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虾类的免疫系统与免疫防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中国兽医杂志2003年(第39卷)第1期鱼虾疾病41虾类的免疫系统与免疫防治赵红霞,张艳秋,黄磊,褚玲娜,詹勇(浙江大学动物科学学院,浙江杭州310029)中国分类号:S917.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052926005(2003)0120040203对虾病害始终是水产养殖的严峻问题,这与养透明细胞、半颗粒细胞和颗粒细胞。这些细胞不仅形殖环境的不断恶化、抗生素的滥用、不合理的高密度态上不同,而且在生化组成和体外培养时所表现的养殖、对虾的种质资源受到破坏等诸多因素有直接活力上也有区别。关系。尽管对虾有坚硬外壳的保护,可以抵御病原体研究表明,透明细胞不仅缺少大的细胞内颗粒,的侵
2、袭,但还需要有一种有效的内部防御网络来对而且还缺乏酚氧化酶活性,吞噬作用是这类细胞的付任何通过伤口或其他途径进入机体的各种病原一种基本性能。当其在接触溶解的异物分子时不受体。对虾防御主要通过循环血细胞的吞噬、包囊、凝影响,但在体外可被酚氧化酶组分促进其吞噬活性。集、溶血和凝固等作用来完成。在某些情况下,病原半颗粒细胞,含有数量可变的小细胞质颗粒和少量体能够躲避或破坏对虾的防御网络,因此不可避免的酚氧化酶原,该类细胞通过与脂多糖或B21232葡地会产生疾病。一些因素除给病原微生物提供良好聚糖结合而导致脱颗粒,活跃的脱颗粒作用与识别的滋生环境外,还会激发潜伏在体内的病原体。对虾异
3、物的能力有关,因此认为它是防御反应中的关键因全力抵抗外界环境的变化,会引起体内机能协调细胞。颗粒细胞内含大的颗粒以及其他大量酚氧化失常或组织损伤,降低了对入侵病原体的防御能力,酶原部分,这类细胞不具有吞噬活性。Sequeira等通以致于平时不会构成危害的病原体也会造成严重病过进行对虾P.japonicus的血细胞计数分析将血细害。疾病的发生是对虾机体和病原体相互作用的结胞按照大小、形状、结构的不同也分为3种类型。然果。因此,研究对虾的免疫系统,有效提高对虾本身而对于细胞数量测定和血象组成的研究上仍存在着的抗病能力,是解决问题的根本。许多分岐,通过血细胞受到免疫刺激时所表现的活
4、1虾类的淋巴结构性和反应也证明了这一点。最近,有人通过单克隆抗虾类免疫应答的主要组织和器官是淋巴器和血体在不同类型细胞中表达的产量来签定对虾血细胞淋巴。淋巴器位于虾体胃的腹侧,左右各1叶,长约的特性。血细胞计数和血细胞免疫蛋白分子标记的5~7mm,为膜包被的管状结构,由内皮细胞、基质新技术的应用能够更有效地测定不同类型细胞的作细胞和血细胞3种细胞组成。淋巴器为一造血结,可用和功能,甲壳动物中的这些方面的研究都有待于产生无颗粒细胞和颗粒细胞。通过研究中国对虾淋进一步探索。巴器发现,淋巴器起源于触角动脉,外包结缔组织3虾类体液免疫膜,内部充满小管,小管依其发育时期和功能不同表3.
5、1酚氧化酶激活系统虾类的酚氧化酶原激活现为3种不同的形态,其中第2种小管具有生成和系统是由丝氨酸蛋白酶和其他因子组成的一个复杂释放血细胞的功能。酶级联系统,这一过程类似高等动物中的补体激活途径。系统中的因子以非活性状态存在于血细胞的2虾类的细胞免疫颗粒中,极微量的微生物多糖成分就可激活proPO在对虾体内,参与细胞免疫的细胞为血细胞,它系统。研究结果发现,proPO系统可以被B21232葡聚是对虾机体内抵御外来病原生物侵袭的主要屏障。糖、脂多糖、肽聚糖、胰蛋白、十二烷基硫酸钠、加热因为对虾防御反应同其他甲壳动物一样,是由循环2+或Ca浓度下降所活化。活化过程中产生一系列活血细
6、胞以及存在于细胞或从细胞释放到血浆中的多性物质,如黑色素、76KD蛋白B21232葡聚糖结合种因子的活性而产生的。所以对虾的血细胞既是细(BGBP)及A22巨球蛋白(A22M)等,可通过多种方式胞免疫的担当者,又是体液免疫因子的提供者。李光[1]参与防御反应,包括提供调理素,促进血细胞吞噬作友将对虾血细胞从形态上分为3种不同的类型:用、包囊作用和结节形成,以及介导凝集和凝固,产生杀菌物质等。对甲壳动物的研究中还发现proPO收稿日期:2002203206[2]作者简介:赵红霞(1976-),女,在读硕士研究生,从事水产动物系统的成分直接参与细胞间信息传递,因此该系营养与免疫研
7、究。统在甲壳类动物的防卫机制中极为重要。基于42鱼虾疾病中国兽医杂志2003年(第39卷)第1期proPO系统在血细胞中的分区存在及只有特异性分的活性变化以及作为免疫因子来衡量对虾免疫状态子才能作为激活剂引起胞吐作用,甲壳动物可以有的指标,甚至定量指标。效控制该系统的释放。另一方面,血浆中存在的蛋白对虾血淋巴中的蛋白质和葡萄糖,是血淋巴的酶抑制剂来防止血细胞中的proPO系统的自发释主要化学物质,它们的含量变化与机体的生理活力放后的激活,从而起到保护自身的作用。密切相关。罗日祥等实验表明,已感染黑斑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