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案《比例的意义和性质》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案《比例的意义和性质》

ID:38617123

大小:45.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6-16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案《比例的意义和性质》_第1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案《比例的意义和性质》_第2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案《比例的意义和性质》_第3页
资源描述: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案《比例的意义和性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小“目标教学模式”备课表课题P32~34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材简析这节内容是在比的知识基础上教学的,包含三个内容:比例的意义、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比例。教材是分三课时一一教学意义、基本性质和解比例的。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能利用比例的意义正确判断两个比是否能组成比例。2、认识比例各部分名称,经历探索比例基本性质的过程,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3、能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4、通过引导探究、概括归纳,使学生初步感知事物间是相互联系、变化发展的。教学重点;比例的意义和比例的

2、基本性质教学难点:根据乘法算式写出比例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准备:画4个大小不等的长方形。预习1、什么是比例?你能举一个比例吗?2、与比有什么区别?3、判断课本33页中的四道题能不能组成比例。教学流程达标教学目标分解教学操作内容、程序(实施)从预习检测入手,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理解并掌握比例的意义,分析比例与比的区别。自学认识比例各部分的名称。一、预习检测,理解比例的意义师:昨天我们对比例的意义进行了预习,谁来说说什么是比例?(板书: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1、师: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举个例子(板

3、书学生的例子)小结:也就是说只要有两个比,而且这两个比的比值相等,就可以组成比例。2、检测练习,加深理解20:5和4:10.6:0.2和3/4:1/46:12和3:94:5师:要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关键看什么?3、理解比和比例的区别师:4:5是比例吗?比和比例有什么区别?4、认识比例各部分名称(1)自学比例各部分名称师:比例中有四个数,它们也有自己的名称,打开数学书34页,自学第一段。(2)举例说明(指着板书说明)写成分数形式还能找到外项和内项吗?5、给4:5组成比例师:这样看来4:5不是一个比

4、例,那你能找个朋友把它组成比例吗?能与4:5组成比例的朋友有几个?(无数个)这无数个朋友有什么共同特点?通过猜想、验证、归纳、完善,引导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1、猜数12:()=():2(板书)追问:这样的例子举得完吗?2、猜想:仔细观察这些等式,你有什么发现?(板书:两个外项的积=两个内项的积)3、验证:4人小组合作,每人写一个比例,小组内交流验证。师:都成立吗?有没有不成立的?3:5=4:6,为什么这两个外项的积不等于两个内项的积?4、归纳:(板书:基本性质)5、完善师:如果用字母表示比例,a:b=

5、c:d,那么比例的基本性质可以写成……?0:3=0:4,可以吗?3:0=4:0,可以吗?所以用字母表示时要注意b、d≠0如果把比例写成分数形式,a/b=c/d,这怎么乘?三、总结质疑过渡:同学们,刚才我们通过猜想——验证——归纳——完善,得到了比例的基本性质。大家还有什么疑问吗?能利用比例的意义和比例的基本性质正确判断两个比是否能组成比例。根据乘法算式正确写出对应的比例。生活中的比例也为解比例埋下伏笔。四、巩固练习1、判断下面每组中的两个比例能不能组成比例?(1)1.2:3/4和4/5:5(2)1/3

6、:1/6和1/2:1/4(3)5/9和10/18提示:你还有别的方法吗?你觉得哪种方法更好?2、根据乘法算式写比例师:比例的基本性质告诉我们在比例中,两个外项的积和两个内项的积是相等的,那么如果已经知道了两个外项的积和两个内项的积,你能写出相应的比例吗?出示2×9=3×6,():()=():()3、生活中的应用一个人的脚长与身高的比大约是1:7,一位神探在一次断案中发现罪犯留下的脚印长是25厘米,他马上推断出罪犯的身高是()。(1)你觉得是多少,为什么?(2)我们可以把它写成一个比例是:1:7=25:

7、()(3)如果把括号去掉,换上x,就是我们下节课要学习的解比例。作业布置★作业本P13第1、2题★★作业本P13第3、4、5题比例的意义和性质教学反思:比例的意义和比例的基本性质教材安排的是二课时的教学内容,一般情况下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都会分成两节课来上,当然如果是我自己平时上课我也会慢慢来一个一个上,为的是能使学生掌握的更全面更透彻,但是后来想想如果是作为展示课单上一个内容就显得有点单调,于是决定让学生在自学比例的意义上重点教学比例的基本性质,就慢慢形成了这堂课的教学模型。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其实比

8、较容易理解,对六年级的学生我想完全可以通过让学生自学来掌握。但是如果什么都让学生自学,整堂课会显得比较沉闷,没有探究的欲望,课堂也会没有兴奋点。因此我将比例的意义让学生去自学,然后课堂上设计相应的练习进行预习检测,而比例的基本性质如果按教材的呈现方式去呈现个人觉得有两个弊端:(1)例题缺乏意义和挑战性,不能激发学生的思考欲望;(2)没有给学生想想的猜想和验证的空间。于是设计了猜想——验证——归纳——完善的学习过程。整堂课下来教学的环节还算清晰,过程也算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