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体验磨练7年高考复习备考策略

200体验磨练7年高考复习备考策略

ID:37653705

大小:60.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5-27

上传者:qwe189537
200体验磨练7年高考复习备考策略_第1页
200体验磨练7年高考复习备考策略_第2页
200体验磨练7年高考复习备考策略_第3页
200体验磨练7年高考复习备考策略_第4页
200体验磨练7年高考复习备考策略_第5页
资源描述:

《200体验磨练7年高考复习备考策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2007年高考复习备考策略电白县教研室政治教研组1、对考纲的研究(1)对照06年与07年考纲,研究两者的异同。(另,对照研究新旧课程标准,把握知识点教学的广度和深度。)(2)考点按教材顺序给出,不按板块给出。(3)广东07年不考探究题,但渗透探究理念。(4)广东07年不考选修部分内容。(08年可能考)(5)对07年考点的广度和深度的准确把握。(研究新课程标准)(6)从微观上要依据《考纲》,夯实学科基础。这主要是考点过关。在第一轮复习考点时,要以考点为依据,结合教材和课标,依点复习。要求讲清:每个考点包括哪些知识点,对知识点的广度和深度把握;考点怎样表述才规范;考点最关键地方是什么;考点训练(训练什么?是可能出现的题型是什么?)(7)从宏观上要系统梳理,掌握主干,构建知识网络。(新旧教材不一样,要重新构建整理知识)如文化生活的主干知识可以归纳为:了解文化现象——感受文化的作用——获得参与文化的知识和能力——提高文化赏析的水平;感悟中华文化的魅力——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学会辨识落后、腐朽文化——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投身于精神文明建设——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例如在复习权利与义务的关系时,可以整合下列知识:经济生活中的劳动者的权利与义务、消费者的权利与义务、纳税人的权利与义务;在政治生活中的人大代表的权利与义务、公民的权利与义务、国际关系中的主权国家的权利与义务等。2、对命题趋势的研究(1)命题人变换大:05年的命题人整班人马,命完题之后就解散;06年的命题团体是重新组建的,也是命完题之后就解散;07年的命题团体怎么组建,现在是个未知数。由于有个性的命题专家的变换,有可能在未来的几年中,我们所面临的高考试题,从内在的知识内容到外在的题目呈现风格,会有比较大的变化。(2)命题人不熟悉中学课本:省考试中心给命题人的限制是:不要用高校的教材命题、不要用各地的模拟卷命题、不要用竞赛题命题;命题要渗透新课程理念、命题要切合中学生实际、命题要原创的新题。命题人命题的时候,一般是以自己的专业知识作为立足点,然后一头在书外寻找命题的素材,一头在书内寻找答题的内容,把试题撰写出来。试题的答案的内容紧贴课本,有些内容甚至是直接从课本中挖出来的。这给我们的启示是,谁把书读好谁就有得高分的资本。答案的有些思想、术语的表述会有专业化的痕迹,或者出现了我们不熟悉的时政术语,几乎所有的考生都回答不了,都不得分,我们不要去理睬它。千万不要把它作为我们新一年的高考复习的标尺。(3)广东省高考试卷第Ⅱ卷的评卷对我们备考的启示:评卷的领导层和把关的专家对试题答案的处理很大胆,可以说,几乎是在一定的限度内,根据课本,重新命制答案;评卷的指导思想很明确:尽量给分;给分的方向很清楚:扣到课本相关内容的,就能得分,扣上时政术语的,可能不得分;论述题的评分过松,区分度小;简答题和辨析题有区分度,关键在于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3、备考策略的反思第8页共8页 (1)流行的备考策略是:重视教辅淡化课本;重视知识的延伸淡化知识本身;重视练题淡化读书;练题——选择题做得多、简答题做得少、辨析题讲得多、论述题讲练都多。(2)改进备考策略:重视课本;重视知识本身;重视读书;练题——中间重,两头轻,目的在于检查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状况,引导和督促学生学好基础知识,使学生的基础知识储备得到滋养和充实。(第一轮复习坚持以课本结构为基线,以高考考点为着力点,以夯实基础知识、形成知识网络为目标,教学应包括四个环节:知识结构、重点难点突破、热点链接、典型题练习。教学中,要给学生思考的时空,要给学生独立思考、自我消化时间,要即时掌握学生反馈信息:学生学到了什么?学生学得怎样?学生还有什么欠缺?)(3)平时训练难度控制:3:5:2。(如果把易错题集中在一起,做一次练习,学生的分数将会非常低,这会打击学生的信心。)(4)复习进程:一轮结束于3月底,考点过关,知识系统化;二轮结束于5月20日之前,知识专题、题型专题(约一周),穿插热点专题、热点材料、套题训练。5月20日之后,查漏补缺,回归教材。4、解题方法的训练(1)适当选题,进一步提高审题和解题能力。(训练题目不管新旧,紧扣教材就行)目前学生感到最大的困难是答题的有效率差,答案与评分标准有很大差距,不是要点不全,就是偏离要点。究其原因最主要是审题不过关,不会提取有效信息分析归纳和推理。这是制约学生成绩提高的瓶颈、关键。所以,复习课在抓基础知识的同时,要认认真真把审题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作为复习备考的第一要务。(2)对于选择题,要求学生把握两条原则:一是题肢说法本身正确,二是要符合题意。第一条原则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程度,第二条原则考查学生的审题能力。(3)对于简答题,要求学生简明扼要,题目问什么就回答什么,不要什么都答上,尤其要看清题目问的“是什么”“为什么”、还是“怎么办”。——审题很关键!(4)对于辨析题,要求学生明确题目到底有几个辨点,一个辨点一个辨点地击破,合理之处的要指出来,片面的地方也要指出来,无论是合理的地方还是片面的地方都要展开分析。如果是结合现实的辨析题,最后还要小结。——审题很关键!(5)对于论述题,首先要认真审题,认真审题重点是把握五个环节,即找中心、分层次、理大意、看联系、明要求。其次是列出提纲,理清答题线索,减少答题时的随意性,增强分析说明的内在逻辑性,避免漏掉要点,又可节省时间。最后是注意答题步骤,即先答什么再答什么后答什么,而不能是答案要点的简单堆积和随心所欲地组合。(6)对于探究题目,一般是:①点题——提出课题(回答是什么?)要求紧扣题意、简明扼要。②分析——展开讨论(回答为什么?)理论论据(课本原理的再现,要求准确)实践论据(用事实加以证明,增强说服力)反面论据(批判错误倾向及危害)③总结——结论表态(回答怎样?)要求简练性地概括收尾并谈自己的体会,既要有语言上的表态,又要有行为上的决心。(7)对于主观题,重点训练这种解题方法:阅读背景材料——提取有效信息——联系教材观点——组织答案。5、答案规范化答案要求:一是要点化;二是要点序号化;三是结构层次化(①教材观点;②时政观点;③材料观点;④你的分析[观点]);四是表述规范化;五是语言术语化。使用教材书面用语,书写清楚,表述简洁,逻辑性强。这项工作从高三一开始复习就必须重视。第8页共8页 6、学法指导(教材的阅读,重点的把握,知识的运用)7、知识专题(第二轮复习)8、尖子生培养(1)及早找出人选,先较大范围、后缩小范围。(2)梳理知识,形成条理清晰的知识网络,建立知识间的横向和纵向联系。(3)课本知识点拨到位。(4)试卷单独批改,要求他们准备错题集。(5)提供、筛选各种资料,点面都能照顾到。(6)给予生活上的帮助,培养乐观的百折不挠的人生态度。附:07年考纲第一部分  经济生活1、货币(1)货币的本质商品的基本属性;货币的产生与本质;货币的基本职能;金属货币与纸币(2)货币的种类与形式货币与财富;结算与信用工具;外汇和汇率2、价格(1)价格的决定与变动价值与价格;价值决定价格;价值规律及其表现形式;供给与需求;影响(均衡)价格的因素(2)价格变动对经济生活的影响价格变动对消费者的影响;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价格变动对需求量的影响3、消费(1)消费及其类型影响消费的因素;消费类型;消费结构(2)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消费心理;消费行为4、生产与经济制度(1)生产与消费生产决定消费;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发展生产的意义(2)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国有经济及其主导作用;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5、企业与劳动者(1)生产的微观主体——企业现代企业的组织形式;公司的类型;公司的组织形式;公司经营与公司发展;企业兼并与企业破产(2)劳动者劳动与就业;劳动光荣;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维护劳动者权益6、投资与融资(1)商业银行第8页共8页 利息、利率与本金;储蓄存款;中国商业银行体系;商业银行的业务(2)投资投资收益与投资风险;股票;债券;商业保险(3)融资7、个人收入的分配(1)分配制度生产决定分配;按劳分配及其作用;我国多种分配方式并存(2)分配原则效率原则与公平原则;收入分配方式对效率、公平的影响;初次分配与再分配的关系8、国家收入的分配(1)财政收入与支出财政收入的构成;税收与财政的关系;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财政支出;财政支出的构成;财政收支平衡(2)财政的作用财政与基础设施工程;财政与宏观调整;财政与人民生活保障9、征税与纳税(1)税收及其种类税收;税收的基本特征;税收的种类;税收的作用(2)依法纳税纳税人;负税人;依法纳税10、社会主义市场经济(1)市场经济基本原理市场与计划;市场调节及其弊端;市场配置资源;市场秩序(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宏观调控l1、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小康社会;经济建设目标;发展社会生产力(2)促进国家的经济发展科学发展观;经济持续协调发展12、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1)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及其表现;跨国公司;经济全球化的影响(2)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对外开放;国际经济组织;国际经济合作;“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战略 第二部分  政治生活1、公民的政治生活(1)我国的国家性质宪法对我国国家性质的规定;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与特点;人民民主的广泛性和真实性;人民民主专政是正义的事情;我国政府关于人权问题的观点(2)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我国公民享有的政治权利;我国公民必须履行的政治义务;第8页共8页 我国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3)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途径和方式我国的选举制度及选举方式;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多种方式;公民直接参与民主决策的意义;我国的村民自治与城市居民自治及其意义;我国公民的民主监督权和实行民主监督的合法渠道;公民要负责地行使民主监督权利2、我国的政府(1)我国政府的职能和责任我国政府的主要职能;我国政府的作用;我国政府的宗旨和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2)政府权力的行使与监督政府依法行政的意义和要求;提高政府依法行政的水平;对政府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的意义;我国行政监督体系(3)政府的权威政府的权威及其体现;我国政府权威的来源和树立3、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1)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设机关的法律地位;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人民代表的产生;人民代表的职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内容;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2)我国的政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执政地位的确立;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和指导思想;不断完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3)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我国民族区域自治的法制化进程;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我国的宗教政策4、当代国际社会(1)国际社会的成员主权国家;国际组织;联合国(2)处理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国际关系及其决定因素;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3)世界政治经济发展的基本趋势时代的主题;世界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中国政府关于建立国际新秩序的主张(4)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宗旨和立场;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我国的外交成就及其原因;我国的和平发展道路第三部分  文化生活1、文化与生活(1)文化与社会文化的内涵与特点;文化的形式;文化的社会作用;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文化与综合国力(2)文化对人的影响文化对人影响的表现;文化对人影响的特点;丰富精神世界,促进全面发展2、文化传承与创新(1)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第8页共8页 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表现;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意义;文化传播的多种途径;现代文化传播手段的特点;推动文化交流的意义(2)文化的继承与发展传统文化的特点及其影响;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影响文化发展的主要因素;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3)文化创新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文化创新的意义;创新与继承的关系;创新与借鉴、融合;坚持文化创新的正确方向3、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1)灿烂的中华文化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华文化的包容性;中国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2)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民族精神的时代特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途径和意义4、发展先进文化(1)走进文化生活文化市场与传媒商业化的影响;发展大众文化的要求;如何看待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2)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如何看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发展先进文化的指导思想;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多种形式(3)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思想道德建设在文化建设中的地位;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我国思想道德建设的目标;我国公民道德的基本规范;加强知识文化修养的意义第四部分  生活与哲学l、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1)哲学是什么哲学与世界观和方法论;哲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哲学与时代精神;哲学的作用(2)哲学基本问题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思维和存在的关系成为哲学基本问题的根据(3)唯物主义及其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特点;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特点;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特点(4)唯心主义及其形态主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5)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条件(6)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7)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2、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1)哲学的物质概念自然界的物质性;人类社会的物质性(2)哲学的运动概念运动和物质的关系;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3)物质运动的规律第8页共8页 规律的概念;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4)物质决定意识意识的起源;意识的生理基础;意识的内容与形式(5)意识的能动作用意识能动性的特点;意识能动性的表现(6)客观规律与意识的能动作用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7)实践实践的概念;实践的特点(8)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的动力;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9)真理真理的客观性;真理的具体性;真理的条件性;真理和谬误(10)认识过程认识的反复性;认识的无限性3、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1)唯物辩证法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2)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联系的普遍性;联系的客观性;联系的多样性(3)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整体和部分的关系;系统优化方法(4)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发展的概念;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发展的量变与质变状态(5)唯物辩证法的矛盾概念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6)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7)辩证的否定观辩证否定;形而上学的否定观(8)唯物辩证法与创新意识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创新的社会作用4、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2)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3)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4)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社会发展的实现方式;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的特点(5)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第8页共8页 人民群众的概念;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6)人生价值价值和价值观;价值观的导向作用(7)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客观依据;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阶级性;价值冲突及评价标准(8)价值的创造与实现价值的实现方式;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第8页共8页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