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7786563
大小:366.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5-31
《“嫦娥”投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嫦娥”投月中了十环科学家详解“嫦娥一号”第一次近月制动前后诸多细节 “嫦娥一号卫星第一次近月制动克服了三大挑战。”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副主任、测控专家麻永平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 “嫦娥一号”还将通过实施两次近月制动进入工作轨道 近月制动克服三大挑战 “第一个挑战来自制动时机的唯一性,如果不能在月球捕获点实施近月制动,卫星就将与月球失之交臂,难以进入环月轨道。”麻永平说,第二是月球空间环境的复杂性,由于是我国卫星首次绕月飞行,我们对其空间环境缺乏实际的了解和认识。 第三个挑战来自对轨道的测量与控制。按照计划,嫦娥一号卫星要实施三次近月制动。第一次要把卫星的飞行速度从每秒2.4公里降到每秒2.06公里,进入周期为12小时的椭圆环月轨道,第二次要把速度降到每秒1.8公里,进入周期为3.5小时的环月轨道,第三次再降到每秒1.59公里,最终进入周期为127分钟的极月圆轨道。如果没有高精度的测定轨技术和轨道控制技术,很难保证这些任务的完成。 为何实施近月制动? 为什么要对嫦娥一号卫星实施近月制动?绕月探测工程卫星系统副总设计师黄江川向记者作了介绍。 随着嫦娥一号卫星与月球的逐渐接近,它所受到的月球作用力也在不断加大,飞行速度将显著提高。在抵达近月制动点时,卫星飞行速度约为2.4千米/秒。如果不减慢飞行速度,卫星就无法被月球捕获,进入环月运行轨道,实现绕月飞行的目标。 “之所以采取分三次对卫星实施制动,主要是根据卫星上所携带发动机的推力大小设计的。”黄江川说,“这样,不仅能够减小每次控制的任务量,而且能够有效节约卫星携带的燃料。” 近月制动如何实现? 嫦娥一号的第一次近月制动是如何实现的呢? 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总工程师王也隽介绍说,嫦娥一号卫星的近月制动是非常关键的测控动作,关系到整个任务的成败。在实施制动前,北京飞控中心根据各测控站、船传回的数据,实时跟踪计算卫星的运行轨道情况,分析研究第一次近月制动的轨控策略,进行了充分的准备,以确保近月制动取得成功。 王也隽说,卫星近月制动发动机点火之前6小时和3.5小时,北京飞控中心分别计算出关于卫星进行姿态调整、轨道控制以及发动机点火的各项参数,在发动机点火前4小时和1小时各注入一次,这些数据和指令就成为卫星实施近月制动的根据。 “发动机点火前40分钟时,卫星调整太阳帆板,以保证轨控期间太阳帆板能够补充供电。”王也隽说,“点火前35分钟时,卫星实施惯性调姿,让发动机朝向卫星飞行方向。发动机点火工作后,等于给前进中的卫星一个反作用力,减慢其飞行速度,收到‘刹车’的效果。这样,就能实现被月球捕获的目标。” 就像打移动靶中十环 第一次近月制动是一个难度很大的动作。 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总工程师王也隽介绍,在地月转移轨道运行的“嫦娥一号”卫星抵达月球捕获点时,其飞行速度约为2400米/秒,如不及时有效制动,卫星将飞离月球,难以被月球引力捕获。这次近月制动,是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的控制下,降低卫星飞行速度,完成“太空刹车”,建立正常姿态,进入周期为12小时的椭圆环月轨道。 “控制过了,卫星就会往月球撞上去,控制不够,卫星就飞跑了。这对控制精度要求非常高。好像打移动靶,还要中十环。”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主任朱民才说。 28天做一次全月探测 中国的科学家们为“嫦娥一号”环月飞行设计了一条圆形越极轨道。这条轨道相对月球赤道的倾角为90度,即“嫦娥一号”的环月工作轨道面垂直于月球的赤道面,这样,“嫦娥一号”就能恰好飞越月球的南北极。由于月球自身的自转运动,每28个地球日左右转动一圈,因此用28天左右的时间,“嫦娥一号”就可以进行包括月球南北极、月球背面的全月探测。 “嫦娥一号”采用圆形越极轨道是由其任务所决定的。它有两个填补空白的探测任务,一是绘制世界首幅全月球的三维立体表面图,二是首次探测全月球的月壤分布特征和厚度。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嫦娥一号”是世界首枚全月探测卫星。 把握距月面最佳高度 为追求较高图像分辨率,轨道高度尽可能在100~200公里之内。但是如何使“嫦娥一号”在最佳的飞行高度工作呢? “嫦娥一号”离月面越近,卫星上的科学仪器分辨率越高,由于月球引力的特殊性,月球探测卫星进入月球轨道时的误差要求越高,在进入月球轨道后的轨道维持压力也较大。假如月球探测卫星运行在离月面100公里高的轨道上,如果没有轨道维持,那么它在半年内就可能坠落月面。如果月球探测卫星运行在离月面200公里高的轨道上,即使不作轨道维持,也能运行很长时间,而且对月球的观测面积还较大。(据新华社、《新民晚报》)探月二期工程可能使用长征三号B火箭 国家航天局发言人5日透露,正在论证用长征三号B进行发射月球着陆探测器的可行性。 国家航天局发言人裴照宇说,我国正在研制的新一代运载火箭长征五号具有较大的推力,将使我国火箭运载能力获得较大提高。但根据计划,长征五号预计2012年之后进行火箭的飞行试验,才能进行发射。 据裴照宇透露,在中国探月二期工程即月面软着陆探测的方案中,曾经考虑过使用长征五号运载火箭。但为了使用更成熟的火箭,国家航天局目前正在考虑其他的选型,包括长征三号系列的其他型号,其中,长征三号B型运载火箭因具有较大的推力受到关注。 “现在正在论证用长征三号B发射月球着陆探测器的可行性。”裴照宇说。“嫦娥一号”奔月12天回顾 自10月24日晚6时05分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以来,“嫦娥一号”已经飞行了12天,行程已超过187万公里,是地月距离38万公里的4倍多。 ●10月25日,卫星完成第一次远地点变轨,近地点轨道高度抬高至600公里。 ●10月26日,卫星完成第一次近地点变轨,进入24小时周期轨道。 ●10月29日,卫星完成第二次近地点变轨,进入48小时周期轨道。 ●10月31日,卫星完成第三次近地点变轨,进入地月转移轨道,向月球飞去。 由于卫星轨道控制得很精准,精度误差小于万分之四,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先后取消了11月1日和4日的第一次和第三次途中轨道修正,只在11月2日作了一次修正。 昨天中午,“嫦娥一号”终于进入月球捕获轨道,经过近月制动后,最终成为我国第一颗人造月球卫星。第一次近月制动取得圆满成功“嫦娥一号”成为中国首个绕月飞行的航天器胡锦涛温家宝致电祝贺 新华社北京11月5日电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5日致电祝贺“嫦娥一号”卫星第一次近月制动取得圆满成功。 胡锦涛在贺电中说,欣闻“嫦娥一号”第一次近月制动取得圆满成功,卫星已进入环月轨道,我谨向参与“嫦娥一号”研制、指挥、测控和保障的全体同志表示热烈祝贺和亲切慰问!望再接再厉,夺取绕月探测的新胜利! 温家宝在贺电中说,欣悉“嫦娥一号”绕月探测卫星成功实现近月制动,进入绕月轨道,我谨向参与工程的全体同志表示热烈的祝贺和亲切的慰问!希望同志们继续按照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的要求,一丝不苟,精益求精,大力协同,扎实工作,确保绕月探测工程取得圆满成功! 据新华社北京11月5日电(记者白瑞雪田兆运李宣良)嫦娥一号卫星5日11时许成功飞入了月球的怀抱。 曾送出100多颗人造地球卫星和6艘“神舟”飞船的中国,从此有了第一个绕月飞行的航天器,开始了第一次绕月飞行。 卫星是从距地球约39万公里,距月球约200公里的近月点进入环月轨道的。 作为“嫦娥飞天”历程中最关键的一步,从此前的地月转移轨道飞入环月轨道,靠的是一个类似“刹车”的动作——近月制动。 11时15分,点火指令发出。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的模拟显示屏上,舒展着太阳帆板的嫦娥一号卫星如同传说中长袖善舞的仙女,乘着反推力发动机喷出的金黄色火焰静静前行。 在114个小时的奔月之旅抵达终点的这个时刻,越来越大的月球引力,让“嫦娥”的飞行速度达到了每秒约2.4公里。 “如果不及时‘刹车’,卫星就无法被月球捕获,而是与月球擦身而过。”北京航天飞控中心总工程师王也隽说,第一次近月制动直接关系飞行任务的成败。 数字的变化快得让人来不及看清,卫星的飞行速度递次减小,当前轨道渐渐向目标轨道靠近。偌大的指控大厅寂然无声,凝神于屏幕上每一次跳动的人们,仿佛在聆听“嫦娥”的心跳。 11时37分,近月制动成功,速度定格在每秒2.06千米。这个确保卫星既不会飞出月球引力范围、也不会直接撞向月球的数字,带着“嫦娥一号”轻轻叩开了绕月的大门。 繁星满天。 “嫦娥一号”依偎着银白色的月球,与她的出发地——远处蔚蓝色的地球一起,在屏幕上构成了一幅“星月交会”的壮观图景。 掌声四起。从这一刻起,“嫦娥一号”成为了一颗真正的月球卫星。 就像她此前进行的绕地飞行一样,在未来几十个小时内,“嫦娥”还要绕月飞行数圈、经过两次近月制动,才能从椭圆轨道进入距月球等高约200公里的极圆轨道。 这个被科学家们称为“使命轨道”的地方,将是“嫦娥”最终的落脚地。在此后的一年中,卫星将沿着这条轨道开展对月科学探测。 绕月探测工程有关负责人表示,这次近月制动成功,为“嫦娥一号”最终进入“使命轨道”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也表明我国已经具备对距地球38万公里卫星进行精确测控的能力,标志着我国航天测控水平有了新的突破。 北京航天飞控中心提供的数据表明,截至目前,嫦娥一号卫星飞行路程已近200万公里。 (相关报道刊第八版)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举报原因
联系方式
详细说明
内容无法转码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