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设计中的变易

结构设计中的变易

ID:38177704

大小:496.50 KB

页数:20页

时间:2019-06-06

结构设计中的变易_第1页
结构设计中的变易_第2页
结构设计中的变易_第3页
结构设计中的变易_第4页
结构设计中的变易_第5页
资源描述:

《结构设计中的变易》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结构设计中的变易2017-4月于长沙本文在编写的过程中参考了大量的书籍,很多大院的技术措施,以及全国顶级结构论坛中华钢结构论坛(okok)的一些帖子,文中难免有错误,恳请读者指点。一结构设计之道结构设计的本质是变形协调,协调的最终目标就是让不同构件的受力与刚度之间有一种均匀关系,首先从结构布置上让结构刚度均匀,减少扭转变形(几个主要控制指标的本质),让结构外刚内柔,从结构布置上求安全与物尽其用。结构设计之道就是概念设计,常用的结构概念主要有:连续、均匀、传力途径短、力沿着刚度大的方向传递、物尽其用等。如果结构刚度不能均匀,那就从源头力上想办法,做减法。结构设计除了积累经验外,根据经

2、验把模型建好,调好模型,然后绘制出施工图,更要通过理论学习,把一些规范的规定细化,把结构设计做的更加准确,精细,安全又节省;把图纸绘制的清楚一些,把握好结构设计中的变易。二优化设计的本质优化设计的本质,在于力(弯矩、剪力、扭矩等)的变化,有变化,在力小的地方才有优化的可能;优化设计,也源于减少富余,最后达到物尽其用。优化设计,在于控制结构设计中的平衡,在于吃透结构力学,材料力学中的一些公式及一些弯矩、剪力、轴力、扭矩等的分布图,在于灵活运用结构概念去做好设计:外刚内柔,均匀,控制扭转变形、连续、传力途径短、力沿着刚度大的方向传递。三结构设计中的变易做结构设计,如果按照经验对构件等进行

3、取值,进行初步试算,调模型后,再次根据指标进行修正,进行优化设计,大部分的人以上程序都差别不大,差别大的难点主要是绘制施工图,这直接关系到图纸的质量,也是常规工程中设计的变易。3.1标高的变3.1.1标高变时,很多构件不连续,造成搭接不上。(1)地下部分图1筏板有高差图2电梯基坑图3电梯基坑(1)图4集水坑图5承台比板低图6排水沟图7集水坑与承台(不低于承台)连接大样图8集水坑与承台(低于承台)连接大样图9集水坑与梁连接大样图10集水坑与底板连接大样(2)梁板图11板比梁低时大样图12板比梁高时(地下室首层需要挡土)图13板底高于梁面做法图14(3)板与板图15图16图17(4)梁与

4、梁图18注:梁标高变化时,应该在梁集中标注中体现出来。如果梁上反,则应该显示为实线。图19图20(5)梁截面标高应根据建筑造型调整图214.1.2标高变时,板配筋要分开画图22筏板左右标高不一样时,配筋分开画图23楼板左右高差相差不大于30mm时做法,大于30mm时则断开3.2结构或构件属性(长宽高)变化时要加强34.2.1总高度变时混凝土强度等级墙柱混凝土等级要变,一般每隔5~7层变一次。梁板混凝土强度等级要变,一般C25~C30(C30居多)。转换层等可取C40~C50。混凝土强度等级变时,一般不要与构件截面尺寸同时边,也不要在底部加强部位及其上一层变。实例:6度区,风压0.35

5、,26层,带一层地下室,底部加强部位为地下+地上三层。-1~4层墙柱为C40,5~9层为C35,其它均为C30,梁板均为C30.4.2.2柱高度变时跃层柱/短柱;跃层柱/短柱箍筋要加密,楼梯间或者突出屋面的200*400的柱子尤其要注意。4.2.3墙或柱上下截面尺寸变时图24图25图26注:标准层TZ按总工室文件要求:200x300,412,6@100。注意首层层高较高时,会导致TZ高度较大,柱截面需相应加大如200x400,200x500,有条件时也可加宽。3.2.4楼板厚度变时当板厚<150时,不加箍筋,只放纵向加强筋,板厚≥150时板带需另设箍筋,如下图:图27楼板厚度变时

6、,面平底不平,配筋不一样,可以把面筋直接拉通,也可以在支座处分开。图28图293.2.5梁变截面表示1.变截面梁标注按下图:图303.2.5后浇带(1)后浇带间距宜控制在40m之内,不宜超过45m;即使采用了特别加强措施也不应超过50m。规范规定,地下室后浇带间距30~40m,地下室后浇带超过40m时,应在外墙上设置加密后浇带或者对水平筋做加强处理。(如果甲方坚决要求取消加密后浇带,则设计书面声明其严重后果、正式函件往来之后,可以取消)。(2)后浇带位置选取的基本原则1)抗浮底板,一般设置在跨度1/3位置。对于“柱帽(桩帽)+平板式”底板,由于1/3位置接近柱帽边(变截面位置),故此

7、时后浇应设置在跨中(三等分跨中间跨范围)。2)楼盖,宜设置在三等分跨中间跨范围内,宜适当偏向1/3位置。对于两道平行次梁的楼板,平行于次梁方向的后浇带应设置在两根次梁之间。3)后浇带边线不宜紧靠或者重合在承台、梁边线,距离不宜小于200mm。4)为便于施工下料,后浇带在板跨内,不宜与板纵筋斜交设置;5)应避免地下室底板、楼板的支座短筋(含附加支座短筋)跨越后浇带宽度范围。后浇带应避开的部位1)后浇带不宜穿越人防口部,严禁设置于防护门及临战封堵的门洞范围。2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