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7952249
大小:354.49 KB
页数:27页
时间:2019-06-03
《叶天士--温热论(医锦先生精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温热论(((清(清清清----叶桂叶桂、、、顾景文、顾景文))))校正者:::医锦先生:医锦先生【目录】温热论概述………………………………………………………………………………………(2)温热论编篡的意义………………………………………………………………………………(2)温热论成书经过…………………………………………………………………………………(3)对温热论评价……………………………………………………………………………………(3)温热论编者介绍…………………………………………………………………………………(4)《序》……………………………………………
2、………………………………………………(4)热论………………………………………………………………………………………………(5)三时伏气外感篇………………………………………………………………………………(14)关于叶天士……………………………………………………………………………………(23)1【【【温热论概述【温热论概述】】】《温热论温热论》,温病著作。一卷。清·叶天士述,相传系叶氏门人顾景文记录整理而成。传本不一,其一传于叶氏门人华岫云,王孟英《温热经纬》中《外感温热篇》的原文即据于此;又本见于唐大烈《吴医汇讲》卷一,名为《温症论治》,内容与华氏大同
3、小异,次序略有不同,章虚谷注本即本于此,名为《叶天士温热论》,收入《医门棒喝》中。《温热论》记录了叶氏对温热病论述的精华部分,重点分析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包的传变规律,温热病的病理和“在卫汗之可也,到气才可清气、入营犹可透热转气、入血直须凉血散血”的治疗原则,创立用卫分、气分、营分、血分四个层次作为辨证的根据,并指出温病的传变模式有顺传与逆传二种∶顺传由卫而气而营而血,逐步传入;逆传由卫分直入营分。介绍温热病察舌、验齿和观察斑疹、白(疒咅)的诊法等内容。此书对后世的影响很大,吴鞠通接受了叶天士《温热论》的学术思想和医疗成就才有可能产生《温病条
4、辨》,其中的一些学术见解直到现在仍为临床医家所重视。此外尚有清·周学海等多种注本,较近的一本为杨达夫所撰《集注新解叶天士温热论》,系杨氏汇集诸家注释结合个人经验体会编成,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近代的治疗发展情况。现存清刻本、丛书本等。又本书于1962年由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温热论编篡的意义【温热论编篡的意义】】】为温病学的奠基之作。叶天士不仅于温热创见非凡,对湿热证治亦有精辟立论。认为内外湿相合在湿热类温病的发病中起决定作用,2分析其说,实将湿热类温病的外因及证候细分为温热挟湿证和湿热证两种,指出湿热证的主要病位在脾胃三焦,发展变化有伤阴伤阳
5、两种机转,重视辨舌察并据此确立治法。治疗上,强调要分解湿热,而突出“以湿为本治”的原则,倡导祛湿当治从三焦,分消上下,尤其重视淡渗利小便以除湿;同时告戒治湿还须重佐理气,气畅湿易散,此外,要兼参体质,顾护阳气。【【【温热论成书经过【温热论成书经过】】】清叶桂讲授,门人顾景文等据笔记整理而成;《续临证指南》中称为《外感温热篇》;《温热经纬》中称作《叶香岩外感温热病篇》;《医门棒喝》则称《叶天士温热论》。阐明温病发生、发展规律,归纳为“温邪上受,首先犯上,逆传心包”;提出温病发展的卫、所、营、血四个阶段,表示疾病由浅入深的四个层次;叙述辨舌、验齿、辨斑
6、疹等意义。在温病学说的发展上,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现有多种刊本。【【【对温热论评价【对温热论评价】】】《温热论》(另一传本为《温证论治》)由清代著名中医温病大家叶天士编曲撰。内容简短,仅四千余字,却温病理论与临床有极大的指导价值,对后世温病学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是一部切合临床实用的温病理论性著作。叶天士创立的卫气管血辨证方法和辨舌辨齿辨癍疹的诊断方法,对后世的温病学说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至今仍是临床辨治外感温热病最为常用的临证辨治方法。本书是从事中医温病3医、教、研人员的重要参考书,对中医各科临床医生均有参考价值。鉴于本书有《温热论》与《温证论治》
7、两种传本,且两书的文字表述有较大的差异,故本次整理以《温热论》为主,其后附录《温证论治》。前者以清乾隆四十二年(1777)卫生堂刻本为底本,后者以乾隆五十七年(1792)吴门唐氏问心草堂刻《吴医汇讲》本为底本,并参照其他刻本重新点校。书前撰有导读,便于读者学习。【【【温热论编者介绍【温热论编者介绍】】】叶天士(1667-1746),名桂,号香岩,别号南阳先生,江苏吴县人,清代杰出的医学家,为温病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叶天士生于医学世家,祖父叶时、父叶朝采都是精通医术,尤其以儿科闻名。叶桂12岁开始从父学医,14岁时,他父亲死了,于是抱着失去亲人的
8、痛苦,再他父亲的门人朱某为老师,专学医术。叶天士聪慧过人,悟超象外,一点即通;尤其虚心好学,凡听到某位医生有专长,就向他行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