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8474695
大小:27.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6-13
《颐和园课后自评》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颐和园》课后自评报告《颐和园》课后自评一、说说我对教材的理解。《颐和园》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第10课,这是一篇写景的游记。作者按照游览的顺序,用生动的语言、准确的词汇、恰当的比喻,再现了颐和园这座古老的皇家园林的秀丽景色,字里行间流露出喜爱之情,是一篇培养学生语感,帮助学生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好文章。也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的好教材。课文重点段落是二、四自然段,学生不易把握的是介绍的景物较多,比较分散。同时作者对颐和园中的景物只进行概括性的描述较为抽象,学生对颐和园景物没有感性认识,不容易理解。二、说说教学目标。我
2、针对本教材的特点及学生的认知实际,确定以下教学目标。1、思想教育目标:使学生了解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增强民族自豪感。2、基础知识目标:学会本课的生字词,理解词句,会用指定的词造句。3、基本技能目标:按课文所记叙的游览顺序,揣摩作者的表达方法,根据文章语言优美,描写生动形象。4、情感目标:理解课文内容,培养爱美的情趣,受到美的熏陶,并能有所感悟。三、说说教学方法。 根据教材的特点及学生的生活经验,本课选用"以读代讲,整体感知,揣摩体会"为主的教学方法。本课语言生动优美,犹如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引导学生细读、精读、品读,有感情地读,再现出这一
3、幅美丽的画卷,受到美的熏陶,培养爱美的情趣,增强语言感受力。本节课中我充分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强化学生的个性培养,注意在教学的各环节中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景",加强"协作"。让学生主动积极获取知识,让其学会,会学,真正意义上成为学习的主人。四、说说我的教学特点。充分利用网络提供的丰富的教学资源,增加学生的表象积累,拓宽学生视野教学中在教师精心制作的课件的指导下,让学生在面对资料图片以及文本资料仿佛身临其境,学生很容易理解"耸立""掩映"等词语的含义,体会"湖面微风轻拂""昆明湖静的像一面镜子,绿的像一块碧玉"的意境,这样学生在轻松愉快的
4、情境中理解了课文内容。五、说说学生的学习方法。 1、朗读入手,整体感知,体会文章的美。2、读、看、讲、写结合,培养语言表达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六、说说教学过程。本课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查字典,重点字形的指导,初步感受颐和园的美。) 介绍颐和园,导入新课,自读课文,初步了解顺序,写字。第二课时:以朗读为主线,细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抓特点,按顺序的观察方法,激发情感。(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理清层次。 本文语言生动优美,全文如一幅展开的山水画卷,再现了颐和园的美丽景色。教学时,为了使学生尽快地与
5、课文产生共鸣,我利用多媒体电脑依次出现长廊、佛香阁、排云殿、昆明湖、十七孔桥的画面,使学生感觉到仿佛进入到美丽的颐和园中一样,使他们尽情地体味颐和园的美丽景色。 (二)细读课文,抓住景物特点,展开想象。 本篇课文按照"总-分-总"的结构布局,因而课文的第二部分,是学习重点的体现。为了使学生熟练地掌握基础知识,把握景物特点,我对第二自然段进行了精讲,以问促读,启发诱导,为学生疏通学路。"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遵循这一原则,从体现素质教育,落实能力培养,渗透创新精神出发,我采用情境法、谈话法,导读法组织教学。我先让学生读第二
6、自然段,我设计了以下三个问题:(1)本段重点写什么景物?(长廊)(2)长廊有什么特点?(长、美)(3)长廊的长、美各体现在哪里?("长"体现在"长长的""没有尽头""700多米长""273间";"美"体现在"红漆的柱子""绿漆的栏杆""五彩的画";另外"微风从右边的昆明湖上吹来,使人神清气爽",也写出了长廊的环境幽雅宜人,体现了长廊的美。) 学生找到这些词语后,不一定理解怎样才是抓住了景物的特点,这个问题对于学生掌握本文的写作方法,指导学生课下写作是非常重要的,因而,在这时,我再次让学生读本段,并利用多媒体出示长廊的画面,给学生以直
7、观的感觉,再对照画面具体分析重点词句。这样很顺利地就突破了如何抓景物特点来描述这一难点。使学生体会到长廊真美,颐和园真美! 阅读并不是被动的接受,而应成为主动的探索过程,为了帮助学生抓住景物特点,理解课文内容,在教学课文第三、四自然段时,我设计了这样几个问题:(1)站在万寿山脚下看到了什么景物?它有什么特点?(2)登上万寿山,看到了什么景物?它有什么特点?这两道题的答案学生在读了第三、四自然段就能总结出来,意在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心理学表明,强烈的目标意识是导读成功的关键,阅读之前目标明确与否效果大不一样。阅读之前必须使学生明确为什么
8、而读,要思考什么问题,完成什么任务。这就是设计这几个问题的意图所在。 问题(1)很简单,学生能很快答出。而对于第二个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具体分析"葱郁"、"掩映"等词语的意思。为了帮助学生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