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初一历史备课组计划

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初一历史备课组计划

ID:37918829

大小:96.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6-02

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初一历史备课组计划_第1页
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初一历史备课组计划_第2页
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初一历史备课组计划_第3页
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初一历史备课组计划_第4页
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初一历史备课组计划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初一历史备课组计划》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2009学年第一学期初一历史备课组计划一、指导思想本学期,我校课改工作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贯彻落实全国、全省农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及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精神,围绕区级的工作要求,增强发展意识,加强教学研究,发扬全校教师团队合作探究的精神,不断推进课程改革,努力提高学校质量。二、工作重点:1、认真学习和领会新的课程标准,扎实开展研究活动,优化教学方式,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2、通过集体备课,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促进新课程标准的实施。3、改革评价制度,建立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学校课程实施的评价体系。三、工作措施:  1.固定时间、地点、人员:以年级组为单位,固定每周一次

2、在科组室进行集体备课,备课组长做好考勤记录。  2.集体备课时,主要讨论下周上课内容、重点、难点、注意点及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教学策略等,大家有备而来,发言踊跃,不管是经验丰富的老教师还是刚刚步入教坛的新教师,都自觉把个体纳入到群体中去,集思广益,让个人能力得到充分的展现与提高。  3.安排人员整理:每次集体备课时均由组内教师轮流执笔,负责把备课内容整理好后在本周星期二前分发给教师,以便老师们参考、设计下周的教案。  4.及时反馈改进:人总是在不断的反思中进步的。为了吸取经验,总结教训,要求老师一课一反思,记下课堂发生的事件,每次集体备课时首先讨论交流上周教后感,必要时请有关专家

3、解难释疑。四、教学内容及课时安排:单元课题教学内容教学重点教学难点周次安排第一课中华大地的远古人类11、 元谋人2、 北京人3、 山顶洞人了解我国主要远古人类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的概况认识我们伟大的祖国是人类文明发源地,增强民族自信心第二课星罗棋布的氏族部落11、 半坡聚落2、 河姆渡聚落3、 大汶口聚落简述河姆渡,半坡聚落原始农耕文化的特征。原始农业文明概况第三课传说时代的文明曙光21、 炎帝与黄帝2、 尧舜“禅让”3、 大禹治水了解炎帝和黄帝对华夏族形成所做出的贡献如何传说和史实区别第五课夏商西周的更替31、“家天下”的夏朝2、商汤灭夏3、武王讨伐了解夏商西周更迭,找出商

4、代夏,西周代商的相同原因区分禅让制和王位世袭制第六课夏商西周的社会与国家31、 西周的分封制2、 贵族、平民与奴隶3、 军队,刑法与礼仪说出分封制的主要内容理解分封制的内容和作用,认识礼仪教化,西周的社会网络图第七课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41、 齐桓公称霸2、 问鼎中原3、 合纵连横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本科时间跨度长,人物多,头绪杂,学生不易掌握第八课铁器牛耕引发社会变革41、 从千耦其耘到个体农耕2、 竞相改革的时代风潮3、 商鞅变法秦崛起商鞅变法及历史作用封建生产关系的形成第九课甲骨文与青铜器61、 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2、 闻名于世的青铜器学会辨认甲骨文合金文,司母戊鼎的工

5、艺成就甲骨文和汉字的渊源关系,青铜,铸造业取得辉煌成就由此反映国力盛衰问题第十课思想的活跃与百家争鸣61、 孔子2、 百家争鸣了解孔子和诸子百家主要思想成就分清各派的政治主张第十一课先民的智慧与创造71、 造福千秋的都江堰2、 神奇的编钟都江堰水利工程和大型编钟都江堰的结构和运作第十三课秦帝国的兴亡71、 秦王扫六合2、 陈胜吴广起义3、 楚汉战争秦兼并六国的历史意义秦为什么能统一中国第十四课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的措施81、 废分封,立郡县2、 车同轨,书同文3、 焚书坑儒废分封,立郡县中央集权制第十五课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81、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2、 削弱封国势力3、 强化监察

6、制度汉武帝为大一统所采取的政策措施,历史评价秦皇汉武的措施比较第十六课秦汉开拓西域和丝绸之路91、 中原王朝与匈奴的和战关系2、 张骞通西域3、 丝绸之路丝绸之路在中西文化交流中的作用张骞出使西域第十七课先进的科学技术121、 造纸术的发明与改进2、 医圣张仲景和神医华佗3、 《九章算术》造纸术是我国成为世界四大发明古国之一重要标志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认同感第十八课昌盛的文化121、 佛教东来和道教兴起2、 司马迁与《史记》3、 威武雄壮的地下军阵佛教的传入和道教兴起《史记》秦陵兵马俑认识宗教本质及其作用,正确对待宗教第二十课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131、 曹操统一北方2、 三国鼎立3

7、、 官渡之战三国鼎立形成的史实分析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第二十一课南方经济的发展131、 人口南迁2、 淝水之战3、 江南经济的发展归纳南方经济的发展过程江南经济发展的原因第二十二课北方民族的汇聚141、 边疆少数民族的内迁2、 北魏孝文帝促进民族融和的措施北魏孝文帝改革民族融和是历史的必然西晋内迁各族分布图第二十三课领先世界的科学技术141、祖冲之和圆周率2、贾思勰和《齐民要术》3、郦道元和《水经注》感知,体会古代科学家对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