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知识体系

佛法知识体系

ID:37697464

大小:578.17 KB

页数:41页

时间:2019-05-29

佛法知识体系_第1页
佛法知识体系_第2页
佛法知识体系_第3页
佛法知识体系_第4页
佛法知识体系_第5页
资源描述:

《佛法知识体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建构以四圣谛为纲领的佛法知识体系香光尼众佛学院副院长释见豪【摘要】:佛法有八万四千法门,从教法的功能与修学历程而言,可依「教、理、行、果」、「境、行、果」与「信、解、行、证」加以分类,但就整个佛法的内容而言,以「缘起说」为理论基础的「四圣谛」是一切教法开展的总纲。所以,本文以释尊主要教导的两件事─苦生与苦灭为始,从「苦集」的流转生死与「灭道」的还灭解脱,来统摄一切兼并理论知见与实践解脱的佛法。如何把图书馆「知识组织」的概念与方法运用到佛教的领域,是此次研讨会的目的。「知识组织」有不同的方法,「知识聚类」是其中之一,又称「知识分类组织法」,以「主题概念

2、聚类」为其方法之一(注1)。本文拟以四谛为纲领,分四大主题--宇宙论、烦恼论、解脱论与修道论,以此为纵轴,并依时空发展而演变的思想--从原始佛教、部派思想到大乘佛教--为横轴,尝试建构整个佛法理论与实践的体系。关键词:四圣谛;苦;集;灭;道;宇宙;缘起;烦恼;涅盘;修道;流转;还灭壹、前言释迦牟尼佛主要两大教导是:苦的生起与苦的止息。佛陀以「缘起法」──「此有故彼有,此无故彼无;此生故彼生,此灭故彼灭」,作为苦生与苦灭的原则,以此破斥宇宙生命的生灭是由一创造者所主宰的理论。这缘起的宇宙生命问题之探讨主要以「四圣谛」来揭示,它是原始佛教教义的总纲,也是

3、一切佛法的中心思想,苦、集圣谛说明流转轮回,而灭、道圣谛表示还灭解脱,知苦、断集、修道、证灭即是理论与实际解脱的四个历程(表1)。因此,不论是原始佛教的教义,或是后来印度论师、中国祖师的论疏,皆不离四圣谛的范畴。本文尝试从佛法的基本教义─四圣谛来架构整个佛法的思想体系(表2、表3、表4、表5),而文章主要重点是以基本的思想概念为架构,并说明每个「知识因子」间的点与线之关系,但对于教义的定义与争论点的详细探究,则不列入讨论。贰、苦生-流转缘起苦、集圣谛是分别说明世间的果与因,主要是探究宇宙与人生万象的真实本质。「苦」为何是人生价值的判断基准?宇宙现象是

4、如何产生的?为何如实了解宇宙真相是生命得以解脱的依据?一、苦圣谛─宇宙论(一)苦的本质与种类「苦」的意义本身并非指人真的处在一种很困苦、不幸的状况,而是指不安、不满意。因为人所经验的世界不断地在变化,不论苦、乐都是无常的,任何存在的环境与条件最终是变化与不可靠的,这就是苦的意义。由于世间的无常性与无主宰性,宇宙万法因此具有「苦」的本质。「苦」依本质可分为三种─苦苦、坏苦与行苦,分别由身与心所承受。原始佛教以「三法印」─「诸行无常」、「诸法无我」与「诸受是苦」─来揭示生命本质的特性。透彻了解第一圣谛─苦谛,即完全认识了生命的本质。(二)苦的分析佛教思想

5、依宇宙的与心理的两个不同角度来分析「苦」,也就是:众生出生、存在与死亡的可能环境,以及众生心理状况的可能经验。这是两个不同但基本上关系密切的问题。由苦所构成的生死流转,都是因为对世间万法无法如实知见。为了探求苦的真实义,佛教对宇宙作了深层的分析。从哲学立场言,苦谛的范围包括宇宙的结构(结构论)、组成的要素(要素论)、万象的产生(生成论)与本体论(注2)。1.宇宙的结构佛教解释的宇宙体系并非只有人类与畜生,还有不同种类的神、恶魔与梵天,而且宇宙是由很多的世界系统所构成。宇宙中一个世界成立、持续、破坏,又转变为另一世界之成立、持续、破坏,其过程可分为成、

6、住、坏、空四时期,称为「四劫」,就是一个世界由成到坏的时间。依据阿毗达磨,这些众生依「业」的决定而以「四生」、「四食」的方式与「四有」的过程,轮回于三十一个不同层次的范畴里,此三十一个范畴可区分为三界─欲界、色界与无色界。三界中适合有情众生居住的地方共有九范围,称「九有情居」,其中有七处是心识能存在的地方,称「七识住」(表6)。三界原非意指空间性与客观性的存在,而是心理状况的三大区分,因此,人可因为不同的心理状况,而在不同的时间经验到不同的世界。空间的三界概念乃由于业报思想所产生。另外,大乘佛教安立无数的佛土世界,它们在宇宙系统的位置又有各种不同的学

7、说:有在三界外的佛土,或说佛土与三界相即同体,或说佛土在众生心中(注3)。中国的天台宗就将三界发展为四圣六凡的十界,且因为「界」指的是人的心理经验,因此,一个人的心可经验到十界,而有「十界互具」的理论(注4)。2.宇宙的要素认识了宇宙的结构,那么什么是构成有情与器世间的要素?宇宙间的一切法如何生起?万法为何有种种的差异?万法的本体是有或无?整个佛教思想乃从这些问题发展而出。尽管宇宙的系统含有器世间与有情世间,但终究是个人内心经验的分析才能洞彻苦的究竟本质。因此,五蕴-构成有情身心的五种要素─成了一切法的开展基础,也就是从人生现象到宇宙现象的分析。原始

8、佛教以蕴、处、界三科来分析宇宙的组成要素,把一切法的存在分类为五蕴、十二处与十八界,后期的阿毗达磨则以五位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