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相交线和垂线》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课堂教学设计课题:5.1相交线授课时数:3设计要素设计内容教学内容分析本节的主要内容是研究直线相交的情况,包括两条直线相交的一般情况(研究了邻补角和对顶角)和特殊情况(垂直)以及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邻补角和对顶角的概念,掌握邻补角、对顶角的性质。2.会借助三角尺、量角器画垂线,从而探究垂线的有关性质,并掌握点到直线(或射线或线段)距离的测量方法。3.明确构成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条件,了解其命名的含义。过程与方法1.在生动有趣的情景中,通过
2、画、折等活动,进一步丰富对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角的认识。2.通过观察、比较各类角的特征,提高学生辨别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生动有趣的活动,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数学活动中来,并在活动中感受到成功的快乐。学情分析日期:2011年3月1、2、4日教学分析教学重点1.对顶角相等的探究过程。2.垂线的定义,垂线的性质。3.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含义。教学难点难点学生推理能力和表达能力的培养。解决办法1.看―议―讲”结合法2.归纳、讨论法教学策略以学生为主体学生参与数学活动为主线,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
3、践能力为主线。教学资源教师教学用书课堂教学设计与案例学生同步练习册板书设计5.1相交线1、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角3、垂线的性质:邻补角:①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对顶角:①_____4、点到直线的距离:②_____________对顶角的性质:对顶角相等。________2、垂线的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一课时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媒体使用预期效果(批注)创设情境1、读一读,看一看教师在轻松欢快的音乐中演示第五章章首图片为
4、主体的课件.2、观察剪刀剪布的过程,引入两条相交直线所成的角教师出示一块布片和一把剪刀,表演剪刀剪布过程,提出问题:剪布时,用力握紧把手,引发了什么变化?进而使什么也发生了变化?如果把剪刀的构造看作两条相交的直线,以上就关系到两条相交直线所成的角的问题,本节课就是探讨两条相交线所成的角及其特征.学生欣赏图片,阅读其中的文字.学生观察、思考、回答,得出:握紧把手时,随着两个把手之间的角逐渐变小,剪刀刃之间的角边相应变小.用现实生活中的例子引出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角的问题,自然而贴切。探究尝试1.认识邻补角和
5、对顶角,探索对顶角性质(1)学生画直线AB、CD相交于点O,并说出图中4个角,两两相配共能组成几对角?各对角的位置关系如何?根据不同的位置怎么将它们分类?(2)学生用量角器分别量一量各个角的度数并完成下表:两直线相交所形成的角分类位置关系数量关系学生动手操作并在小组内交流,全班交流.动手完成,并相互交流让学生通过讨论解决问题,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了合作意识解决问题1)练习:下列说法,你同意吗?如果错误,如何订正.①邻补角的“邻”就是“相邻”,就是它们有一条“公共边”,“补”就是“互补”,就是这两角
6、的另一条边补充练习的目的是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媒体使用预期效果(批注)共同一条直线上。②邻补角可看成是平角被过它顶点的一条射线分成的两个角.③邻补角是互补的两个角,互补的两个角也是邻补角?(2)对顶角性质①说一说在学习对顶角概念后,结果实际操作获得直观体验发现了什么?并说明理由.②教师把说理过程,规范地板书:在图1中,∠AOC的邻补角是∠BOC和∠AOD,所以∠AOC与∠BOC互补,∠AOC与∠AOD互补,根据“同角的补角相等”,可以得出∠AOD=∠BOC,类
7、似地有∠AOC=∠BOD.教师板书对顶角性质:对顶角相等.学生判断并回答CAODB学生根据前面的测量结果得出结论,并相互交流。引导学生用“同角的补角相等”得出对顶角相等的性质巩固提高(1)例题如图,直线a,b相交,∠1=40°,求∠2,∠3,∠4的度数.4b312a教师板书出规范的求解过程.(2)练习课本P5练习.学生先独立思考,在全班交流独立完成学生叙述,教师板演反思升华学生小结本课主要知识与收获,在学生互相补充的基础上,教师进一步完善生小结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布置作业教科书习题5.1第8页第2题生记录
8、第二课时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媒体使用预期效果(批注)创设问题情境,研究垂直等有关概念1.学生观察教室里的课桌面、黑板面相邻的两条边,方格纸的横线和竖线……,思考这些给大家什么印象?2.教师出示相交线的模型,演示模型,学生观察思考:固定木条a,转动木条,当b的位置变化时,a、b所成的角a是如何变化的?其中会有特殊情况出现吗?当这种情况出现时,a、b所成的四个角有什么特殊关系?3.给出垂直定义,并思考“互相垂直”与“垂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