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主题统觉测验对青少年客体关系进行分析

运用主题统觉测验对青少年客体关系进行分析

ID:39140638

大小:2.52 MB

页数:44页

时间:2019-06-25

运用主题统觉测验对青少年客体关系进行分析_第1页
运用主题统觉测验对青少年客体关系进行分析_第2页
运用主题统觉测验对青少年客体关系进行分析_第3页
运用主题统觉测验对青少年客体关系进行分析_第4页
运用主题统觉测验对青少年客体关系进行分析_第5页
运用主题统觉测验对青少年客体关系进行分析_第6页
运用主题统觉测验对青少年客体关系进行分析_第7页
运用主题统觉测验对青少年客体关系进行分析_第8页
运用主题统觉测验对青少年客体关系进行分析_第9页
运用主题统觉测验对青少年客体关系进行分析_第10页
资源描述:

《运用主题统觉测验对青少年客体关系进行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本人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我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据我所知,除文中巳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其他个人巳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说明并表示谢意.作者签名:蓝懿:i墨日期:z翌星:堇:查L学位论文授权使用声明本人完全了解华东师范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学校有权保留学位论文并向国家主管部门或其指定机构送交论文的电子版和纸质版.有权将学位论文用于非赢利目的的少量复制并允许论文进入学校图书馆被查

2、阅.有权将学位论文的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有权将学位论文的标题和摘要汇编出版.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规定.学位论文作者签名:茌懿.设导师签渤1.1问题的提出1研究综述客体关系是精神分析理论发展的第四个阶段,诞生于20世纪的四五十年代,主要对人头脑中人际关系的研究。目前,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尚处于理论研究阶段,即介绍西方各大客体关系理论家的观点,实证研究则几乎没有。国外客体关系的研究,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证一直在不断发展。理论方面,自克莱因创建了客体关系理论以后,一大批后续的研究者纷纷提出各自

3、的观点,如费尔贝恩,科恩伯格,他们推动了客体关系不断前进。实证研究方面,Mayman早在1967年时就提出了使用投射测验对客体关系进行测量。此后,Urist、Blatt、Westen等人根据Mayman的观点,创造出了基于投射测验基础上的客体关系量表。在西方,虽然客体关系蓬勃发展,但是在一些基本问题上观点并不一致,存在很多争论。例如,在关于“客体"的重要性、意义和功能上,研究者通常有着不同的观点;在什么是内部(internal)的、什么是外部(external)的以及它们之间关系上,也存在着大量问

4、题【.7】;就连最基本的“客体关系"水平和维度上也存在争议。有些学者认为客体关系仅是单维度,从不成熟到成熟。有些学者则认为客体关系存在不同维度,不过,他们之间在具体维度上还是各抒己见,没有统一的观点,如Blatt认为客体关系应包括人物的清晰度、正确性以及表象的情感质量,Westen则认为明确提出客体关系包括认知和情感维度,同时指出这两个维度是内在的人际交往功能,影响外在的人际关系。除此之外,客体关系理论家提出的客体关系发展时间点也经常受到其他理论的质疑,尤其是社会认知学派。因社会认知学派在表征过程

5、领域与客体关系领域存在交叉。针对上述客体关系存在的争论,本文借助Westen社会认知和客体关系量表对本国青少年的客体关系进行了探讨,试图了解青少年的客体关系发展状态,以便开创本国在客体关系上的实证研究,同时也为客体关系的维度差异提供不同文化下的实证依据。1.2客体关系和社会认知的发展历程1.2.1客体关系自弗洛伊德创建精神分析以来,精神分析内部一直在不断地分裂重组、演变发展。自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发展起,心理动力理论和治疗转向于人际关系。随着理论关注点的转变,“客体关系"理论出现了,该理论是在精神分

6、析的理论框架中探讨人际关系,尤其是婴儿与母亲的关系是如何影响个体的精神结构以及个体是如何由此成长起来的一种理论。广义的讲,客体关系理论涉及人际体验对人精神结构的影响;狭义的讲,客体关系理论则是在精神分析范围内研究精神结构是如何以内在客体为基础而形成的过程19】。属于该理论的心理学家有:克莱因(MelanieKlein)、费尔贝恩(Fairbaim)、雅克布森(EdithJacobson)、桑德勒(Sandier)、鲍尔比(Bowlby)、马勒(MargaretMahler)、克思贝格(Kember

7、g)、科胡特(Kohut)。其中桑德勒(Sandier)因其理论对自我心理学起桥梁作用,有学者把他归入自我心理学一派。科胡特(Kohut)在客体关系理论的基础上,创建了自体心理学。1.2.1.1基本概念客体(0bject),它是与主体(subject)相对应的概念,指一个被主体投注情感能量的人物、地方、东西、想法、幻想或记忆,其中被投注的情感能量可以是爱、恨或是爱与恨的交织。它包括外在客体和内在客体。外在客体是外在世界实实在在存在的人物、地方或物品。内在客体是指主体内在世界的关于这些人物、地方、物

8、品的想法、幻想或记忆。客体表象(representationofobject),它从属于内在客体,是指客体在个体内部精神世界的反映,它往往与现实环境中的真实客体并非完全吻合。它决定了主体对该客体的内在感受和现实关系。自我表象(selfrepresentation),它是指个体在自己内在世界中呈现的自我形象。这种自我表象可影响个体对自身的评价以及在现实中如何发展与处理与他人、环境的关系。1.2.1.2客体关系理论家的观点克莱因,客体关系理论的创立者,在她之前,很少有精神分析师对婴儿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