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实施的策略与模式

ID:3920570

大小:340.72 KB

页数:6页

时间:2017-11-25

课程实施的策略与模式_第1页
课程实施的策略与模式_第2页
课程实施的策略与模式_第3页
课程实施的策略与模式_第4页
课程实施的策略与模式_第5页
资源描述:

《课程实施的策略与模式》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万方数据课程实施的策略与模式尹弘飚靳玉乐(西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重庆,400r715)【内容提要】课程实施是决定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环节,课程实施策略与模式对课程实施意义重大。本文分析了钦与本恩、麦克尼尔等人提出的课程实施策略类型,并选择了两种典型的课程实施模式—卅f究一开发一推广模式与兰德变革模式,进行了深入探讨。考虑到各自的优势和局限,以度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际情况,我们有必要采取富有弹性的课程实施策略模式。[关键词]课程实施;策略;模式;课程改革中围分类号:e4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7667(2

2、003)02—0011一15课程专家富兰(M.FulL∞)指出,课程改革一般由三个阶段组成:(1)发起或启动阶段;(2)实施或最初使用阶段;(3)常规化或制度化阶段。¨1可见,课程实施是课程改革过程中的第二个阶段,即将课程改革计划付诸实践的过程。研究表明,课程实施是将课程理论转化为课程实践的活动,是决定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环节。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于2001年9月在全国38个国家级实验区开始试用新课程,课程改革进入实施阶段,目前正在逐渐扩大实验区范围。与新课程实施的实践发展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我们关于课程实施的理论研究十分匮乏,

3、对课程实施的策略、模式等同题的认识相对不足。因此,我们有必要借鉴国外课程理论,从中发掘它对我国正在进行的新课程改革的启示。一、课程实施的策略(一)钦与本恩的课程实施策略关于整体的实施策略,钦与本恩(R.0lin&K.D.Be∞e)认为有以下三种基本类型:-21l、实证一理性策略(口lpirical一瑭廿∞al8妇tegi∞)。该策略相信人是理性的,只要使实施者相信改革是合乎理性的,他们就会服从并加以实施。它强调实施者的能力与主观上要求改革的迫切程度。因此。采用此模式的关键在于澄清实施者对改革必要性的认识,同时对他们进行培训以增

4、强其效能。该策略最具代表性的例子就是“研究一开发—推广”(m)&D)模式,在20世纪50、60年代的“新课程运动”中曾普遍运用。2、权力一强制策略(po-m—coe而ve8订曲egi∞)。该策略要求个体遵从那些制度高位者的意愿。尽管作者筒介:尹弘飚(1啪一),男,汉族,河南灵宝人。西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硬士研究生。靳玉乐(1966一),募。汉族,河南邓州人,西南师范大学教青科学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万方数据学校教育中很少直接采用这种策略,但是我们可以经常看到那些高位者通过提供各种物质的或符号的奖赏,强迫人们接受新计划。

5、采用这种策略的人,往往利用自身的制度优势,通过法律或行政命令,迫使无权势的一方顺从。3、规范一再教育策略(r·omlative—reeducativem劬崮eB)。该策略同样奠基于人的理性和智能,但与实证一理性策略的基本假设有很大不同。实证一理性策略认为人的智能是纯个人、心理的现象,改革是一系列合乎理性的活动依照线性序列展开的过程。规范一再教育策略则视人的理智为社会、文化的产物,受他们的态度、信念、价值观以及所处情境、人际互动的影响,并由此引起行为的变化。这就增加了改革过程中的不确定因素。它提醒我们,“教育改革不只是技术的工作

6、和行政手段,必须关心教师对创新的认同感、情绪和理解”。【3·钦和本恩的观点为我们分析众多的课程变革现象提供了一个框架,但是由于这种分类方式所依据的是人性论、政治学方面的不同假设,因此往往显得过于抽象。(二)麦克尼尔的课程实施策略考虑到课程改革可能由不同层面的(如国家的、地方的、学校的、教室的)教育机构发起。麦克尼尔(J.D.McNeil)总结了三种课程实施策略,即自上而下策略、自下而上策略和自中而上策略。-41与钦和本恩的观点相比,他的主张更贴近具体的教育情境。l、自上而下策略(Tbp—Do—s叫egi。)。该策略的技术性很强

7、。课程变革是由国家或地方一级的教育机构发起的,在实施中强调学校中的其他因素与变革相一致,否则这种技术上的变革难以进行或维持。这种策略又可表现为两种形式。一种是研究与发展模式。它类似于前面提到的“研究一开发一推广”模式。是国家或地区性课程改革中普遍采用的策略,强调国家或地区等上层机构要创设条件使学校管理者与教师充分认识改革的价值。另一种是多因素策略。与研究与发展模式关注课程实施中的技术因素不同的是,该策略更多地关注政治的、社会的与经济的因素,主张通过利用三种组织要素——社会准则、教师意念(pe唧dⅢ)与技术来克服单因素变革的局限

8、。因此,这种形式比“研究与发展模式”更进了一步。2、自下而上策略(B0tt咖一uPsb劬egi∞)。在这种策略中,变革机构试图通过教师检视学校中的问题,由此成为革新者而引入变革,因此作为个体的教师是变革的发起人。该策略典型的例子是“整合发展策略”与“教师作为变革动力”(Te∞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正文描述:

《课程实施的策略与模式》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万方数据课程实施的策略与模式尹弘飚靳玉乐(西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重庆,400r715)【内容提要】课程实施是决定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环节,课程实施策略与模式对课程实施意义重大。本文分析了钦与本恩、麦克尼尔等人提出的课程实施策略类型,并选择了两种典型的课程实施模式—卅f究一开发一推广模式与兰德变革模式,进行了深入探讨。考虑到各自的优势和局限,以度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际情况,我们有必要采取富有弹性的课程实施策略模式。[关键词]课程实施;策略;模式;课程改革中围分类号:e4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7667(2

2、003)02—0011一15课程专家富兰(M.FulL∞)指出,课程改革一般由三个阶段组成:(1)发起或启动阶段;(2)实施或最初使用阶段;(3)常规化或制度化阶段。¨1可见,课程实施是课程改革过程中的第二个阶段,即将课程改革计划付诸实践的过程。研究表明,课程实施是将课程理论转化为课程实践的活动,是决定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环节。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于2001年9月在全国38个国家级实验区开始试用新课程,课程改革进入实施阶段,目前正在逐渐扩大实验区范围。与新课程实施的实践发展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我们关于课程实施的理论研究十分匮乏,

3、对课程实施的策略、模式等同题的认识相对不足。因此,我们有必要借鉴国外课程理论,从中发掘它对我国正在进行的新课程改革的启示。一、课程实施的策略(一)钦与本恩的课程实施策略关于整体的实施策略,钦与本恩(R.0lin&K.D.Be∞e)认为有以下三种基本类型:-21l、实证一理性策略(口lpirical一瑭廿∞al8妇tegi∞)。该策略相信人是理性的,只要使实施者相信改革是合乎理性的,他们就会服从并加以实施。它强调实施者的能力与主观上要求改革的迫切程度。因此。采用此模式的关键在于澄清实施者对改革必要性的认识,同时对他们进行培训以增

4、强其效能。该策略最具代表性的例子就是“研究一开发—推广”(m)&D)模式,在20世纪50、60年代的“新课程运动”中曾普遍运用。2、权力一强制策略(po-m—coe而ve8订曲egi∞)。该策略要求个体遵从那些制度高位者的意愿。尽管作者筒介:尹弘飚(1啪一),男,汉族,河南灵宝人。西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硬士研究生。靳玉乐(1966一),募。汉族,河南邓州人,西南师范大学教青科学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万方数据学校教育中很少直接采用这种策略,但是我们可以经常看到那些高位者通过提供各种物质的或符号的奖赏,强迫人们接受新计划。

5、采用这种策略的人,往往利用自身的制度优势,通过法律或行政命令,迫使无权势的一方顺从。3、规范一再教育策略(r·omlative—reeducativem劬崮eB)。该策略同样奠基于人的理性和智能,但与实证一理性策略的基本假设有很大不同。实证一理性策略认为人的智能是纯个人、心理的现象,改革是一系列合乎理性的活动依照线性序列展开的过程。规范一再教育策略则视人的理智为社会、文化的产物,受他们的态度、信念、价值观以及所处情境、人际互动的影响,并由此引起行为的变化。这就增加了改革过程中的不确定因素。它提醒我们,“教育改革不只是技术的工作

6、和行政手段,必须关心教师对创新的认同感、情绪和理解”。【3·钦和本恩的观点为我们分析众多的课程变革现象提供了一个框架,但是由于这种分类方式所依据的是人性论、政治学方面的不同假设,因此往往显得过于抽象。(二)麦克尼尔的课程实施策略考虑到课程改革可能由不同层面的(如国家的、地方的、学校的、教室的)教育机构发起。麦克尼尔(J.D.McNeil)总结了三种课程实施策略,即自上而下策略、自下而上策略和自中而上策略。-41与钦和本恩的观点相比,他的主张更贴近具体的教育情境。l、自上而下策略(Tbp—Do—s叫egi。)。该策略的技术性很强

7、。课程变革是由国家或地方一级的教育机构发起的,在实施中强调学校中的其他因素与变革相一致,否则这种技术上的变革难以进行或维持。这种策略又可表现为两种形式。一种是研究与发展模式。它类似于前面提到的“研究一开发一推广”模式。是国家或地区性课程改革中普遍采用的策略,强调国家或地区等上层机构要创设条件使学校管理者与教师充分认识改革的价值。另一种是多因素策略。与研究与发展模式关注课程实施中的技术因素不同的是,该策略更多地关注政治的、社会的与经济的因素,主张通过利用三种组织要素——社会准则、教师意念(pe唧dⅢ)与技术来克服单因素变革的局限

8、。因此,这种形式比“研究与发展模式”更进了一步。2、自下而上策略(B0tt咖一uPsb劬egi∞)。在这种策略中,变革机构试图通过教师检视学校中的问题,由此成为革新者而引入变革,因此作为个体的教师是变革的发起人。该策略典型的例子是“整合发展策略”与“教师作为变革动力”(Te∞

显示全部收起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