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分析模式的创建与俞平伯红学史地位的重估

文本分析模式的创建与俞平伯红学史地位的重估

ID:37836105

大小:648.54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06-01

文本分析模式的创建与俞平伯红学史地位的重估_第1页
文本分析模式的创建与俞平伯红学史地位的重估_第2页
文本分析模式的创建与俞平伯红学史地位的重估_第3页
文本分析模式的创建与俞平伯红学史地位的重估_第4页
文本分析模式的创建与俞平伯红学史地位的重估_第5页
资源描述:

《文本分析模式的创建与俞平伯红学史地位的重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万方数据社会科学2004年第“期许建平:文本分析模式的创建与俞平伯红学史地位的重估文本分析模式的创建与俞平伯红学史地位的重估许建平*摘要:新红学创建期,俞平伯研究《红楼梦》的方法既非史料考证,也非理论评论,而是由他最终完成的文本分析法。这一方法模式具有三个特点三种贡献。传统的认为俞平伯属于考证派、新红学研究史是由考证与评论两种研究模式交构而成的历史观点,应加以修正。关键词:史料考证;理论评论;文本分析;方法史;俞平伯中图分类号:IO—0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257—5833《2004)¨.0105—09作者

2、简介:许建平,河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文学博士(河北石家庄050091)人们对于20世纪初“新红学”创建期研究方法的认定虽有多种看法q),但为大家普遍认同的方法与运用该方法研究而形成的流派大体不外三类:索隐派、考证派、评论派。而当时的一位重要红学专家俞平伯则往往被划人“考证派”中。事实上,俞平伯先生是无论如何也不能算作考证派的。因为考证派是以史料为据来说明《红楼梦》的作者、家世、时代、版本等历史事实。其思维走向不外历史——文本——历史,性质是一种历史学的研究方法。俞平伯的兴奋点不在于《红楼梦》的史料(他在史料上几

3、乎没有任何新发现)而在于《红楼梦》文本,即通过细读和对前八十、后四十回的比较分析,意在还原《红楼梦》文本的原貌(文字的与文学的)。其思维走向不外文本——版本——文本。俞的研究也不同于王国维先生的《红楼梦评论》。《红楼梦评论》以理论为关注的中心,由理论到以文本说明理论,最终回到理论。俞平伯先生的研究方法不在这三种方法之内,而是在方法研究上另辟新径。若俞平伯先生研究《红楼梦》的方法是索隐、考证、评论三种方法之外的另一种,那么说明新红学收稿日期:2004一Ol—IO*本文是国家九五重点课题(课题批号:96Azw007)

4、《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研究史》(多卷本),<二十世纪中国小说研究史》卷中的一篇。①此处所言“红学”指“新红学”,故而早期的方法如评点派、诗词派等不包括在内。而索隐方法一来因新红学兴起后依然兴盛过一个阶段;二来考证派正是在与索隐派斗争中发展起来的,二者关系更密切,故而放入我们的论述视野内。对新红学研究方法的划分较为严格的有周汝昌先生的“学”与“非学”的两分法。他将考证的方法与建立于考证基础上的文化研究放入“学”的范围,而将非考证的与文学常识性的分析方法置于非“学”的圈子。于是王国维《红楼梦评论》也就成了较长的“读后感”

5、(见《还“红学”以学》《北京大学学报》1995年第4期)。分得较细的是依据运用的不同社会科学理论而将其分为若干种,诸如历史学、社会学、哲学、文学等(见王蒙的《红楼梦的研究方法》,《红楼梦学刊》1996年2期)。105万方数据杜会科学2004年第ll期许建平:文本分析模式的创建与俞平伯红学史地位的重估创建之初的研究模式不是三种而是四种,也进一步说明在《红楼梦》研究史上曾出现的方法模式不是三种而是四种或四种以上。这不是小问题,不单是一个对俞平伯本人学术研究认知偏误的问题,而且是对红学史研究方法疏理的一个重要缺漏,故颇

6、有认真探讨的必要。那么,俞平伯早期研究《红楼梦》到底采用何种方法,属于何种模式呢?我以为属于文本分析模式。所谓“文本分析模式”有三个规定性:一是以文本为研究对象和论证的依据,最终的目的是说明文本;二是与文本分析紧密相联系的文学眼光。因为《红楼梦》文本的性质是文学,而将文学文本作为研究对象,必不能离开文学的本质,而不离文学之本质,则要求研究者必须使用文学的眼光,即以文学为关注的中心,最终说明文学;三是分析的方法。即对文本、文学的说明必须是有根有据的分析,而非无根据无分析过程的直觉、感想,非经不起推敲的空理论与说大话

7、。依据这三个规定性,单纯的版本校勘只合乎第一个规定性,故而不能算作文本分析模式,只有将文字的校勘与文学的眼光和分析的方法结合起来才算得上研究中的文本分析模式。用文学眼光分析文本,吴宓的《红楼梦新谈》算得上较早的一篇,然而将三种方法结合起来,对《红楼梦》加以系统研究且产生了更大影响的是俞平伯的《红楼梦辨》,故而,我以为这条路是由俞平伯开创出来的①。俞平伯之后,曾虚白《红楼梦前三回结构的研究》、王家域《红楼梦之结构》、李长之《红楼梦之批判》、李辰冬《红楼梦研究》等,皆是运用这一模式(尽管他们也都受到了王国维《红楼梦评

8、论》影响,但依然侧重于文本分析,这与理论评论派是不尽相同的)研究《红楼梦》的典范。很长一段时间,俞平伯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并不那么高,似乎论考证的功夫与功绩不及胡适,理论评论不及王国维,对《红楼梦》历史地位的评价不及鲁迅,他不过是在胡适耕耘过的夹缝中,做了一点较细致的补充性工作。事实上,这是一种误读,是用理论评论与考证两类研究方式与成果为价值参照系来描述更复杂的红学现象而得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