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8535959
大小:729.50 KB
页数:46页
时间:2019-06-14
《APQP先期产品品质规划和管理计划简体》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APQP(先期产品品质规划和管理计划)AdvancedProductQualityPlanningandControlPlan-ProcessMagementPlan(PMP)目录1.前言2.产品品质规划循环3.目的与精神a)产品品质规划权责矩阵图b)产品品质规划之基本原则4.APQP之产品品质规划时程5.产品品质规划时程表第一阶段6.产品品质规划时程表第二阶段7.产品品质规划时程表第三阶段8.产品品质规划时程表第四阶段9.产品品质规划时程表第五阶段10.设计FMEA查检表11.设计资料查检表12.新设备
2、、模具试验设备检查表13.产品/制品品质查检表14.工厂布置查检表15.制造流程图查检表16.制造FMEA查检表17.制造控制计划PMP查检表18.制程控制计划表19.小组可行性承诺20.产品品质规划总结报告及签署书一、前言本手册乃由克莱斯勒、福特和通用汽车联合制定的一般产品品质策划和控制计划指南,提供给供方或分包商。本手册为制定产品品质计划提供指南,以支持开发出使顾客满意的产品和服务。因此适用本手册具有以下预期的效益:1.降低顾客与供应商在产品品质规划方面之复杂性。2.便于供方次分承包方传递产品品质策划
3、要求。二、产品品质规划循环将其描述为一个循环阐明了对持续改进的永无止境的追求,这种改进只能通过在一个项目中获取经验,并将其应用到下一个项目的方式来实现。行动计划实施研究技术和概念开发产品/过程开始和样件验证产品/过程确认持续改善反馈评定和纠正措施计划和确定产品设计和开发过程设计和开发产品过程确认产品品质规划循环的目的在于强调:前期策划:循环的前三个阶段通过产品/制品确认前期产品品质策划;执行措施:循环的第四个阶段为输出评鉴阶段,其重要性表现在两个功能上,一是决定顾客是否满意,二是支持追求持续改进。三、
4、目的与精神APQP&CP主要在于阐述一个产品从研发到量产应建立一套完整的品质规划与管制计划以界定各阶段的作业方式与品质活动,藉以确保产品在设计研发、原型样品、小量试做及量产阶段之管理活动能有效运作。其精神在于贯彻持续不断的改善,相关执行重点如下::a)产品品质规划矩阵图产品品质规划可适用于三种类型的供应商:(1)负责设计/生产的供应商;(2)仅负责生产的供应商;(3)负责提供服务的供应商(如热处理、储存、运输等)。服务的供应商如热处理设计責任仅限制造仓储物流运输等定义范围×××计划和定义×产品设计和开发×
5、可行性×××制程设计和开发×××回馈评价及矫正措施×××管制计划方法×××三、目的与精神(续)※参考克莱斯勒、福特和通用汽车制品之系统需求的有关适用范围的引言部分以决定手册采用的合适章节。b)产品品质规划之基本原则:产品品质规划是一项结构化的方法,主要目的在于建立规划的步骤和所需的时称,用以满足客户需求,有效的产品品质规划有赖于公司高层主管努力达到顾客满意的承诺,品质规划好处如下:一、引导资源以满足顾客需求。二、能过及早确认执行设计或制造变更。三、避免延期的变更。四、在最低成本且准时条件下提供顾客满意的品
6、质。(1)组成小组供应商执行产品品质规划第一步骤就是组成跨部门小组,由工程、制造、物管、采购、品质、销售、现场服务、分承包方和顾客方面的代表。三、目的與精神(续)(2)定义范围跨部门小组在产品规划的最早阶段须识别顾客的需求、期望和要求。至少小组应满足下列事项:一、选出跨部门小组负责人以监督策划制程。二、界定每个部门代表之作用于权限。三、确定内、外部客户。四、确定出顾客的具体要求(利用QFD)(QualityFunctionDeployment)。五、确定小组成员,那些人或分包商应被纳入或排除在外。六、了解
7、顾客的期望。如:设计、试验次数。七、对所提出的设计、性能要求和制造过程评定其可行性。八、确定成本、进度和应考虑的限制条件。(3)小组间的联系—应建立小组与其它顾客和其他小组联系的渠道,这可包括与其他小组举行定期会议。三、目的與精神(续)(4)教育训练—产品品质规划的成功依赖于有效的培训方案,他传授所有满足顾客需要和期望的要求及开发技能。(5)顾客、供应商及分包商对产品品质规划的参与。(6)同步工程小组成员同时参与工程计划(排除次序性的步骤),执行各项活动,目的尽早促进优质产品的引入。(7)制程控制计划(P
8、MP)制程控制计划是对零件和制程控制系统的书面描述,个别的控制计划涵盖三种不同的阶段:一、原型样件二、小批量生产三、量产三、目的與精神(续)(8)问题的解决在规划期间,小组会遇到很多产品设计与制程的问题,这些问题应记录于具有指定职责和时程的矩阵表上,在困难情况下建议使用多方论证地方法,对于问题的分析技术,可使用手册参考附录B,所列之方法:一、标杆确定(Benchmarking)二、要因分析图三、要径法(PERT)或(Gantt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