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神经系统(2)

第十一章 神经系统(2)

ID:37517294

大小:1.71 MB

页数:55页

时间:2019-05-24

第十一章  神经系统(2)_第1页
第十一章  神经系统(2)_第2页
第十一章  神经系统(2)_第3页
第十一章  神经系统(2)_第4页
第十一章  神经系统(2)_第5页
资源描述:

《第十一章 神经系统(2)》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前列腺素(prostaglandin,PG)(prostaglandin,PG)脑匀浆神经末梢碎片中分离到神经细胞膜上可能存在PGPG转运体•神经活性类固醇(neuroactivesteroid)(neuroactivesteroid)脑内能产生有活性的神经类固醇脑内有类固醇激素受体五、反射活动的一般规律1.1.反射(reflex)(reflex)��反射的概念神经系统活动的基本方式��反射的分类: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unconditioned&conditionedreflex)(unconditioned&conditionedref

2、lex)反射分类获得数量形式非条件反射先天有限固定、低级条件反射后天无限可变、高级2.2.反射弧(reflexarc)(reflexarc)的组成和反射的基本过程→感受器→传入神经元→中枢→传出神经元→效应器→��反射活动依赖于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反射中枢的概念,范围可以相差很大��整体情况下,多级水平整合,更具适应性��某些情况下,传出效应由内分泌腺参与3.3.中枢神经元的联系(connection)(connection)方式��单线式(single-line)(single-line)联系��辐散式(divergence)(diver

3、gence)联系可扩大作用空间范围,多见于传入通路��聚合式(convergence)(convergence)联系可引起突触后电位整合,多见于传出通路��链锁状(chaincircuit)(chaincircuit)联系可扩大空间范围��环状(recurrentcircuit)(recurrentcircuit)联系可构成正、负反馈,及时终止或产生后放4.4.单突触反射和多突触反射��单突触反射(monosynapticreflex)(monosynapticreflex)反射弧只经过一次突触传递腱反射是人体内惟一的单突触反射��多突触反射

4、(polysynapticreflex)(polysynapticreflex)反射弧经过多次突触传递如肌紧张、屈肌反射等5.5.局部回路神经元和局部神经元回路��局部回路神经元(localcircuitneuron)(localcircuitneuron)特点:数量多、分布广、进化高,与高级神经功能有关��局部神经元回路(localneuronalcircuit)(localneuronalcircuit)构成:多个或一个局部神经元,或部分结构可构成多种形式的突触6.6.中枢兴奋传布的特征��单向传布(one-wayconduction)(

5、one-wayconduction)��中枢延搁(centraldelay)(centraldelay)��总和(summation)(summation)��兴奋节律的改变(changeofexcitatoryrhythm)(changeofexcitatoryrhythm)��后发放(afterdischarge)(afterdischarge)��对内环境变化敏感和易疲劳(susceptibility&fatigue)(susceptibility&fatigue)神经纤维传导和突触传递特征的比较神经纤维传导突触传递传导方向双向单向时间

6、延搁无有电位变化全或无总和、节律改变后发放无有完整性要求要求疲相对不易相对容易劳环境因素影响绝缘性易受影响7.7.突触的抑制和易化��突触后抑制(postsynapticinhibition)(postsynapticinhibition)•传入侧支性抑制(afferentcollateral~)(afferentcollateral~)传入冲动→中枢→某一神经元EPSPEPSP,通过侧支→兴奋一抑制性中间神经元→另一神经元IPSPIPSP意义:使不同中枢间活动协调•回返性抑制(recorrent~)(recorrent~)某一中枢神经元兴奋

7、→发出传出冲动,通过侧支→兴奋一抑制性中间神经元→抑制原先发出传出冲动的神经元及同一中枢的其他神经元→使其产生IPSPIPSP意义:使神经元活动及时终止;同一中枢许多神经元同步活动��突触前抑制(presynapticinhibition)(presynapticinhibition)•结构基础:A-SA-S和A-AA-A式突触联合•性质:EPSPEPSP↓,非IPSPIPSP,传入通路中多见•机制:末梢BB兴奋→末梢AA去极化→传到末梢AA的APAP幅度↓→进入末梢AA的CaCa2+数量↓→末梢AA递质释放↓→运动神经元EPSPEPSP↓�

8、�突触的易化(synapticfacilitation)(synapticfacilitation)•突触后易化:EPSPEPSP,若达阈电位→APAP•突触前易化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