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根文学”与未完成的民族叙事

“寻根文学”与未完成的民族叙事

ID:39038243

大小:43.00 KB

页数:17页

时间:2019-06-24

“寻根文学”与未完成的民族叙事_第1页
“寻根文学”与未完成的民族叙事_第2页
“寻根文学”与未完成的民族叙事_第3页
“寻根文学”与未完成的民族叙事_第4页
“寻根文学”与未完成的民族叙事_第5页
资源描述:

《“寻根文学”与未完成的民族叙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寻根文学”与未完成的民族叙事2006年第4期总第28期江苏行政学院JournalofJiangsuAdministrationInstituteNo.4,2006GeneralNo.28?文学研究?寻根文学''与未完成的民族叙事刘忠(浙江行政学院文化所,杭州310012)摘要:寻根文学之于新时期文学的意义是巨大而深远的,它是知青作家的一次集体出场,也是民族叙事的一次续接.虽然寻根的文化内涵和审美属性与其宗旨存在一定程度的偏离,但置于现代性视野中看,它还是有着自身特殊的精神谱系和文学史价值.关键词:寻根文学;知青作家;民族

2、叙事中图分类号:I2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8860(2006)04—0l19—06一,寻根文学与知青作家群体对于中国当代文学来说,1985年是一个不同寻常的一年,韩少功率先在文坛上提出"寻根"口号,"文学有根,文学之根应深植于民族传统文化的土壤里,根不深,则叶难茂"L】J.继之,郑万隆在《我的根》,李杭育在《理一理我们的"根"》,阿城在《文化制约着人类》等文中,分别对这一主张做了阐述,并以各自的文学实践,合力形成了寻根文学思潮.作为一种文学思潮,寻根文学命名虽然始于1985年,但不少被视为寻根文学的代表作品

3、却是在此前面世的,甚至在更早一些的朦胧诗和知青文学中,就已经透露出这种倾向.如杨炼写于1982年前后的组诗《半坡》,《诺日朗》,《西藏》,《敦煌》,在对历史遗存的吟赞中探询历史的深层内涵,借用民俗题材歌颂远古文明的生命力.王蒙发表于1983年的"在伊犁"系列,虽然写的是自己的一段生活经历,但其对新疆各族风土民情以及伊斯兰教文化的挖掘,却为后来的寻根文学开了先河.1983年以后,随着王安忆,李杭育,阿城,张承志等知青作家的加入,寻根文学的创作主体渐趋形成.寻根文学作为知青作家的一次群体出场,在将他们的个人记忆放大成为集体的,

4、时代的和民族的记忆的同时,也将他们推到了文坛前沿,参与当代文化,思想的对话.站在传统与现代,历史与现实的边界,他们有理由把自己想象为民族与历史话语的主体,想象为与世界对话的第三世界文化代言人,进而成为站在传统与现代界面上的思想着的一个群体.寻根作家对文化血脉的钟情可以从他们的成长经历中获得解释.寻根作家大多是来自五湖四海的知识青年,从黑龙江到喜马拉雅山,从天山到海南,知青们与土地为伍,与农民为伴,没有充裕的时间来从事学习与研究,他们甚至无书可读."文革"结束后,虽然有了进大学深造的机会,但收稿日期:2005一ll一2O作者

5、简介:刘忠(197l一),男,河南固始人,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博士后,浙江行政学院文化所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现代文学.119专业研究也不甚深入.为了找回曾经迷失的自我,他们从脚下的地域文化人手,复原,创造了许多现代新神话.莫言赞叹他的家乡,"是地球上最美丽和最丑陋的,最神圣和最粗俗的,最英雄的和最堕落的,最令人沉醉的和最浪漫的地方";贾平凹赞扬自己的家乡,"是一方惊艳的土地","这儿的空气可以拿到全世界去卖".因着文化血脉的滋养,莫言,贾平凹的笔下,高密东北乡的刚烈自由,商州的沉重滞后才显得可亲可爱.就知青作家群

6、体而言,上世纪80年代中期也是他们走向"成熟"的时候.一方面,他们参与民族话语抒写,发出了属于自己的声音;另一方面,他们也期望在民族文化资源的寻找中,成为一个时代的文化标志.事实上,知青作家与王蒙,刘心武等"五七族"作家相比,他们没有强大的政治信念和社会理想作为精神支柱,因而当他们理想遇挫,现实受阻时,亟需寻找一个属于自己的世界,来证明他们存在的意义.为了弥补社会阅历有限,文坛资历不足劣势,他们就利用自己曾下过乡,有民间生活的亲身经历优势,向历史遗存中找寻,到地域文化中打捞,并透过这些来触摸散失在民间的文化之根.不过,这里

7、需要说明的是,大多数知青作家并非是原滋原味的土着居民,相反,他们大都出生于城市,最先接受的是现代启蒙主义,走上文坛时接触的也是西方现代派文学."他们之所以会走向文化寻根,一方面是出于身份认同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是出于现代主义试验遭遇意识形态制约后的逃逸策略需要,试图借助民族传统包装,含蓄表现正在形成中的现代意识."[2j(嘲'正是这一点上,寻根作家与汪曾祺,邓友梅等前辈民俗作家有了区别.文化寻根不是向传统复归,而是为西方现代文化寻找一个适应的接受场.另外,寻根文学的崛起也与当时国内风行的"反传统"思潮有关.在"现代派"激烈的

8、反传统呼声中,文学界何以会热衷于文化寻根,何以会与海外新儒学研究彼此呼应?实际上,"寻根"命名之下,作家创作的逻辑起点是:当知青作家要以群体姿态跨越现实进入历史时,涂抹不去的依然是个人的情感记忆和经验事实.尽管韩少功等人一再表示,寻根"不是出于一种廉价的恋旧情绪和地方观念,不是对歇后语之类的浅薄爱好,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