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8129834
大小:67.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5-27
《从筝曲望秦川的诠释,论情感与技巧》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从筝曲《望秦川》的诠释,论情感与技巧摘要:筝,又称古筝、秦筝,是一种中国传统弹弦乐器,深深的植根于中国民间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筝音域宽广,音色清亮,表现力丰富,一直深受大众喜爱。筝作为我国最古老的弹弦乐器之一,有“群声之主,众乐之师”之美称。作为一种表达情感及至入微的乐器,本文通过对筝曲《望秦川》诠释,讨论筝曲的情感与技巧。关键词:筝曲诠释情感技巧一、作品简介《望秦川》于2005年创作,是王中山先生为了纪念恩师李婉芬教授,向作曲家景建树先生提出邀请。《望秦川》采用了陕西的戏曲同州梆子的音调创作成的,音调苍远而且富有深情
2、,表达了浓厚的乡音乡情和对过往旧事的无限依恋及追思。“秦川朝望迥,日出正东峰。远近山河净,逶迤城阙重。秋声万户竹,寒色五陵松。客有归欤叹,凄其霜露浓。”作品借由诗人李颀《望秦川》的诗意,运用了古筝特有的音韵,对筝与乐队的描写既有侧重,又互相交融,旋律舒朗,线条清晰,不但为听众展现了一幅萧疏散淡的山水画,而且表达了多种难以排遣的思乡情。二、《望秦川》作品分析(一)创作素材——同州梆子同州梆子也称老秦腔、老梆子。他的历史悠久,影响深远,被奉为梆子的腔鼻祖。以同州、朝邑为中心,盛行在关中东府10多个县。同州梆子的唱腔慷慨激越、
3、粗犷豪迈、音调也古朴优美,深沉悲壮。秦腔又称乱弹,源于西秦腔,流行于我国西北的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地。秦腔源于古代陕西、甘肃一带的民间歌舞,因以枣木梆子为击节乐器,又叫“梆子腔”,因以梆击节时发出“恍恍”声,俗称“桄桄子”。《望秦川》陕西音乐风格在曲调旋律上多跳进,表达激越、张扬、悲愤、高昂等情绪和多级进,表现缠绵、隐忍、哀怨、委婉等情愫。(二)《望秦川》的情感诠释《望秦川》在情感方面重“悲情”和“伤情”,以“情”动人。5《望秦川》的引子在情感方面极为丰富,饱满而深慎的气息透出思绪万端的情绪;遗憾又情切的心情,
4、语气中的坚定和悲壮,此刻把稳凝神聚气的状态就显得更加重要。《望秦川》慢段的音乐情感实实在在表现了“悲情”和“伤情”,缓缓的音乐节奏表达出了对过往旧事的无限依恋和追思。《望秦川》快段的音乐情感是一种极度悲愤情绪的宣泄,以饱满的热情,和激烈的内心矛盾感,以表达呐喊、控诉时的极端心情。(一)《望秦川》的时代特性《望秦川》的作曲家景建树先生曾经说过,《望秦川》能够得到众多演奏者和众多听众的喜欢,除了这是凝聚真情的创作,和取自民间戏曲材料——同州梆子的优秀音乐素材,以及同为作曲者的演奏家王中山先生的优秀演绎外,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
5、是作品的“气质”定位。笔者认为这种“气质”就是作品身上的时代性特点。(二)《望秦川》的指法技巧以第一段为例:此段落从24到66小节,由两段主题旋律和一过渡段组成。钢琴引入的第一段主题旋律,用沉实的乐音,缓慢的节奏,“颤”、“揉”、“点”、“滑”、“吟”等作韵技巧,突显出了倾诉般的口吻,使乐句缠绵而深刻。旋律在开始时的中低音区,第一句稍平,直言情感;第二句略起,欲言又止;第三四句时情绪被进一步打开,体现出了情感的质朴及真挚。旋律在哀思里辗转前行,将内心的独白徐徐坦露,最后一句的调式属音,既是古筝乐句的结束又是钢琴乐句的开始
6、,增强了乐句的连贯性和乐曲的内在动力感[2]。第一小段乐谱:三、筝曲所表达的情感与技巧(一)如何表达筝曲的情感1、丰富古筝理论知识,明确古筝流派特色5古筝演奏者应该丰富古筝理论知识,对包括福建筝派、浙江筝派、潮州筝派、客家筝派在内的南派,及包括秦筝陕西派、河南筝派、山东筝派、蒙古筝派在内的北派有较全面的认识,明确南派筝一般较优雅、柔美、稳重、含蓄,注重内在情感的抒发和表露。北派筝一般较泼辣、粗犷、高亢、豪放,突出外部效果的起伏和跳跃感。只有明确作品的流派,领悟不同古筝流派的差异和共性,才能获得艺术的灵感和情感表达的突破点
7、,演奏中的情感激发和表达才有本有源,才能从精神层面展现各自的艺术魅力。1、了解作品创作背景,体味作者创作意图生活是艺术的来源,每一首筝曲都是在通过旋律来抒发对社会与生活的无限品味。因此,演奏者要在古筝演奏中激发与表达情感,在接触每一首筝曲作品时,首先要了解掌握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分析创作者的创作意图和思想动态,感悟作品所描绘的思想和意境,清楚作品艺术表现的思想情感和其中的主导要素生成过程,充分理解筝曲的内涵,挖掘筝曲作品蕴藏的情感因素,理解到乐曲中的情绪表达和情感变化,领悟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2、强化对筝曲的二度创作
8、,结合自身音乐感觉表现作品古筝演奏中的情感激发与表达,除了要掌握丰富的理论知识,了解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和创作意图,更要在阅读作品后展开艺术想象,把自己置身于当时的场景,注入自己的情感与思想,将自己融入筝曲作品中,确定作品的主题思想,强化对筝曲的二度创作,包括对音乐艺术情感本身的再创造和对艺术中“自然美”的再创造。在不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