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8329508
大小:484.97 KB
页数:20页
时间:2019-06-10
《清末民初江南地方精英的民俗观——以“歌谣”为线索》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清末民初江南地方精英的民俗观——以“歌谣”为线索佐藤仁史(日本国庆英义塾大学)摘要:本文以清末民初地方精英地域整合为中心,探讨了整合的过程及其特点,分析了地域社会观、民俗观和民众观。作者着眼于上海县陈行乡精英所留下的“歌谣”,将精英在竹枝词中吟咏的民俗内容和他们收集歌谣的意图,与启蒙运动联系起来进行了论述。关键词:精英;民俗观;歌谣;竹枝词;新文化运动中图分类号:K文献标识码:A前言随着对清末民初的地域整合过程及其特质的不断关注,地方自治制度的引进及其对地域社会所产生的影响等问题也日益引起学界的注目。尤其是有关推动地方自治的精英阶层活动1的实证性研究近年来甚为盛行。但
2、同时也应该看到,对作为这些研究前提的国家-社会关系2这一分析框架所具有的界限,存在着关涉理解基础的批判。为了克服上述研究存在的界限,笔者认为采取以下的方法较为有效。即如山田贤所明确地总结的那样,以明清史为中心的、着眼于地域社会的诸研究,方法上具有两个有效性,(一)着眼于“秩序意识”及其所产生的场所、(二)着眼于集鎮、县、省等多层级地域的“物的再生3产机能”的特质。据此,用与以往不同的视角去探讨中国近代史上的国家—社会关系变迁过程是可能的。关于前者,为恢复乡土秩序而进行的实践,与国家体制的结构及其秩序存在着何种关系呢?从这一角度可能唤起探讨地方自治性质的必要性。关于后者
3、,可以对明了以下的论1最近日本的研究有:田中比呂志:《清末民初における地方政治構造とその変化:江蘇省寶山県における地方エリートの活動》,《史学雑誌》104编3号,1995年;《清末民初における立憲制と地方エリート:張謇における立憲と地方自治の思想》,《史学雑誌》108编1号,1999年。稲田清一:《清末、江南における“地方公事”と鎮董》,《甲南大学紀要》文学編109号,1999年;黄東蘭:《清末期中国における地方自治制度の導入と日本:天津県の地方自治実験を中心として》,《東洋学報》84卷1号,2002年。中国的研究有:马小泉:《国家与社会:清末地方自治与宪政改革》,河
4、南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魏光奇:《直隶地方自治中的县财政》,《近代史研究》,1998年1期及其《地方自治与直隶“四局”》,《历史研究》,1998年2期等。2吉澤誠一郎∶《書評:小浜正子著〈近代上海の公共性と国家〉》,《東洋史研究》60卷2号,2001年,及其《天津の近代:清末都市における政治文化と社会统合》,名古屋大学出版会,2002年,8-13页。3山田賢:《中国明清时代史研究における“地域社会论”の現状と課題》,《歴史評論》,580号,1998年。1点:即对于国家和行政机构的“物的再生产机能”和在地域社会中独自形成的物的再生产机1制之间的侵吞、替代、冲突等相互关
5、系的过程。有基于此,关于前者,笔者认为精英的乡土教育活动是以从“乡土”产生的秩序为根据,2以全体秩序的恢复为目标的。在那里主要引用的是他们有关学校教育方面的言行,而对于那些无法受到学校教育的普通民众整合的方式,以及关于以社会教育为整合起点的地域社会观和民众观等,未能做出充分的讨论。所以本稿,希望通过该问题的讨论,来引发对直接面对推动地域整合这一课题的当地士人是如何去接触地域的民俗和民众,及其基于什么样的社会观和世界观等问题的进一步探讨。可是,这一问题的分析对象所涉及的范围过于广泛,因此,本稿只是解释精英在竹枝词的吟咏中所体现的民俗观及他们收集歌谣的意图,并藉此为解决3
6、前揭问题打下基础。竹枝词向来主要在文学、民俗学和方志学等领域研究中被收集、整理和加以分析。竹枝词,文学研究中广泛涉及,而史学研究中大多只是作为旁证而予引用。竹枝词的作者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怀着什么样的意图去吟咏和收集竹枝词的呢?可以说已有的研究对此没有进行深入的探讨。从方志学的立场精心收集和整理竹枝词的顾炳权指出,留下竹枝词的文人是“处4于地方社会中下层的知识分子”。从考察上海周边地区具体的作者和作品中,便可得知作者们在吟咏竹枝词时所透露的,不限于单一的文学嗜好,而同时也与地域整合的价值问题密切相关。所以,不仅要从文学角度来理解由地方精英吟咏的竹枝词,而且更有必要从地
7、方精英所处政治社会状况及其和面对这种状况所拥有的秩序设想和活动等侧面来加以把握。对如何理解传统中国的地方民俗和民众这一问题,面对既存秩序崩溃的社会巨变的士大夫往往将此与“风俗”观联系起来论述。比如,森正夫和岸本美绪对明末变动时期的尊—卑、1近来关于(二),笔者在《清末民初における徴税機構改革と政治对立:江蘇省嘉定県の夫束問題を事例に》,《近きに在りて》39号,2001年,一文中做了初步性的研究。此外,就这种探索性研究的可能性,笔者在《2000年の歴史学界:回顧と展望:東アジア・中国・近代》,(《史学雑誌》,110编5号,2001年)一文中亦进行了讨论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