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赋》同步练习1

《赤壁赋》同步练习1

ID:37994278

大小:36.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5-03

《赤壁赋》同步练习1_第1页
《赤壁赋》同步练习1_第2页
《赤壁赋》同步练习1_第3页
《赤壁赋》同步练习1_第4页
资源描述:

《《赤壁赋》同步练习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赤壁赋》同步练习一、语言积累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壬戌(xū)       窈窕(tiāo)举酒属客(shǔ)旌旗蔽空(jīnɡ)B.桂棹(zhào)嫠妇(lí)冯虚御风(pínɡ)横槊赋诗(shuò)C.渺渺(miáo)扁舟(biān)倚歌而和(hè)用之不竭(jié)D.枕藉(jiè)渔樵(jiāo)酾酒临江(shī)山川相缪(liáo)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的古今义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A.B.C.D.3.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苏子愀然 ②何为其然也 ③郁乎苍苍 ④此非曹孟德之诗乎A.两个“然”字相同,两个“

2、乎”字不同B.两个“然”字相同,两个“乎”字相同C.两个“然”字不同,两个“乎”字不同D.两个“然”字不同,两个“乎”字相同4.与例句中加点的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侣鱼虾而友麋鹿A.稍稍宾客其父B.吾妻之美我者C.沛公军霸上D.常以身翼蔽沛公5.下列各句与“何为其然也”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寄蜉蝣于天地B.客有吹洞箫者C.君欲何往D.纵一苇之所如6.翻译下面的句子。(1)清风徐来,水波不兴。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 二、课内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尊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

6、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食。”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籍。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7.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山川相缪        缪:同“缭”,连结,盘绕B.酾酒临江酾:滤(酒)C.物各有主主:主宰D.而吾与子之所共食食:享用8.下列四组加点虚词的含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B.C.D.9.下列叙述不符合上文意思的一项是(  )A.作者在文中以直抒

7、胸臆的方式,表现自己内心深处的复杂感情。B.主人的回答借用了庄子的相对主义思想,由眼前的水与月,阐述了一套自然界的“变与不变”的道理。末尾表现出苏轼心胸之中豁达超然的一面。C.作者善于把抽象的哲理用形象化、抒情化的形式表现出来。D.这是一篇有高度的艺术技巧的散文赋,作者借用了汉代大赋中主客问答的形式。三、一法一练——识记文言文中实词的一词多义文言文中实词的一词多义有以下几类:(1)由本义发展,产生引申义、比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