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9393020
大小:46.01 KB
页数:40页
时间:2019-07-02
《河北省环京津地区产业发展规划》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河北省环京津地区产业发展规划(2010-2015年)我省环京津地区包括与京津接壤的唐山、沧州、廊坊、保定、张家口、承德6个设区市,辖73个县(市),面积133万平方公里,总人口38542万人。环京津地区是我省经济发展的重要成长区,2009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01436亿元,占全省的596%;实现财政收入11558亿元,占全省的573%。制定并组织实施环京津地区产业发展规划,是省委、省政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是深化京津冀区域合作的重大部署,是促进我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战略选择。 一、发展基础与重大意义(一)比较优势。 区位条
2、件独特。该地区地理位置优越,毗邻全国科研中心、金融中心、北方经济中心和高端人才聚集地,是我省推进城市化、工业化和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的重点地区。 河北省环京津地区产业发展规划(2010-2015年)我省环京津地区包括与京津接壤的唐山、沧州、廊坊、保定、张家口、承德6个设区市,辖73个县(市),面积133万平方公里,总人口38542万人。环京津地区是我省经济发展的重要成长区,2009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01436亿元,占全省的596%;实现财政收入11558亿元,占全省的573%。制定并组织实施环京津地区产业发展规划,是省委、省政府贯彻落实
3、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是深化京津冀区域合作的重大部署,是促进我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战略选择。 一、发展基础与重大意义(一)比较优势。 区位条件独特。该地区地理位置优越,毗邻全国科研中心、金融中心、北方经济中心和高端人才聚集地,是我省推进城市化、工业化和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的重点地区。 产业基础雄厚。该地区建成了一批在国内具有重要影响的钢铁、石化、装备、能源、建材等工业基地,培育了一批具有一定规模和较强竞争力的企业集团,涌现出一批信息网络、新能源、新材料、现代物流、休闲旅游等产业增长点,为加快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资源禀赋优越。富集的油气、
4、铁矿、煤炭、原盐等自然资源,广阔的耕地、山场、盐碱荒地(滩涂)等土地及海域资源,厚重的人文、社会、旅游等资源,为产业开发提供了重要保障。 基础设施完善。该地区形成了以北京和沿海港口为枢纽的海陆空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建成了地表水、地下水和非传统水资源多源联供的供水工程体系,建起了以煤电为主力、多种新能源为补充的电力供应体系及油气管道输送体系,良好的基础设施条件为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二)发展机遇。 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国际国内经济加快战略性调整,产业分工与合作不断深化,为环京津地区提供了新的产业发展空间。国家扩大内需和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力度
5、不断加大,特别是京津冀都市圈区域规划的实施,将为环京津地区合理配置要素资源、加快产业发展提供更加有利的政策环境。京津城市功能调整、产业结构升级、发展空间拓展,为环京津地区承接产业转移及发展配套产业提供了新的机遇。 (三)面临挑战。 产业结构偏重,资源约束趋紧,传统增长方式难以适应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形势要求;产业层次低,配套能力弱,在加快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中难以形成与京津产业紧密性的链型联接;自主创新能力低,利用京津科技优势不足,在抢占战略制高点的发展格局中难以适应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迫切需求;体制机制障碍,综合环境差异,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条件下
6、难以实现与京津产业的有效对接和良性互动。 (四)重大意义。 加快环京津地区产业发展,是顺应国内外产业升级新趋势,适应环渤海地区加速崛起,推进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现实要求,有利于带动全省产业结构调整和生产方式转变,提升产业发展层次和水平,构建符合我省实际的现代产业体系;有利于引导生产要素优化配置,推进产业加速聚集,提升发展质量和竞争力,形成优势互补、良性互动的区域发展新格局;有利于实现与京津产业对接和互动,并有效承接京津产业转移,培育形成新的战略增长极,提升在京津冀都市圈产业分工中的地位;有利于协调与京津产业发展、资源保障、环境保护和空间开
7、发关系,缩小区域间发展差距,推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 二、发展思路与战略目标(一)发展定位。 中国北方地区先进制造业基地、现代物流基地和战略资源储备调配中心区;京津冀都市圈科技成果转化、高端休闲旅游、绿色健康食品和二次能源基地;河北省京津冀一体化发展先行区,产业聚集发展样板区,循环经济发展示范区。 (二)总体思路。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深化京津冀区域合作、加快产业发展为目标,以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改革创新、扩大开放为动力,充分发挥比较优势,着力加强与京津在发展空间、产业功能、资源要素、
8、基础设施和产业政策等方面的对接融合。推进传统优势产业升层级、战略性新兴产业成规模、现代服务业上水平、现代农业提质效,加快重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