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9513802
大小:15.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7-04
《过有尊严的日子,不能止于“媒体曝光”》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过有尊严的日子,不能止于“媒体曝光”12月9日最火的两条新闻,一个是《北京住井下男子找到工作:月薪超3000元包食宿》,另一个是《“慈母”毒杀脑瘫双胞胎全村沉默》。前者,是对几天来“井下男子经媒体曝光甚至连蜗居都失去”的一个积极回应;后者,则几乎又是一个农村悲剧的重演。两个看起来不太相干的社会新闻,背后却直指不甚完善的社会救助体系。生存我们先看井下男子的遭遇。媒体将其曝光后,有关部门封井。在微博上,“记者报道引起封井”甚至引发新闻伦理之争。媒体曝光反而堵死了生存者的出路?《北京晨报》首席记者崔红的一句感慨被网友争相转发:“住人井今天被水泥封死。早在15年前,就知道井里住着流浪汉。大家都
2、不去打搅他们,因为不论外面暴风骤雨还是漫天飘雪,井里总是温暖的。龙应台曾嘱咐留学的儿子:别总去沃尔玛,也给路边摊留点儿生意,他们比沃尔玛更需要你。今天我知道,有些角落不需要记者。”——这个悲情的解读角度,令人唏嘘。不过,针对网络上的煽情和“抡大棒”,评论员杨禹则表示:“城市社会救助体系只救急不救穷。在乡下有地有房有集体收益分配权利者,蜗居城市是其自主选择。一个文明社会不保障每个人都不贫穷,但应保障其基本财产权利和所得公共服务。”记者的报道没有错,崔红的感慨没有错,杨禹的角度没有错,网友唏嘘怒骂也是一种表达方式。但是静下心来想想,记者的报道引发封井,难道就不应该再报道了吗?不,记者应该继
3、续报道、深度报道,直至问题得到解决为止!对于这些在乡下能享有基本生活保障的进城者,我们更要忧虑的是,他们为何宁愿生活在城市的井下,却不愿回到老家的屋檐下?难道前者是更有尊严的生活方式?“井底人”王秀青也许没能想到,被媒体曝光之后,他终于能暂时捡起尊严。“月薪超3000元包食宿”并被安置在高校工作,至少看起来是体面的。但这是否是救助的终结?谁都不好说。被媒体淡忘之后,希望他依然能够看起来体面地生存下去。更多井下人,会否因为王秀青的被报道而得到相对体面的生活?答案待定。无法生存时间跳转到2012年1月9日。《周口日报》当天报道称,“母亲照顾脑瘫双胞胎19年”。母亲武文英被赞“慈母”,政府部
4、门送来轮椅和500元钱,和兄弟俩每月共60元的低保待遇。报道出了三篇,但得到的解决方案远非“解决方案”。否则,今天《“慈母”毒杀脑瘫双胞胎全村沉默》这样的新闻也就不会出现。这个村里见诸报端的“知名家庭”,没能走进当地部分相关部门的救助体系之内。武文英的丈夫多次给媒体打电话:“帮找找政府,看有没啥救济。我也不知道该找哪个部门。”三年前,河南省实施贫困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项目,计划为贫困脑瘫儿童实施康复训练,国辉、国增兄弟俩当时在救助范围之列。此项方案由残联负责,而双胞胎兄弟俩的信息,并不在鹿邑县残联的残疾人系统中。贾滩乡民政所工作人员马艳丽介绍,即使办理残疾证也不会有任何补助,而且残疾证需
5、要家属提出申请主动办理,否则乡里也不会向鹿邑县残联汇报。(引自《新京报》报道)如此种种,让曾经对媒体说“只要我活一天,就会照顾他们一天”的武文英如此绝望。1个多月后,她决定让孩子死去。如果报道方不只是《周口日报》,而是央视、《新京报》等更有影响力的媒体,武文英和残疾双胞胎的命运会否改变?假若她能得以改变,那更多有类似遭遇的人们呢?尊严对很多挣扎在城市或者农村救助边缘的人们,对那些不熟悉规章制度、不知道如何将自己纳入救助体系的人们来说,尊严是个十足的奢侈品。在《新京报》记者的采访中,“井底人”王秀青是这样描述尊严的:2008年,我在路边擦车,城管把我抓走,把狗从笼子里放出来,把我关狗笼子
6、里,我是想要尊严,可还有什么尊严呢?河北农民郑艳良自锯右腿的瞬间,也是“生存”二字战胜了“尊严”。2010年,温家宝在春节团拜会上讲:“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尊严”二字,对正在行进中的中国来说,还需要很长的路要走。过有尊严的日子,一定不能止于媒体曝光。新闻可以成为旧闻,百姓也会选择遗忘,但我们的救助体系不能忘了他们。我们的救助体系,在媒体的鞭策和推动下,断然需要不断完善,不能一次又一次的让悲剧重演。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