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对联》教学设计

《趣味对联》教学设计

ID:37998685

大小:35.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5-23

《趣味对联》教学设计_第1页
《趣味对联》教学设计_第2页
《趣味对联》教学设计_第3页
《趣味对联》教学设计_第4页
资源描述:

《《趣味对联》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趣味对联》习题设计执教者:刘玲玲教学目标1、通过对联的欣赏和对对子的活动,激发学生对对联的兴趣,领略对联艺术和文化的魅力,引发进一步探究的愿望。2、学会基本的对仗方法,学会自主、创新、推理、演化。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参与活动,激发兴趣。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赏与对。一、了解“对子”。    师: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两组材料,请大家先看第一组,我们来读一读。    生:(齐读)晴对雨,暑对寒,天地对山川,鱼虫对草木,旷野对平原;二月柳,九秋莲,露草对霜菅,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师:

2、课堂上最美的就是朗朗的读书声,让这美妙的声音在会场上空回荡,好吗?来,我们再读一读。(生读)朗读了两遍以后,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都有个对字师:对,好多的词语是相对的,那么具体说一说,哪些词语是相对的呢?    生:晴对雨,暑对寒,天地对山川,大漠对长河。    生:鱼虫对草木,旷野对平原,露草对霜菅。    师:这些很明显的相对的词语我们一眼就能看见,还能找到相对的词语吗?仔细辨别一下。    生:二月对九秋,柳对莲。大漠对长河,孤烟对落日,直对圆。    师:大家对语言很是敏感。请再读一遍

3、这朗朗上口的对韵歌。    师:(出示第二组材料)当第二组对韵歌出现在我们面前的时候,我们一定能把其中相对的词语找出来。六月荷对九秋桂  白云对(高山)师:雨中山果落生:花丛蜜蜂嗡二、以对联故事激趣故事一:1932年,清华大学招生,语文试题是陈寅恪先生编制的,只有两道,一道是作文题,一道就是联对。上联是“孙行者”,要求考生对下联。陈先生的“标准答案”是“胡适之”,可一考生对出“祖冲之”,胜过陈先生的“标准答案”,据说该学生后来成为著名的国学专家。故事二:民国初年,重庆一酒家出“三星白兰地”征求下

4、联。联坛妙手各逞文思,纷纷应对,但老板总不满意。其时郭沫若年纪尚轻,闻讯赶去,乃对下联“五月黄梅天”,引起一片称赞。这是副所谓的无情对,又名羊角对,是晚清士大夫中兴起的一种文字游戏。它的特征是要求字面对仗愈工整愈好,两边对的内容越隔得远越好。这副联中三对五是数字,星对月是天象,白对黄是颜色,兰对梅是植物,地对天是方位,字字相对,但上联指酒名,下联指天气,互不相干,意思风马牛不相及,是无情对的典范。三、活动——挑战对联。师:现在我们既然知道了对联的四大特点,那就要挑战自我了。用音韵相谐这个知识来区

5、分上下联。(出示材料)师:不仅考虑上下联,还得思考词性是否相对,意思是否相关。把完全混乱的八条字幅配对,并分出上下联。看哪个小组速度最快?①绿竹别具三分景②松竹梅岁寒三友③红梅正报万家春④芳草春来依旧绿⑤春夏秋冬春为首⑥梅花到时自然红⑦桃梨杏春风一家⑧梅桃李杏梅占先(教师巡视,最后请速度最慢的一组把讨论的结果告诉大家。)师:已经有举手的了,小荷已露尖尖角师:这边已经有蜻蜓立上头了。师:这样,请这位女同学上来说上联,全体对下联。生:芳草春来依旧绿。生:(全体)梅花到时自然红。生:春夏秋冬春为首。生

6、:(全体)梅花桃李梅占先。师:中国的文字博大精深,我们还可以用对联来猜字出示:二人土上坐一月日边()出示:墨四、拓展:1、(板书上联)烟锁池塘柳启发学生看出它之所以成为绝对的特点(含“金木水火土五行”的偏旁),鼓励大家尝试对一下。2、后人有对“炮镇海城楼”(板书)较为工整。五、总结。 师:对联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今天的学习,我们只是初步认识了对联,知道了它的有关特点。(读板书中的内容)打开对联的大门,里面有无数的珍宝。让我们在对联的世界尽情徜徉。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趣味对联》教学反思该教学设

7、计在研究了课程特点、教学内容、课程资源、学生情况之后,以“激发学生对对联的兴趣”为目标,围绕目标设计了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教学内容。先有课外的学习准备并以此导入课堂,按学生现有的认知规律,由学对的基本起步开始,参与一些对对活动,欣赏奇联妙对,了解对联艺术手法,感受对联的艺术魅力和文化内涵,最后创设教学的亮点和活动的高潮,以本班同学名入对,让学生积极参与创设对联,欣赏与对联密切相关的书法艺术,安排了课外探究作业。整个设计充分考虑:(1)将课本作为课程资源之一,不局限于课本,而是主动创设,大胆创新,

8、丰富教学内容。(2)探求新课程“梳理探究”单元教学的独特的、个性化的模式,让学生喜欢新课程。(3)将三维目标融入教学全过程,体现过程的评价、发展的评价,充分调动学生参与、互动,在学的过程中体验中国文化艺术瑰宝对联的艺术性和文化性,学的过程就是一个愉快的、激发兴趣的、文化回归的、有利学生自主发展的、充满生命活力的过程。(4)充分挖掘课程资源:课本的、本校的、地方的、执教者的、学生的、同事的。(5)力求使学生转变对联是文字游戏,和老师一起体会对联的艺术手法与情境、主题是密切相关的,正因为这相关,才使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