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7763015
大小:55.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05-30
《余干中学高中学校新课程实验工作方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余干中学首轮新课程实验工作方案根据江西省教育厅、上饶市教育局关于推进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的整体规划和工作部署,从2008年秋季起,我校将进入新课程实验。为贯彻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教基[2003]6号)和《关于进一步加强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的指导意见》(教基[2005]6号)的精神,保证我校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的顺利进行,根据《江西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方案》和《上饶市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实施方案》的要求,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以下实施方案。一、指导思想我校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
2、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决定》和《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决定》精神,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立足我校实际,大力推进教育创新,构建以学生为本的充满活力、特色鲜明的普通高中课程新体系,深化我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二、工作目标1、通过新课程实施,探索学校实施新课程的有效方式和途径,全面提高我校教育的质量和水平。2、建立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制度,探索普通高中新课程的实施办法和实现方式,构建与新课程实
3、施相适应的学生选课指导制度,形成开发和共享课程资源的机制。3、开展教育教学改革,促进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建立与我市高中新课程实验实施方案相适应的教学管理制度,形成有效的课程管理工作机制,构建充满活力的高中课程教学体系。4、完善以校为本的教师培训和教学研究制度,形成与新课程实施相适应的教师专业发展机制,使新课程实验过程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5、建立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促进学生发展的综合评价体系,充分发挥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对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引导和促进作用。三、实施步骤(一)准备阶段(2008年4月——200
4、8年8月)1、成立以曹发兴校长为组长,彭木善书记、吴爱水副校长、盛流光副校长、余光、吴晓东副书记、艾志红副校长为副组长的余干中学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余干中学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方案》与指导学校实施高中新课程的配套文件。2、坚持“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的原则,做好高中新课程师资培训。根据学校实际,认真落实余干中学新课程实施师资培训方案,对有关人员进行以转变教育观念和提高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为重点的通识培训、各学科课程标准培训和学科教材培训。使广大教师明确普通高中新课程的目标任务、结构和内容,正确把握新课程的特点、实施
5、程序和管理要求,牢固树立新的教育观、教学观、教师观、学生观和质量观,提高教育教学能力与水平,保证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的健康发展。3、召开暑期教育教学研讨会,组织全校教师特别是高一年级教师进行高中新课程的通识培训和学科培训以及高中新课程标准的学习。同时组织老师积极参加省、市级的新课程培训活动。(二)实施阶段(2008年9月——2011年6月)1、探索课程管理机制。明确各部门在高中课程管理中的职责,建立职责分明、相互协调的课程管理体系。认真实施国家、地方课程,因地制宜地开发校本课程,为学生有效选择课程提供保障。根据新课程方案的要求和学校实际,逐步
6、建立行之有效的选课指导制度。学校要帮助学生根据自身实际选课和制定课程修习计划,鼓励学生选修更多的模块,引导他们学会自主选择,形成个人的学习计划,并学会随着自身的发展和外部环境的变化,不断调整学习计划,使其更适合自己的发展需要。根据新课程模块教学特点、积极探索行政班、教学班相结合的教学组织与管理新机制。解决好学生选课给学校常规管理带来的新问题,确保学校教育教学秩序井然。2、提高课程实施水平严格按照国家课程方案中规定的学习领域、科目和模块的要求安排课。高度重视新设的技术(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好技术课程,提高学生的技术素
7、养和创造力;通过课题研究与教学实践,积极探索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置、实施、考核、评价和学生校外活动的管理;积极推进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开展,倡导学生积极投入、主动探究、亲身实践的学习方法。在保证上述课程开设的基础上努力提高教学质量。以课堂教学改革为重点,按照新课程的理念和各学科课程标准的要求,规范、高效、创造性地实施课程,积极改革课程实施方式,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究知识的意义。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的组织管理方式、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
8、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3、加强课程资源开发与建设在按计划开设好所有必修模块的同时,积极创造条件,开设更多可供学生个性化发展需要的丰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