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8456861
大小:147.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6-13
《1.3三角函数的有关计算教案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1.3三角函数的有关计算教案主备人:韩兴宏一、教学目标1.会使用计算器由已知锐角求三角函数值.2.沟通问题的已知与未知事项,进而运用三角函数解决与直角三角形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3.在具体的情境中,用三角函数刻画事物的相互关系.4.在求上升高度、水平移动的距离的过程中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5.运用三角函数方法,借助于图形或式子清楚地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并解释结果的合理性。教学重点:会解决含三角函数值计算的相关问题教学难点:会解决含三角函数值计算的相关问题二、教学过程分析第一环节情境引入活动内容:[问题]如图,当登山缆车的吊箱经过点A到达点B时,
2、它走过了200米,已知缆车行驶的路线与水平面的夹角为∠α=16°,那么缆车垂直上升的距离是多少?在Rt△ABC中,∠α=16°,AB=200米,需求出BC.根据正弦的定义,sin16°=,∴BC=ABsin16°=200sin16°(米).第二环节探索新知活动内容:1.解决含有三角函数值问题.200sin16°米中的“sin16°”是多少呢?我们知道,三角函数中,当角的大小确定时,三角函数值与直角三角形的大小无关,随着角度的确定而确定.对于特殊角30°、45°、60°可以根据勾股定理和含这些特殊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求出它们的三角函数值,而
3、对于一般锐角的三角函数值,我们该怎么办?我们需借助于科学计算器或者数学用表求出这些锐角的三角函数值.(用科学计算器求一般锐角的三角函数值要求学生自学课本15页,16页)通过查表可知:sin16°≈0.2756(如无特别说明,计算结果一般精确到万分位.)计算求得BC=200sin16°≈55.12(m).练习一、计算下列各组的值(1)sin56°≈0.8290;(2)sin15°49′≈0.2726;(3)cos20°≈0.9397;(4)tan29°≈0.5543;(5)tan44°59′59″≈1.0000;2.解决含有三角函数值计算的实
4、际问题.当缆车继续由点B到达点D时,它又走过了200m,缆车由点B到点D的行驶路线与水平面的夹角是∠β=42°,由此你能想到还能计算什么?学生思考后,有如下几种解决方案:方案一:可以计算缆车从B点到D点垂直上升的高度.方案二:可以计算缆车从A点到D点,一共垂直上升的高度、水平移动的距离.计算出结果(1)在Rt△DBE中,∠β=42°,BD=200m,缆车上升的垂直高度DE=BDsin42°=200sin42°≈133.83(米).(2)由前面的计算可知,缆车从A→B→D上升的垂直高度为BC+DE=55.12+133.83=188.95(米)
5、.在Rt△ABC中,∠α=16°,AB=200米,AC=ABcos16°≈200×0.9613=192.23(米).在RtADBE中,∠β=42°,BD=200米.BE=BD·cos42°≈200×0.7431=148.63(米).缆车从A→B→D移动的水平距离为BE+AC=192.23+148.63=340.86(米).第三环节例题讲解1.学校校园内有一块如图所示的三角形空地,计划将这块空地建成一个花园,以美化校园环境,预计花园每平方米造价30元,学校建这个花园需投资________元.(精确到1元)2.(2003年四川广元)如图,为了测
6、量某建筑物的高AB,在距离点B25米的D处安置测倾器,测得点A的倾角α为71°6′,已知测倾器的高CD=1.52米,求建筑物的高AB.(结果精确到0.01米,参考数据:sin71°6′=0.9461,cos71°6′=0.3239,tan71°7′=2.921)答案:约为74.55m.第四环节随堂练习1、一个人从山底爬到山顶,需先爬40°的山坡300m,再爬30°的山坡100m,求山高.(结果精确到0.01m)解:如图,根据题意,可知BC=300m,BA=100m,∠C=40°,∠ABF=30°.在Rt△CBD中,BD=BCsin40°≈3
7、00×0.6428=192.8(m);在Rt△ABF中,AF=ABsin30°=100×=50(m).所以山高AE=AF+BD=192.8+50=242.8(m).2、求图中避雷针的长度(结果精确到0.01m).解:如图,根据题意,可知AB=20m,∠CAB=50°,∠DAB=56°在Rt△DBA中,DB=ABtan56°≈20×1.4826=29.652(m);在Rt△CBA中,CB=ABtan50°=20×1.1918=23.836(m).所以避雷针的长度DC=DB-CB=29.652-23.836≈5.82(m).第五环节课堂小结活动
8、内容:谈一谈:这节课你学习掌握了哪些新知识?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和感想?第六环节布置作业1.计算:(1)2cos230°-2sin60°·cos45°;(2)2sin30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