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9154772
大小:22.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6-25
《语文苏教版三年级下册庐山的云雾 第二课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庐山的云雾》教学设计执教时间:2017年2月22日执教者:杨燕【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3课【教学目标】:1.加强中心句的训练,初步了解总分结构的构段方式,重点学习第2、3自然段的写法。2.通过朗读、观察体会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和瞬息万变的特点,感受庐山奇特的环境美和人文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教学重、难点】: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庐山奇特的环境美,了解总分结构的构段方式。难点:发现和体会重点句的意思【教学流程】:一、故事导入生讲述匡俗在庐山寻道求仙的故事。师: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庐山名称的由来,让我们了解了庐山沾染了仙气。请同
2、学们不要停止欣赏庐山的脚步,跟随老师延续昨天的旅程,一起去看一看,甚至摸一摸那里奇丽多变的云雾。(师板书课题:庐山的云雾)二、精读课文师:通过昨天的学习,我们欣赏了许多庐山及庐山的云雾优美的图片。今天,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详细了解庐山云雾的特点。活动一:云雾迎眸1.默读课文第一小节,说说:庐山和庐山的云雾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词语有哪些?(屏显)2.欣赏庐山云雾的图片,再依据图片将课文内容填写完整。3.“我是背诵小标兵”师:看了这么多图,读了这么多遍,看看谁能把秀丽的庐山和变幻无常的云雾记在自己的脑海里。活动二:云雾凝眸1.观云雾姿态师:身在庐山,似乎能随手摸到云雾。其
3、实,在庐山的不同位置,欣赏的更多的是不同姿态的云雾。①自由朗读课文第2自然段,找出本段中心句,用“——”画出来,并思考本段的结构方式。(屏显)②回想观赏的云雾图片,想一想“千姿百态”的意思,再查字典或词典来验证自己的想法。(屏显)③哪些句子具体写出了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请同学们再次浏览第二自然段,将这些句子用“ ”划出来。(屏显:庐山的云雾有哪些姿态?)小结:这里的云雾可真是——千姿百态(生答)。④我们不仅要读万卷书,还要行万里路。因此,我打算暑假就去庐山,好好观赏书中提到的这些云雾,你能告诉我,应该待在庐山的什么位置才能看到它们,做我的小导游吗?依据学生回答屏
4、显位置:山头——半山——山谷——山峰(空间顺序)提醒学生:在书中第二自然段旁边写下空间顺序。⑤挑战自我根据老师的提示背诵这一段课文。2.赏云雾变化走进课文第三自然段,欣赏云雾更多的神奇。①想一想,并说一说学习第2自然段的方法。(屏显第二自然段学习方法,帮助学生回顾)生思考交流第二自然段的学习方法。(找中心句、查关键词、读描写句)师:看来,确实是聪慧的眼睛能创造奇迹。还等什么?赶快行动起来,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吧!②浏览课文第3自然段,用归纳的方法自主学习。③生展示学习成果:师:我为大家准备了“连连看”,你敢试试吗?(屏显:一泻千里轻烟四蹄生风银河一座白马一缕冰山)师:
5、庐山的云雾不仅变化多,而且变化很快,你能找到依据吗?生画出表示变化快的词语。④师提醒关键字词,帮助学生背诵第3自然段。⑤小试牛刀用总分的结构方式写写你喜欢的其中一幅图片。A:生自主完成课堂练笔,师指导点评。B:投影展示学生作品,师生共评。(评判依据:是否按照总分结构)活动三:云雾回眸师:同学们,学到这儿,我仿佛已经在庐山中欣赏着云雾,你呢?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云雾?回顾课文,庐山的云雾给你留下的印象有哪些?师:离开庐山,可能产生什么样的感情?如果用文中的词语呢?选择填空并思考它们的区别,学会用“流连忘返”造句。三、拓展延伸庐山的景色十分秀丽,来到这里的人,都会被这美景
6、所吸引,所以很多诗人来到此地,留下许多优秀的诗篇。现在老师向大家介绍其中的一首。屏显古诗《望庐山瀑布》四、总结全文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瞬息万变,所以吸引了许多的游客,我们一起来用动听的声音向大家介绍神秘的云雾吧!(齐读课文,读出感情。)五、作业1.搜集描写庐山的古诗。2.背诵课文。板书设计: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总分比喻瞬息万变【教学反思】:做好孩子课堂学习的守望者我执教的是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三课《庐山的云雾》第二课时。设计中,我依据“让学引思”课堂改革理念,努力实践“一、二、三”。“一”——悄然渗透一种理念我觉得,我们的眼睛不能仅用来观察奇幻多变的世界,还应该关注令
7、人心旌摇曳的情怀。因此,新课开始前,我首先设置了配乐欣赏环节,让孩子们对庐山云雾有了感性的认识基础。接着,我结合学校推出的“一课一故事”举措,让一名学生带来了匡俗成仙的故事,简介庐山名称的由来。把学生的目光引向风景的背后,明白名胜不仅胜在美妙的景色,还胜在风景背后的传说故事、名人诗文等文化元素的积淀,聚焦受益终身的文化素养,拓宽审美熏陶的途径。“二”——着重培养二种习惯根据三年级春学期习惯篇的要求,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对整个课堂教学必不可少。因此,课堂上对预习效果的检验也应该是促进习惯养成的一种有效方法。于是,我在课堂中设置了变换形式的理解、或深或浅的阅读收获。让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