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7905040
大小:25.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6-02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朗读指导》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浅谈语文教学中的朗读指导 语文教学的第一任务是让学生学习语言,而读是学习语言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朗读、熟读、背诵,使书面语言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因而语文教学必须重视朗读的训练,加强对朗读的指导。 一、通过朗读,培养学生的语感。 现行语文教材中的每一篇文学作品都是经过精心挑选和编排的,注意到知识的系统性和科学性,有着生动活泼的语气、节奏、句式、格调,蕴含着作者的情感意旨。因此,在语文课的教学中,让学生反复朗读,通过朗读、揣摩,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别林斯基曾说:“阅读时,你到处感觉到他的存在,但却看不见
2、他本人;你读到他的语言,却听不到他的声音,你得用自己的幻想去补足这个缺点。”没有想象,就无从对语言进行感受和理解。因此,在学生朗读时,还要帮助学生凭借想象走进作品所描述的那个看得见、摸得着,能闻其味、听其音、辨其色的活生生的具体形象的世界。同时,运用形象思维去感受语言文字的意蕴和情感。当然教学中朗读的形式可以多样,如齐读、轮流读、指名读、引读等等。比如我教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时,我先带读,接着在黑板上划出诗的第一节节奏和标出重音:远远的/街灯/明了,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天上的/明星/现了,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我让学生参考,划出第二
3、至第四节的节奏和点上重音。再让学生齐读,要求学生掌握好恬静、自在、清新、乐观的感情基调。学生朗读到“浅浅的天河”时,我让他们想象牛郎织女在天街闲游时的情景,想象他们提着灯笼在走的情景。丰富他们的 想象力,培养好他们的语感。总之,语感培养有着丰富的内容和方法,而朗读则是提高学生语言感悟能力的行之有效的好方法。 二、通过朗读,激发学生的兴趣。 让学生在愉快的心境中高质量的学习,我们称之为学习的高峰体验。那么学生为什么会爱上一些老师的课,觉得学起来轻松有趣?恐怕就是该教师善于激发学生的这种课堂学习高峰体验,由此我很主观的认为:一个真正成功的语文教
4、师就是一个善于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的艺术家,而朗读就是激发学生兴趣的有效途径之一。课堂上,学生的情绪易受教师感染,特别是范读时,声情并茂,有时加上自创的动作,以丰富的表情,优美的声音去感染学生,这样自然就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乐于模仿教师的言行。这是一种激发学生兴趣的朗读方法——教师范读法。除此之外,还有朗读竞赛法、分角色朗读、不断鼓励法等等都可以采用。我教《桃花源记》这篇课文时,先让学生诵读学过的陶渊明诗《归园田居》,学生通过复习旧知识,增强了学习的信心。接着我说;“我国东晋著名诗人陶渊明,他的生活充满坎坷磨难,他处的社会动荡黑暗,
5、但他把希望寄托在美好的憧憬之中,想象出一个与外界隔绝的桃花盛开的和平、宁静、美好的地方,这个地方可以用一个成语来概括,是哪个成语呢?”学生们齐声说:“世外桃源”,我就着学生们的回答,导入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桃花源记》,共同领略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接着我板书课题和作者,这样以优美的语言,通过学生们的诵读、师生问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节课下来,课堂气氛活跃,优化了教学效果。 三、通过朗读,发展学生的思维。 “在语文教学中,要重视发展学生的思维,促进语言与思维的统一发展。”而这一目标的完成,朗读教学担负着十分重要的任务。通过朗读
6、,把语言文字化作鲜明的视觉形象再现在学生面前,唤起学生的想象,让学生自觉或不自觉地获得语感,引起感情上的共鸣,使学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历其事、如临其境,从而受到教育和感染。 如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第二段的教学中,我让学生反复的集体或个别朗读,让死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从而唤起了学生的想象,眼前仿佛出现了菜畦、桑葚、何首乌等优美的景物,黄蜂、叫天子、蟋蟀等有趣的动物,学生沉浸在趣味无穷的情境中,也走进了作者心中的“乐园”;如我教何其芳的《秋天》时,我让学生齐读,他们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沉浸到诗的意境中,脑海里浮现出三幅复合画面:农家丰收图
7、、霜晨归渔图、少女思恋图,表现了既流动而又整合的充满诗意的乡村秋景图,学生们仿佛能听到诗人在深情絮语,仿佛能看见幽谷、农舍、渔舟、牧羊女……,心中充满了对秋天的热爱与赞美之情;再如我教李汉荣的《山中访友》,我让学生“带着满怀的好心情”,带着丰富的想象,走进山林,探访山中“众朋友”—古桥、树林、山泉、小溪……,通过朗读这些自然界的朋友,学生们顿时产生身临其境之感,仿佛看到那充满诗意的画面。 实践证明,学生感情朗读的水平标志着形象思维的水平,感情朗读能力愈提高,形象思维能力愈发展。所以,在实际教学中要积极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四、通过朗读
8、,提高学生的审美。 语文教材中绝大多数的范文是文质兼美的。如果说范文创造了“美”,那么教师就应当指导、帮助学生一起对“美”进行创造。语文教学中教师要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