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九年的级物理全册 14.1 电是什么课时作业 (新版)沪科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电是什么(30分钟 4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1.毛皮与橡胶棒摩擦后,毛皮带正电,这是因为 ( )A.毛皮上的一些电子转移到橡胶棒上B.毛皮上的一些正电荷转移到橡胶棒上C.橡胶棒上的一些电子转移到毛皮上D.橡胶棒上的一些正电荷转移到毛皮上2.中央电视台的“三星智力快车”节目介绍说,蜜蜂飞行与空气摩擦产生静电,因此蜜蜂在飞行中就可以吸引带正电的花粉,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蜜蜂带负电 B.蜜蜂带正电C.空气不带电D.空气带负电3.(2011·大庆中考)四个悬挂着的通草小球,静止时的位置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球
2、与C球一定带有异种电荷B.B球可能带电,也可能不带电C.B球与D球一定带有同种电荷D.D球可能带电,也可能不带电4.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接触验电器上端的金属球,验电器下端的金属箔会张开一定的角度,对这一现象的正确解释是 ( )A.橡胶棒上的质子转移到金属箔上B.两片金属箔都带上正电荷相互排斥而张开C.验电器上的电子转移到橡胶棒上D.两片金属箔都带上负电荷相互排斥而张开-4-5.在编织某种地毯时,编织过程中夹杂一些不锈钢丝,这是因为 ( )A.使地毯更好看B.使地毯更耐用C.使地毯更善于传热D.释放静电,使地毯不易沾上灰尘二、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空2分,共12分)6.(20
3、12·苏州中考)丝绸与玻璃棒相互摩擦后,玻璃棒带 (选填“正”或“负”)电,将丝绸靠近带负电的轻质小球时会相互 (选填“排斥”或“吸引”)。7.如图所示,将塑料绳一端扎紧,把绳尽可能撕成更多的细丝,用手从上向下捋几下,观察到细丝蓬散开来,是因为细丝与手摩擦后带上 (选填“同”或“异”)种电荷而相互 。8.有A、B两个带电体,若A与B互相排斥,而A又与带正电的C相互吸引,那么A一定带 电,B与C一定能互相 。三、简答题(3分)9.(2012·毕节中考)有一天,小芳的弟弟问她,他穿在身上的化纤材料的衣服经常会吸附在身体上是什么原因。小芳利用所掌握的知
4、识向弟弟解释了这一现象,弟弟很高兴。请你说出小芳是怎样向弟弟解释这一现象的。四、实验探究题(10分)10.小明参观了科技馆后,一组静电实验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回来后他把实验情景绘成一幅平面示意图(如图所示),图中A为放在绝缘支架上的带正电球体,B为用绝缘丝线悬吊的带正电的小球,先后将小球B悬吊在距离A球远近不同的P1、P2、P3处。(1)小球偏离竖直方向的原因是什么?(2)请你根据此图,提出一个问题。-4-答案解析1.【解析】选A。本题主要考查摩擦起电。在摩擦的过程中,毛皮上的一些电子转移到橡胶棒上,缺少了电子的毛皮带正电。2.【解析】选A。本题考查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蜜蜂与空气摩
5、擦产生静电,则蜜蜂和空气都为带电体,且带异种电荷。蜜蜂和带正电的花粉相互吸引,因为异种电荷相互吸引,所以蜜蜂带负电,空气带正电。故选A。3.【解析】选D。本题考查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同性电荷相斥。由图可知A、B球相斥,一定带同种电荷;因为异性电荷相吸、带电体吸引轻小物体,由图可知B、C球相吸,C球可能带电也可能不带电,由图可知C、D两球至少一个球带电或两球带异种电荷,不能确定D球是否带电。4.【解析】选D。本题考查验电器的原理。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是因为摩擦过程中橡胶棒得到电子。橡胶棒接触验电器上端的金属球后,电子从橡胶棒转移到验电器下端的金属箔上,金属箔因带同种电荷而相
6、互排斥。5.【解析】选D。本题考查静电的防止和利用。人在行走时与地毯摩擦会使其带电而吸引空气中的灰尘,编织地毯时夹杂一些不锈钢丝,由于不锈钢丝是导体,可以释放静电,从而使地毯不易沾上灰尘。6.【解析】本题考查摩擦起电。丝绸和玻璃棒摩擦后,玻璃棒会带正电,丝绸会带上负电。当带负电的丝绸和带负电的小球靠近时,由于带同种电荷而相互排斥。答案:正 排斥7.【解析】本题考查摩擦起电以及电荷间的作用规律。塑料细丝与手摩擦,摩擦起电,细丝带同一种电荷。同种电荷相互排斥,细丝蓬散开来。答案:同 排斥8.【解析】本题考查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根据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
7、引。由于A与带正电的C相互吸引,则A一定带负电;又由于A与B互相排斥,则B一定带负电,故B与C带异种电荷,应互相吸引。答案:负 吸引-4-9.【解析】本题考查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从摩擦起电角度分析。答案:人体与化纤衣服相互摩擦,摩擦起电,人体与衣服带异种电荷,异种电荷相互吸引,衣服就吸附在人体上。10.【解析】本题考查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1)带电体带正电,用绝缘丝线悬吊的小球带正电,由于同种电荷互相排斥,所以小球偏离竖直方向。(2)由图示可知,小球在P1处,离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