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8781733
大小:15.06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6-19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核舟记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A、教学目标:1、 总分总的结构2、 按空间顺序依次介绍3、 了解我国古代工艺精品的“奇巧”B、教学时数:两课时(一)一、 导入 祖国的文化艺术,如天上的繁星一样灿烂多姿(如:《口技》),在艺术的宝库中,有一朵奇葩,就是微雕艺术,我们可以先想象一下,雕刻在长不盈寸、高只两黍的小船上究竟有多少人和物?学生回答,划出“通计”一词,雕刻家是怎样进行巧妙的构思的? 今天我们学习说明文《核舟记》,看看作者是如何准确、生动、形象地说明核舟的形状和描述舟中人物的状貌神情的? 介绍作者:魏学 是明代人,
2、字子敬,著有《茅檐集》。 《虞初新志》,清代张潮编。二、 范读课文,正音,后齐读,提问哪些音要注意皿 贻 糁 褶 袒 髯 篆 黍 壬戌 嘻 矫 甫 哺 埔三、 理清课文结构1、 核舟的雕刻者是谁?哪一个词概括了他的雕刻艺术的特点? ——“奇巧”,下文紧扣“奇巧”说明作品。2、 那么,王叔远手艺的奇巧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能以径寸之木为……各具情态”。具:
3、具备、具有。3、 以上句子说明他所用原料体积小,而表现的题材很广,可见他有多方面的成就,而且构思巧妙,技艺精湛。4、 王叔远雕刻的艺术品的名称是什么? ——“大苏泛赤壁”。5、 这个名称是雕刻家自己取的吗?(不是) ——是作者观赏后作出的判断:“盖……云”。6、 简介苏东坡游赤壁一事:宋神宗1079年,苏轼被诬以诗诽谤朝廷,下狱,出狱后贬为黄州团练副使,但他以读书游览自娱,表现了旷达的胸襟。1082年,他曾两次到黄州城外的赤鼻矶游玩,并写下了著名的前后《赤壁赋》,下文中说的“清风徐来,水波不兴”、“山高月小,水落石
4、出”是苏轼在游玩中先后见到的景象,是脍炙人口的名句。雕刻品“核舟”就是用文坛上的这则掌故作题材的。7、 很显然,文章主体部分就是围绕核舟的主题“大苏泛赤壁”来进行说明的。那么作者在观赏了这个艺术品之后,有什么感想和评价呢? ——“技艺灵怪矣哉”,点名了全文中心。8、 根据以上分析,课文的结构思路应是怎样的?(板书)(一)、(1)概述王叔远的精湛的技艺,点出核舟主题(总说) 技艺:奇巧、罔不因势象形 主题:大苏泛赤壁(二)、(2--5)具体
5、介绍核舟及舟上的全部情形(分说)(三)、(6)在总述核舟概貌的基础上赞美,点名中心(总说)四、 1、第二部分是文章主体,阅读该部分,划出显示作者说明顺序的词语(大的方面)舟首尾长——中间——船头——舟尾——船背2、朗读课文3、划出各方位雕刻内容的名称,然后形成下列板书 分述: 正面//中间(船舱):箬篷 窗 船头(游览者):中(苏)、左(黄)、右(佛印) 船尾(舟子):左右各一人 背面//船背:刻字18个4、 根据以上板
6、书可以知道,主体部分的说明顺序是什么?——空间顺序:先正面后背面,正面先写中间再写船头、船尾(为什么从头写起下文再讨论)。五、 指名朗读第二节,问:怎么知道刻的是“大苏泛赤壁”呢?1、 文章写中间即船舱,有一个方位没有点明,但也无须交代,是什么?箬篷,译为用箬篷,名作状。2、 船上共有八扇窗子,如果把窗子推开,看到什么?译:雕花的栏杆左右相对。如果关起来会看到什么呢?——苏的名句。板书:中间(船舱) (上):箬篷 左右:小窗八扇 启窗:雕栏相望
7、 闭之:右//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左//清风徐来,水波不兴3、 想一想,窗子上的字刻在外面还是里面?(外面)为什么要刻在外面?——因为雕刻品主题是“大苏泛赤壁”,这在核舟上是用富有立体感的细节表现出来的。雕刻家借苏东坡游赤壁时写的句子,刻在窗外,引发读者思考,展示舟外的艺术空间(暗示舟在赤壁附近的江上),也巧妙暗示了核舟的主题。4、“山高月小,水落石出”,译:山高高的,月小小的,水位低了,原来在水中的石头露出来了,清风缓缓吹来,江面上水波一点没有兴起。这四句写船上见到的景象,写了水上江边
8、,秋景、冬景,语言十分精练。 (二)一、 下面我们看看作者是怎样描写船头上的游览者的1、 齐读这一部分。2、 给这一部分分层(总分总)1句:写三人的相对位置2—5句: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