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横振动法测量固体材料在高温下的弹性模量

用横振动法测量固体材料在高温下的弹性模量

ID:38420936

大小:34.78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6-12

用横振动法测量固体材料在高温下的弹性模量_第1页
用横振动法测量固体材料在高温下的弹性模量_第2页
用横振动法测量固体材料在高温下的弹性模量_第3页
用横振动法测量固体材料在高温下的弹性模量_第4页
用横振动法测量固体材料在高温下的弹性模量_第5页
资源描述:

《用横振动法测量固体材料在高温下的弹性模量》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用横振动法测量固体材料在高温下的弹性模量实验日期:2010年09月20日班级:物理0801实验人:psy&yzw【实验目的】学习用动态悬挂法测量材料弹性模量。【实验原理】1、悬丝耦合横振动法。式样再做横向弯曲振动时,其振动频率在声频范围内,试样振动。激发信号和接受信号由两根拴在试样节点附近的悬丝来传递,不含各类弛豫过程。2、固有频率与式样的几何尺寸、质量以及弹性模量有如下关系:E=1.6067·K·L3m/d4·f2注:L为式样的长度;K为修正系数;m为试样的质量;d为细长圆棒直径;f为基频频率。在此例中d/L约等于0.04,查询修正系数K值表得K=1.0

2、08。【实验过程】1、测定试样的长度L,直径d和质量m。注:三个物理量在实验前已给出,其中L=150.00mm,d=5.990mm,m=32.84g。2、已知在室温下不锈钢的弹性模量约为200GPa,利用杨氏模量计算公式估算出共振频率f,寻求共振点以方便实验。3、按照实验原理中的示意图搞清实验装置、配置。4、接通电源,进一步调整各仪器参数,观察示波器屏幕上出现大小适中的波形。缓慢调节音频信号发生器的频率和输出讯号的幅度,发现示波器上波形有变化,当波形达到最大时表示试样处于共振状态,这时可以从频率计上读出共振频率。由于试样共振状态的建立需要一个过程,且共振峰

3、十分尖锐,因此在共振点附近调节信号频率时,必须十分缓慢的进行。6由于激发传感器、接受传感器、支架、悬丝等部件都有自己的共振频率,都可能以自己的基频或高次谐波频率发生共振。可以采用以下方法来帮助判断:1)测量时尽可能采用微弱的信号激发,这样发生虚假信号的可能性较小。2)发生共振时,迅速切断信号源,试样共振信号是逐渐衰减的,其他共振信号会很快消失。3)在共振频率附近调节激发频率时,示波器上显示的接受信号的振幅有张弛现象。4)若传感器或悬丝等部件发生共振,则对这些部件施加负荷时,共振信号会变化或消失。为避免影响共振频率图像,在实验过程中,不能触碰钢丝。也不能使钢

4、丝接触加热炉的边缘。也不能随意摇晃桌子等造成实验仪器的晃动。5、测出室温下的频率后,接通加热炉电源,将数显温控仪设定到预定值,对样品进行加热。由于加热炉存在热惯性,当设定炉温在某温度时,通电加热到该温度时,虽然炉子停止加热,但炉温会继续上升,然后缓缓下降。因此,在设定炉温时,应该预留因加热惯性炉温上冲的空间。实验中的经验得出为达到某一温度,一般要在到达该温度前的10℃左右切断电源,停止加热。6、随着样品温度的升高,不断调节音频讯号发生器的输出频率,跟踪试样共振频率的变化,使示波器上的波形保持最大。每隔50℃左右测定一次样品共振频率,记入实验数据记录表格,最

5、高温度测到约500℃。7、将炉温降至室温。调整悬丝至新位置,记录此时左右悬丝与相应端面的距离,及共振频率。1)取下钢棒及悬挂丝,用游标卡尺测量左节点距钢棒左端距离及右节点距钢棒右端距离,之后放在仪器上,测量此时的共振频率。2)再次取下钢棒及悬挂丝,将左右节点的位置改变后,再次放在仪器上,再次测量共振频率,记入表格。重复上述操作。8、测量完毕后,切断电源,各仪器复原。【数据处理】61、温度T与频率f的关系图。从上图可以得出:频率f与温度T的关系大致为f=ax+b。2、温度T与弹性模量E的关系图。拟合得到:E=-2*109T+2*1011(公式1)1、由E的相

6、对不确定度公式:频率测量的不确定度Uf:频率计仪器误差为:0.1Hz;在实验过程中,两边节点各据端面31.44mm,30.83mm,根据两节点位置与共振频率的关系曲线可得此项误差约为0.05Hz;6人眼判断波形的误差0.1Hz;Uf=0.1*0.1+0.1*0.1+0.05*0.05Hz=0.0225Hz=0.15Hz(UeE)12=(3ULL)2+(4Udd)2+(Umm)2+(2Uff)2推出:(UeE)1=(3ULL)2+(4Udd)2+(Umm)2+(2Uff)2=x其中x=1.6*10-7+7.13487*10-6+9.27243*10-8+2.

7、25*10-8=7.4101*10-6故:(UeE)1=0.0027224、测温误差对E的影响用公式(1)得出ΔEΔT=E2-E1T2-T1=2*109∵ΔEΔT*TE≤1∴(UeE)2=(ΔEΔT)(ΔT1+ΔT2)/E=(ΔEΔT)(ΔT1T*T+ΔT2T*T)/E=(ΔEΔT)(ΔT1T*T/E+ΔT2T*T/E)≤(ΔT1T+ΔT2T)又有ΔT1T≤1%;ΔT2T≤3%;(UeE)2=4%(UeE)=UeE1*UeE1+UeE2*(UeE)2≈4.01%【实验讨论】1、讨论问题:钢丝左右悬挂点分别距钢棒两端的距离对杨氏模量的影响?扩展实验步骤:悬挂

8、点距钢棒两端距离与共振频率表格6左节点距钢棒左端距离(mm)右节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