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形图原判读》教案

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形图原判读》教案

ID:38482965

大小:409.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6-13

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形图原判读》教案_第1页
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形图原判读》教案_第2页
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形图原判读》教案_第3页
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形图原判读》教案_第4页
资源描述:

《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形图原判读》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三节地形图的判读(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海拔与相对高度的概念。2、了解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原理。3、会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4、判读山坡的陡缓。能力目标通过了解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原理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学习地图的积极性和自觉性;2、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重点: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陡崖和鞍部。难点:理解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原理。教学方式三疑三探教学模式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引入新课:同学们,我们生活的土地上,珍藏着无数美丽而神奇的天然艺术作品。有广阔无垠的平原,有俊秀挺

2、拔的高山,有高低起伏的丘陵,也有风吹草低现牛羊的高原,这是物产丰富的盆地同学们,刚才我们看到的这些画面,有高山、有低地。然而能够容纳千山万水,胸怀五湖四海的地图,却是平面的。它是怎样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呢?大家想不想知道?今天我们学习第一章第三节地形的判读【板书】第三节地形图的判读(1)出示学习目标,请一位同学起来给大家读一下。[讲授新课]一、设疑自探:1、学生设疑会提问的同学就是聪明的同学,看到这个课题,结合学习目标,你想知道哪些方面的问题?请大胆提出来。活动形式:启发诱导学生进行设疑,教师补充完善,使提出问题的更全面,然后引导学生对照问题自学。2、教师根据学生的设疑情况,梳理归纳

3、设疑自探:教师用语:同学们提出的问题都很有价值,大多都是我们这节课应该学习的知识,和老师想的基本一样,请同学们结合自探提示,仔细阅读课文P24-25页的内容,独立完成下列问题,采用圈、点、批、注的方法,把本节课的知识要点标出来,时间5分钟。①、海拔和相对高度的概念及计算方法;②、等高线的概念,如何绘制等高线地形图?③、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如何判读坡的陡缓。④、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鞍部和陡崖。活动形式:学生结合课本自学,教师巡视指导。二、解疑合探:(1)、小组合探:1、众人拾柴火焰高,请同学们起立,小组交流自学结果,看你们的答案是否完全一样,对都不会的问题,讨论解决

4、。2、教师出示展示和评价分工情况,各小组按分工做好准备。(2)、全班合探:1、各小组按分工进行展示和评价。内容展示人展示方式评价人第①题第2组口答第6组第②题第3组口答第5组第③题第1组口答第4组第④题第5组口答第1组要求:①、展示:迅速、准确、规范;②、评价:语言简洁、思路清晰;重点点评优、缺点;③、其他同学做好笔记、认真思考、提出疑问。2、教师针对学生展示与评价情况,进行必要的点拨和精讲。三、质疑再探1、教师用语:质疑是启迪智慧的钥匙,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还有什么不懂的、不明白的,或是生活中与本节知识相关联的问题,大胆提出来,咱们共同探讨。2、学生质疑,其他学生解疑,教师点评。

5、四、运用拓展1、学生自编习题教师用语:画龙在于点晴,学习在于致用,请你根据本节的学习内容,自编1---2道练习题,在小组交流,小组长推荐本组共同认为有价值的问题,展示出来,同学们共同练习。学生编题,相互交流解答,教师巡视指导。2、教师出示预设习题。教师用语:为巩固本节知识,加强知识的运用拓展,教师也给你们设计了下列练习题,请你们再次阅读教材,认真完成自编题中没有出现的习题。(1)①写出上图中字母代表的地形类型名称:ACDEF②、D点和G点的相对高度是;③、山峰B的海拔大约是在和之间。(2)读上左图,找出图中的山顶、鞍部、山谷和山脊。(3)、在上右图示的区域,为了农业灌溉方便,政府欲

6、在这些地方建立一座水库,那么这座水库建在哪个位置合适呢?为什么?(ABCDEF六处可供选择)(4)、课下搜集资料--《西峡等高线地形图》,分析西峡的地形高低起伏情况,再选择一处高山,找好路线,亲自攀登,与自己的分析结果相比较,加深自己对等高线地形图的理解。3、课堂小结:教师用语: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收获了什么?请你说出来与大家共享。4、请学科班长总结本节课同学们的整体表现并做简单评价。板书设计:第三节地形图的判读1、海拔、相对高度的概念及计算。2、等高线的概念及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3、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判断坡度的陡缓。4、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判断山体部位。地形图的判读(第1课时)丁河一中

7、姚云平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