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7777278
大小:206.72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9-05-30
《乌普萨拉大学 ILU, 特殊教育学,20p 论文,5p 2002 年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乌普萨拉大学ILU,特殊教育学,20p论文,5p2002年春课堂中的心理学运用四屋变换模型于二、三年级学生的一项实验作者:指导人:UllaJanssenKerstinFernholm引言本报告记录了我于2000年秋季至2002年春季,在二、三年级学生的课堂上使用一种心理模型的情况。该模型通常称为四屋变换模型,由资深教育学和心理学讲师ClaesJanssen设计。他的博士论文《个人辨证法》(1975)探讨了对于自我审查制度的态度,促进了四屋变换模型的发展。自那以后,该理论得到了广泛的支持,正作为工具用于个人和组织发展中。我不打算在本报告中详细阐述该理论,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参阅ClaesJa
2、nssen著的《与上帝同笑》(1995)中的一章“满足中的自我宣言”。更为详尽的阐述请参见他的《四屋变换》(1996)。四屋变换理论是当参与者将关键字放置在四个不同的房间时,他们自己创造的。以下是该矩阵样子的一例:四屋变换满足恢复平静渴望有效强壮自我喜欢健在归属感像气球放松生长感觉良好温暖满意创造性勤奋勇敢愿意妥协富有洞察力拒绝困惑恼怒担心紧张受挫呆板缺乏自信没人感谢我狂怒艰难质疑深奥难过僵硬受惊严厉遭人遗忘漠不关心深陷混乱我在自己和其他成年人身上看到了四屋变换的积极影响,所以对我而言,对孩子们使用相同的模型很自然,尽管该模型原本是用于成年人的。多年的思想准备最终让我敢于尝试将该模型用
3、在孩子身上。作出这决定的原因之一源自我在2000年夏参加一门特殊教育学课程中读到的文献。除了主题1“一种特殊教育学方法”第2页共14页和主题2“青少年的社会情感问题”,我对读到的其他书籍印象尤深(见附录1)。我由此深信,即使是孩子们也需要语言来表达感受和经历。文献还描述了给孩子们提供安全、宽松环境的重要性。它处处体现着对孩子的整体印象,这让我注意到学校系统的价值基础是多么薄弱。在瑞典教育课程(LPO,1994)中,没有任何文章涉及我们这些教育家该如何帮助学生培养情感和情感移入能力。目的在课堂中使用四屋变换模型旨在探索建立孩子间表达感受的共同语言的可能性,并从孩子们身上反映、实践更深一层
4、的资质,尤指孩子们领会情感的能力。UllaHolm(1995)在所著中毫无保留地指出了培养、提高情感移入能力是可能的。我的另一目标是在孩子群体中营造安全的氛围。问题·为了建立该模型,是否可能在孩子们身上使用成年人已用的相同方法?·孩子们会有热情、积极参与其中吗?·这种工作方式能否提高孩子们对自身和他人情感的认知,以此提高他们的感情移入能力?方法与文献回顾我的课堂中目前有21名孩子,11名女孩和10名男孩。有一个男孩在模型建立之初不在场,他是在二年级的春季学期加入本班的。孩子们和我一起建立了四屋变换模型,此后它成了课堂上的工作方式,并且它与其它教学任务同等重要。坚持使用该工作方式才能让孩
5、子和我感到它真实存在,所以持续性很重要。特殊教育学课程带头人AnnieÅkerstedtBerg于2001年春在斯特兰奈斯作了一场关于与孩子沟通的讲座。她推荐了几本书,之后我在斯特兰奈斯市图书馆找到了它们。其中一本UllaHolm著的《好,是不够的》对我帮助尤大。当我阅读DanielGoleman的书《情商》时,我欣喜得像发现了金矿。这些文献坚定了我在工作中的想法和经验。而ClaesJanssen的书给予了我使用该模型必需的理论知识。2002年3月,我开展了对孩子们的群体面谈,每组4至5名儿童。我用录音机记录,这样就不必在交谈中笔录,以便更加注意孩子们的话。随后,我根据录音记录下以后使
6、用到的信息。在这期间我一直在写日记,记录孩子们的话语和他们面对不同情形的反应。第3页共14页从2002年1月开始,我定期与哥德堡的一名特殊教育学家电话联系。她在三年级学生的班级中使用该模型。自2000年夏,当我打算在教室中尝试运用四屋变换模型时,我与该理论的创始人ClaesJanssen保持沟通。同时他也是我丈夫。实施我没有用“满足、拒绝、困惑、恢复”的标题,而是用了一部分宜家材料中的“人物画像”,这些材料原是用来培训经理的。见《宜家装点的四屋变换》(1999)。我把画像放大、分别粘在A3大小的纸上,在建立模型前几天将它们放在白板上。孩子们很好奇,想着白板上的是什么。我只是遮遮掩掩地说
7、,他们很快就会知道的。然后激动人心的时刻到了:一天早上我让孩子们聚集到白板前,确切地说是其中一半的孩子们。我们开始讨论他们如何推测各房间人物的情感。我把他们的想法记在一本大笔记本上,因为不希望另半个班的孩子们受这些想法的影响。孩子们很活跃、非常积极地参与其中。第二天,当我们聚集在白板前,我们讨论了当人怀有这些画像的情感时,会对他人有什么反应。讨论很有意思,孩子们的许多观点富有智慧,我把这些话也记在了本子上。我们对另一半的班级孩子作了同样的尝试,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