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论语》导读

02.《论语》导读

ID:37549841

大小:98.56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9-05-25

02.《论语》导读_第1页
02.《论语》导读_第2页
02.《论语》导读_第3页
02.《论语》导读_第4页
02.《论语》导读_第5页
资源描述:

《02.《论语》导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论语》导读一、孔子与《论语》孔子,公元前551年夏历八月廿七日生于鲁国昌平乡陬邑(今属山东曲阜),卒于公元前479年夏历二月十一,享年73岁。孔子的先世是宋国贵族。六世祖孔父嘉在宋国的一场内乱中被杀,其子逃到鲁国定居,遂姓孔。孔子的父亲叫叔梁纥,是鲁国有名的勇士,曾立战功。叔梁纥晚年,与一颜氏少女结婚,祷于尼丘山而生孔子,孔子生而头上凹陷,故名“丘”,字仲尼,“仲”表排行第二,“尼”即本尼丘山。后世封建王朝封孔子为“大成至圣先师”、“文宣王”。人们提到孔子,一般就称“孔子”,因为先秦学说的代表人物或文化名人常称“子”,有尊敬的意思,故称孔子比较合适。称“孔丘”,直

2、呼其名,不尊敬。称“仲尼”,亲切有之,尊敬则不够。称“孔老二”,当然就很不尊敬了。至于“至圣先师”、“文宣王”之类,除了祭孔时外,很少有人这样称呼。孔家“宋国贵族后代”的身份,在鲁国没什么用。尽管叔梁纥凭力气立了些战功,但孔家的社会地位仍不高,只是相当于平民而已,故《史记》称孔子“贫且贱”,孔子也自称“少也贱”。孔子出生不久,叔梁纥就去世了。孔子毕竟是贵族后代,继承了贵族重视文化的良好传统。鲁国是周公封地,尚礼气氛很浓。在这样的文化氛围中,作为贵族后代的孔子,自然受到了强烈的熏陶。他为儿戏时,就常习礼仪。稍长,孔子一边劳动以维持生计,一边刻苦自学,并虚心向人请教。他

3、干过多种“鄙事”,当小秘书,管理牛羊,保管仓库,驾驶车辆,样样都干得不错。“礼乐射御书数”这六艺,艺艺在行。于是,孔子声名渐起,他就开始收徒办学。鲁国实力派贵族孟僖子临终前,留下遗言,要儿子孟懿子拜孔子为师学礼。(见《史记》)后来,孔子又赴周“进修”学礼,并与老子论学。他回鲁国后,来学者益多,影响益大。孔子51岁那年任鲁国中都宰,继而又任司空,52岁升任大司寇,55岁又兼任代理宰相。孔子在为官期间,内政外交,文治武功,都有建树。但是,他与鲁国实权派“三桓”政见不合,在代理宰相数月之后便辞职,离开鲁国,到别的诸侯国谋求发展。孔子到过卫、宋、陈、郑、蔡、楚等国,所到之处

4、,都受到当地国君的礼遇,但始终没有被委以官职,没有机会实现他的政治理想。旅途之中,屡遭困厄,人们说他“累累若丧家之狗”。孔子周游列国无所遇。68岁那年,他回到鲁国定居,一直到去世。回到鲁国后,他主要做了三方面的事。一是继续办教育,培养学生。二是整理和研究古代文献。《诗》、《书》、《易》、《礼》(现称《仪礼》)、《乐》(附于《诗》的乐谱,已亡佚)、《春秋》,号称“六经”,一般认为都是孔子整理或编撰的。三是评论时政,当政治顾问。孔子是鲁国前大司寇,前代理宰相,又是著名学者,是当时许多要员的老师,在鲁国很有影响。更重要的是,孔子始终没有忘情于政治。因此,他常就鲁国政治发表

5、评论,政界要人,包括“三桓”之一的季康子和孔子的一些学生,常就某些问题向孔子请教。当然,孔子的有些意见被采纳,有些则未被采纳。孔子与鲁国实权派政见上的不同,始终没有消除。孔子的言行事迹,主要见于《论语》、《礼记》、《左传》、《荀子》、《史记》等书中。其中当然以《论语》最为集中,也最为可靠。《论语》共20篇,乃孔子弟子及其后学所编。《汉书·艺文志》云:“《论语》者,孔子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也。当时弟子各有所记。夫子既卒,门人相与辑而论纂,故谓之《论语》。”或云,言语符合义理谓之“论”,与人答问辩难谓之“语”。《论语》记录孔子的思想言行,也有不少是

6、孔子弟子的思想言行,主要是纪言,绝大部分是三言两语,甚至只是一句,因此,《论语》被人称为“语录体散文”,又以多格言著称。1孔子之道,博大精深。颜渊曾喟然赞叹道:“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颜渊能“闻一知十”,又亲承孔子指授,于孔门中为头号高足,他尚且感到孔子之道如此难以把握,何况别人!西汉时,中央政府定《论语》为专门之学,设博士专门研究、传授。《隋书·经籍志》将《论语》列入《经类》。宋时《九经》中有《论语》,朱熹将《论语》、《孟子》与《礼记》中的《大学》、《中庸》二篇合编为《四书》,并为作集注。明、清官方将朱注作为科举考试的标准,朱注《四书》遂为读书

7、人的必读书,影响之大,罕有其匹。古往今来研究《论语》的著作极多。日人林泰辅《论语年谱》,著录历代研究《论语》的著述达三千种之多。影响比较大的有这样几种:三国·魏·何晏《论语集解》,宋·邢昺《论语注疏》,朱熹《论语集注》(即《四书集注》本),清·刘宝楠《论语正义》。近人杨伯峻、金良年都各自著《论语译注》行世。叶圣陶编《十三经索引》,可以很容易地查到包括《论语》在内的《十三经》中的任何一句话的出处。二、《论语》论“仁”孔子学说的核心是“仁”。“仁”是一种道德观念。在《论语》中,孔子对“仁”的解释尽管有许多不同,但“仁”的基本内容还是很明确的,这就是“爱人”。孔子极力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