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9389688
大小:1.55 MB
页数:83页
时间:2019-07-02
《诗歌专题复习表现手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诗歌表达技巧的鉴赏分析技巧型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解答分析表现手法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要准确答题,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答:借景抒情。作者并未着意刻画思乡的愁苦,而是平静地为我们勾勒出一幅深秋晚景的凄凉画面: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断肠人。让我们更深刻地体会到了漂泊异乡的游子思乡念家的伤感之情。(1)准确指
2、出用了何种手法。(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3)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有何效果。分析技巧型答题步骤答题示例春行即兴李华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这首诗的三、四两句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有何效果?答:这首诗的三四句运用了对偶修辞(步骤一)。三四句中“芳树”对“春山”,“花”对“鸟”,“自落”对“空啼”(步骤三)。对偶的运用,使得本诗语言更加简练、整齐,写出了诗人“春行”途中的所见所闻:有山有树,有花有鸟,景中含情,情景交融。“花自落”、“鸟空啼”之景显出了山中的宁静,也透露出了作者的一丝伤感凄凉之情(步骤三)。学
3、习内容表现主题的方法写景诗咏物诗咏史诗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古喻今表达方式记叙(赋)抒情间接抒情直接抒情(直抒胸臆)描写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直接描写、间接描写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白描工笔、粗笔勾勒点面结合、明暗结合借景或借物抒情托物言志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怀古伤今议论(问答)诗歌常见的表现手法有:衬托表现手法对比、渲染、象征、用典卒章显志、以小见大画龙点睛、想象联想修辞技巧正衬反衬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反复、通感等艺术技巧抑扬欲扬先抑、欲抑先扬表达方式记叙:就是记述人物的经历或事情的发生、发展、变化的过程。描写:就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环境所作的具体描绘和刻画
4、。议论:就是对人和事物的好坏、是非、价值、特点、作用等所表示的意见。抒情:就是表达作者强烈的爱憎、好恶、喜怒等主观感情。判断下列诗句所用的表达方式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王昌龄《闺怨》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元稹《菊花》(记叙)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孟浩然《宿建德江》(描写)(议论)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陈子昂《春夜别友人》(抒情)抒情手法1、借景(物)抒情、情景交融对某种景象或某种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此景此物予以抒发,这种抒情方式叫借景或借物抒情。在我国古代诗歌中,松、竹、梅、兰、
5、柳、山石、溪流、沙漠、古道、边关、落日、夜月、清风、细雨和微草等,常常是诗人借以抒情的对象。间接而含蓄,景色描写之中,寄寓着诗人的情感爱憎。.(2008·福建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按要求答题。绝句漫兴九首(其三) 杜甫熟知茅斋绝低小,江上燕子故来频。衔泥点污琴书内,更接飞虫打着人。[注]这首诗写于杜甫寓居成都草堂的第二年(公元761年)。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对这首诗作简要赏析。【参考答案】这首诗景中含情。诗人从燕子落笔,细腻逼真地描写了它们频频飞入草堂书斋,“点污琴书”、“打着人”等活动。这些描写既凸现了燕子的可爱之态,又生动传神地表现出燕子对草堂书斋的喜爱,以及对诗人的亲
6、昵。全诗洋溢着浓厚的生活气息,给人自然、亲切之感,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在草堂安定生活的喜悦和悠闲之情。也可以理解为诗人通过对燕子频频飞入草堂书斋扰人情景的生动描写,借燕子引出禽鸟也好像欺负人的感慨,表现出诗人远客孤居的诸多烦恼和心绪不宁的神情。(言之成理即可)相关练习阅读下面的一支小令,回答后面的问题。[清江引](秋怀)张可久西风信来家万里,问我归期未?雁啼红叶天,人醉黄花地,芭蕉雨声秋梦里。试分析这首诗中景与情的关系。【答案】诗歌借景抒情,融情于景。作者用“西风”“红叶”“黄花”“芭蕉”“秋雨”这些富有季节特征的一组景物构成意境,渲染出一幅色彩浓丽的秋景图,衬托出自己浓浓的思乡
7、之情。2、托物言志诗人借自然界中的某物自身具有的特征,来表达某种志向或情感。作者在对事物的进行描绘的过程中,非常巧妙地把自己的感情融入到事物中,借物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感情,含蓄蕴藉,富有哲理,使读者在欣赏中获得独特的美感享受。蝉虞世南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简析这首诗所言之志。【答案】诗中三、四句借蝉声远传的独特感受,道出了蕴含的真理,也就是立身品格高洁的人,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借,自能声名远播,突出强调了诗人的人格美,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内在品格的热情赞美,表现了一种雍容不迫的风度、气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