急疼痛,使

7、用具有温热效应的手法,可收到温阳行气,散寒止痛的效果。 (2)陈伤劳损:温养筋脉可增强筋脉的气血濡养,使粘连逐步松解。 (3)退行性关节病:温热效应可增强关节气血濡养及抗寒、耐劳能力,消除关节疼痛。 (4)脏腑虚寒:在相应俞、募穴或脏腑部使用具有温热效应的手法,能收到温养脏腑的作用。7影响温热效应的因素: (1)力度:越柔和温热效应越强,飘浮或呆滞者不易产生。 (2)速度:快则以浅层温热效应为主;深层温热效应速度应慢。 (3)着力面积:大则温热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