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8173741
大小:25.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5-23
《生态执政的实现途径》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生态执政的实现途径2012年09月14日来源:光明日报 生态执政,即遵从生态化的规律,以生态文明为价值取向,依法行使对生态环境的管理权力。生态执政充分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价值目标,是我党执政为民的新理念,是中国共产党人与时俱进的新体现。马克思主义的生态观、中国传统文化的生态智慧、西方国家生态政治的经验及当前中国的生态实际,促进了我党生态执政理念的形成。我们要建设一种环境友好、科学生产、合理消费及倡导全新价值观的社会,这就要求我们要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等方面入手,全面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建立生态型政府,增强生态责任感
2、首先,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的发展观和生态观。十七大报告指出:“保护环境,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和中华民族的生存发展”。胡锦涛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要保证把人民赋予的权力切实用来为人民服务。生态执政观,就是要把生态和生态保护问题作为党领导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现代化建设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各级党委、政府及领导干部的政绩考核体系,并不断建立健全监督制约机制。4 其次,加强生态法制建设。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完善有利于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法律和政策。”随着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进程的加快,保护生态的法律
3、、法规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遵守这些法律、法规,为执法部门严格执法创造良好条件,并向公民提供参与生态环境保护的机会。同时,要明确生态环境保护的职责和权力义务,建立和实施生态环境违法违规责任追究制度。 再次,重视生态行政建设。党政领导机关掌握、调配、使用着生态文明建设必不可少的财力、物力、人力等资源,是构建和谐社会、推进可持续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主要组织者和推动力量,对生态文明建设起决定性作用。因此,要正确引导各级领导深刻认识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辩证关系,了解经济活动对生态变化的影响及其规律,提高对
4、生态质量变化的识别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保护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生态文明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最后,推进生态民主建设。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只有允许人民群众发挥主体作用,才能充满生机和活力。人民群众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主体作用最主要的是保“三权”,即保证人民群众的生态文明建设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指导生态文化建设,增强生态文明意识4 一要树立生态文化意识。生态文化是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文化。如今,人类已从对自然的索取、破坏而遭受到的惩罚中觉醒,回归自然、珍爱自然的新理念正在形成,这恰是改善我国生态环境的契机,因此,要加强对公民进行生态教育,提
5、高人们对生态文化的认识,增强对自然生态环境行为的自律,牢固树立生态文化意识。 二要注重生态道德教育。生态环境的优劣反映着生态道德的水准,生态道德的水准也极大影响着生态环境的优劣,二者不可割裂。生态道德尽管是一种软实力,但却拥有强大的推动力,能够驱动人的生态意识和行为的自觉性、自律性与责任感。正确的生态道德观能够对人的行为产生自觉的约束作用,使人们自觉承担保护生态环境的责任和义务。 三要加强生态文化建设。生态文化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摒弃了传统文化中“反自然”的不合理成分,抛弃统治、征服自然的思想,走出人类中心主义,按照“尊重自然”、“人
6、与自然和谐”的要求,赋予文化以生态建设的含义,其包括生态哲学文化、生态伦理文化、生态科技文化、生态教育文化、生态文艺文化等诸多内涵。 重视和加强社会事业全面建设,推动生活方式革新 一要创造良好的社会生活环境。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建立法制化、民主化和安全、团结的秩序、高效率的社会管理体系;二是形成以生态文化意识为主导的社会潮流;三是树立以文明、健康、科学和谐生活方式为主导的社会风气。4 二要优化人居生态生活环境。比如,在城市中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社区,使城市内部与城市外部周围地域形成可持续发展的生态良性循环区域;在农村普遍推行“生态
7、示范区”建设,并重点发展一批配套设施齐全的“绿色居住区”。 三要努力实现人口良性发展。人口对环境的影响表现在人口的数量、素质、结构和分布四个方面。解决生态问题,建设生态文明,就要继续贯彻优生优育的方针,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把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变为人力资源优势。 四要实现消费方式的生态化。引导人们树立科学发展观,正确认识和处理发展经济、提高生活水平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逐步形成适度消费、绿色消费的生活方式。提倡节约型消费、提倡合理享受,从点滴做起,减少或杜绝生态破坏、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黄伟)4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